APP下载

关于开设《会计与人生》通识选修课的认识

2016-05-30周福萍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摘 要:笔者在高职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认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会计与人生》通识教育选修课,是十分必要的。文中就此提出了几点认识,以供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

通识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目前已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选修课能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是必修课无法替代的。同时,通识选修课课程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理解和应用,能够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力、判断力和辨别力,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新趋势、新信息,突出启发性与新颖性。增强专业知识的拓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我校自2014年正式升格为本科以来,启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现已陆续开出一批高水平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并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与好评。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通识选修课现状

目前,我系通识选修课紧跟学校方针政策,教学模式可分为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鼓励采取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务处作为网络课程的教学承担单位,负责网络课程的教学安排和管理工作。“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传统的教师开课申报、学生在电脑上集中选课、到课室上课、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取得学分等步骤进行,比如我系老师开设了《会计必备技能》、《身边的经济学》;“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指网络通识选修课,通过学生网上选课、通过网络视频观看、师生討论环节、考试、取得学分等步骤进行,比如我系教师开设了《个人理财规划》、《西藏的历史与文化》、《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等。通识选修课已经成为我系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现:

1.对开课教师的要求

开课教师对申报课程有较深的研究,或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果。在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才允许开课: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讲师、副教授、教授、高级会计师、会计师、高级审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等);学历为具有硕士研究生或以上;校内本岗位任职满1年,且获得与申报课程相关的省级竞赛一等奖或国家级竞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

2.学校对通识选修课的考核做了基本規定

我校规定通识选修课的考核主要以考查方式为主,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大多以考勤(迟到、旷课)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为主要的考核方式来衡定平时成绩。期中期末的考核方式主要案例论述题、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其中,最后这一周随堂考试、课后完成小论文是绝大部分通识选修课教师采取的方式。

3.教材方面

学院不统一为学生提供通识选修课程的教材,不纳入征订计划中。如需教材,由开课教师推荐、学生自愿购买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强行向学生发售教材,收取学生的价款,也不得把是否购买教材作为学生是否能拿到学分考核的依据。通识选修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当自备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料(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设计思路等)。

二、解决通识选修课存在问题中的对策

针对通识选修课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进一步完善通识选修课工作,以期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

1.增加通识选修课的数量,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学院有九系三部,应增加通识选修课数量,并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国外文化、自然科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历史研究和伦理学。每个方向都开设了十门以上的课程,学生选修核心课程的数量占所有课程的四分之一。哈佛红皮书认为,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在增设的或既有的通识选修课中,加大体现这些能力的课程。教务处应根据《通识选修课程管理暂行办法》、《教学工作量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做好每学期通识选修课程开课申报工作。通过以课程申报的形式,每年向全校征集通识选修课,并积极鼓励优秀教师(双师型老师、骨干教师)开设通识选修课。可根据各个系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通识选修课。为确保通识选修课的课程质量,所申报的课程需经教务处审查后提交主管教学副院长审批。新开设的通识选修课应按照要求提供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审议通过的课程,应向全院公布,列入学校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由教务员负责排课,然后学生选课。

2.减少或删掉评教很差的课程

应每学期对通识选修课进行一次课程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教:

(1)教学方法(比如:鼓励课堂讨论,请同学们分享知识和经历;能引导学生本人对所学知识或技能进行总结;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自己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应用概念,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每节课都说明教学目标;讲课生动幽默,受学生喜爱;会经常跟学生进行语言或眼神的交流;能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

(2)教学能力(比如:说话语言标准清晰、快慢适度;不照书本或课件念,对别人的观点能提出个人的见解;能说明清楚观点或概念,学生容易理解;对学生的疑问能及时、准确地给予答复;经常讨论本专业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或资讯;能引申到更有趣或相关的观点);

(3)教学态度(对学生真诚、友好,能尊重学生;按时上下课,无迟到、早退、缺课现象;课堂中认真教学,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学生在课外能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找到老师解答问题;批改作业或指导练习认真,能给出指导意见或建议);

(4)教学效果(授课中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今后工作的信心)。对学生评价好的任课教师应进行物质奖励,每学期继续申报;对学生评价差的任课教师应进行劝导,对部分没有明显效果的课程应该进行淘汰)。通识选修课程可实行每学期更新制度,包括课程的删减,以及对已有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学分的变更,与时俱进。

3.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整合师资

在新生入学报告进行专业介绍时,就可以开展此项工作的介绍。加强选修课的宣传力度、浓度和广度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选修课教学特别是通识教育性质的选修课教学对自己成长成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通识选修课课程简介》和《通识选修课选课指南》。介绍选修课程的相应的教师。由学院教学名师承担通识选修课,名师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利于实现通识教育成才的目标。组建教学团队,由教学团队通力合作开设通识选修課程。教学团队可以由本校的任课老师,或外校的兼职老师,或两者相结合组建而成,而这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4.开卷考试要多样化

我校的通识选修课考试都是以考查为主,师生也普遍接受。加大平时成绩考核的力度。我们学院的通识选修课大部分安排在周五下午、周一晚上、周三晚上,每个班安排的学生有时有130人左右,很多学生都有旷课现象,老师也顾及不了所有的学生。但为了引导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考核上除了传统的出题印试卷做题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其他考核方式。实地调研小组讨论完成法很适合我们系的通识选修课实情。实地调研小组讨论完成法就是教师结合每次课所讲内容,针对学生在生活或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提出的问题设定选题或者根据所讲的内容与现实的融合度,把学生分成5-6个小组,每次安排一组的同学外出实地考察。比如学了税法,进行税法实地调研——选择学校附近某个商店进行调研,咨询每个月如何交税、交多少税、涉税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一一进行调研,并且拍照作为佐证材料。每个小组要将自己调研的内容用PPT在在课堂上发言总结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他小组可以互相评议,最终依据总结报告完成情况和PPT陈述情况给出最终分数。

三、开设通识选修课《会计与人生》的必要性

本课程采用的参考教材为《会计人生经验教训》。通过发生在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金融机构等部门的会计人生的经验教训的真实案例,并结合每个会计人典型案例的介绍,从专业的角度做出分析评價,以供学生借鉴。由于这些案例涉及到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行为科学等相关知识领域,有一定的综合性。

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已经置身于各个案例所描述的特殊的真实环境,也可以设身处地的考虑与自己所处环境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处,从而规范自己走上就业岗位的工作行为。本课程学时为32,共有32个教学案例。每个案例就是一个主题,就是一面旗帜。与专业选修课需要讲授精深的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不同,开设通识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运用会计、财务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会计与人生》教学内容时把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个人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尝试通过专题的形式来讲解各部分内容,将最新的案例视频、会计新闻和讨论相互穿插,教师、学生在课堂充分互动,不断有新鲜的东西冲击学生的视听神经,课堂的多样互动环节不断调动他们的大脑去思考、总结和表达,把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人生大课堂的内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作为重点,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对课程的组织体系和各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努力寻找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增长点。

本课程其独到之处不仅在于将学生领入充满了各种矛盾的现实会计职场环境中,使学生有了分析矛盾、处理矛盾的思考机会;更重要的是,该课程的"案例评价"具有精辟的透明度和深入浅出的教诲,学生可以从中得到理论素质上的升华。因此,本课程对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都会有一定的启发、警示和积极作用。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能力结构和较高的素质。站在这种理念上,我们才开展了《会计与人生》通识选修课工作。为了让我们的行动不偏离通识教育的理念,我们需要对通识选修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进而促进通识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通识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在充分认识现有教育弊端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才能最终达到通识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3):64-68.

[2]黄锦坤.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7):27-37.

[3]傅堤.试探运用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3):27-28.

[4]赵学丽.关于成人教育实施通识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10):16.

[5]刘海霞.学生选修课“选而不修”问题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5).

[6]孙明娟.高校通识选修课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2013,(9).

作者简介:

周福萍,任职于广州工商学院,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财务管理师、审计师、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信息化、技能竞赛。

注:此项目来源于广州工商学院《“岗、课、证、赛”的四融合机制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以广州工商学院会计学专业为实验蓝本》阶段性成果(KB201509)。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与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药理学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