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城市建设与公共空间艺术的特性

2016-05-30邹维波韩超陈若男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城市规划特性

邹维波 韩超 陈若男

摘 要:由于社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形成城市化的格局。人需要交流与沟通,这就是公共空间形成的基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必然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的城市格局将受到冲击。介绍了公共空间艺术的分类,根据其特点,分析了公共空间艺术的主要功能。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空间;功能;特性

一、公共空间艺术的概念

公共空间是指具有开放、公开特性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公共开放空间建设是城市人文景观建设和城市环境空间改观的主要内容。而公共空间艺术则是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術创作和与之相应的环境设计,同时也是公共空间建设的核心与灵魂,它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其开放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公共空间艺术的活动场所的开放性。这些场所往往在路边、廣场、公园、车站等视野开阔、人流稠密的开放型空间。这些空间的艺术品须具有形体和视觉上的开放性。

二是指对观赏者的不同审美情趣的开放性。社会群体的不同审美情趣要求公共空间艺术不仅为公共场所而作,还要作为沟通环境和人之间的重要媒介。

正是由于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才使得公共空间艺术创作具有了特定的语言要求,即艺术形式上的开放性、艺术表现上的通俗性及设计上的综合性。

二、公共空间艺术的分类

人类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共空间性质的多样性。探究其历史演进脉络,把握各类公共空间特质,才能正确理解其功能,从而有效地发挥公共艺术空间的作用。

由于公共空间的开放特质,导致公共空间艺术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因此,对其分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从艺术形式角度上分,其包括雕塑、绘画、摄影、表演、音乐、园艺等形式;从艺术功能上分,其包括点缀性、纪念性、休闲性、实用性、游乐性、庆典活动等公共艺术;从展示的形式上看,可以有平面、立体之分,壁面、空间之分和室内、室外之分以及地景等艺术形式。从人文角度来看,公共空间艺术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①实用性的公共空间艺术。艺术化的公共设施作为都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其本身的功能外,还具有装饰性与意象性。美化点缀都市生活环境,沟通人与环境的互动,都市人群通过一些艺术化的公共设施与周围环境产生情感化审美交流。②装点性的公共空间艺术。这是公共空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扮演树立城市形象、提升整个城市文化层次和品味的重要角色。③依附人文背景而存在的公共空间艺术。依据当地的人文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历史特性等所创作的公共空间艺术作品,不仅容易与环境相融洽,而且能够与该区域的人文精神大环境相融洽。在此类公共空间艺术中,景观纪念性创作占主要部分,并往往是区域文化精神高度概括的集中体现。④依附自然景观而存在的公共空间艺术。依附自然景观而存在的公共空间艺术自古有之。例如古代皇家的陵寝,周边的环境与神道以及两侧华表、翼马、朱雀、石人、石马等雕刻艺术品共同形成大气磅礴的公共空间艺术。同时,以上诸元素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安排,使得陵地的精神氛围得以恰如其分的渲染,“天人合一”的思想得以完美的表达。进入21世纪,全世界普遍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危机所造成的种种现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依附自然景观而存在的公共空间艺术成为艺术创作的新亮点。“大地艺术(EarthArt)”、“地景艺术(landArt)”、“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Art)”等艺术形式的出现,为公共空间艺术的拓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公共空间艺术的功能

1.培养公众审美能力

公共空间艺术存在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公众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1)培养审美的敏感能力。审美的敏感性是指对审美形式的情感意味的敏锐的观照与感受,这种能力能把对象作为一种情感对象进行感知和把握。虽然这种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审美的敏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后天艺术教育活动对感官的培养和训练。公共空间艺术作为与公众距离最近的艺术形式,对公众审美敏感能力的养成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同时,培养审美敏感能力也是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和生存层次的必要基础。

(2)培养美的创造能力。公共空间艺术作为人生存的环境,与人的接触、交流最为直接、密切、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经常受到公共空间艺术造型的影响,假如又参与交流,就会逐步形成自我认知的艺术造型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公众的审美创造力。因此,公共空间艺术具有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作用。

2.塑造公众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的塑造是个体在对公共空间艺术的审美过程中,自觉进行心性、性情上的自我锻炼、陶冶、培养和提高,最终达到超越的自由境界。

公共空间艺术具备的教育功能,能使公众把感性的冲动、欲望、情绪纳入审美境域之中,通过理性的规范、疏导、净化,从而得到控制和调节,将其进一步引向审美境界,自觉涵化完成审美境界的塑造。这对培养审美的人生态度和人性的构建,意味深长。

(1)培养超越现实功利的精神境界。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审美层面处于非实用的状态,具有虚幻性质,它使受教者在接受时,始终和现实利益拉开一定距离,从而培养其超越功利意识的对艺术形式的审美感知,逐渐形成超越现实功利的精神境界。

(2)审美境界的培养是对人性的一种培养。所谓对人性的培养,也就是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使人在智力、伦理、道德等方面得以完善和发展,从而有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公共空间艺术教育的非审美功能是由其非审美层面所决定的,它使得公共空间艺术可在更加宽泛、深广的范围实现其教育功能:①知识经验积累。公共空间艺术作品表现的范围广泛,因此,作品包含有历史的、风俗的、心理的、宗教的、政治的、道德的、文化的等方面知识,可以通过公共空间艺术载体以意象的形式获得。这一获得方式比具体的科学教育更加丰富、具体,并能和现实生活情境紧密联系,使公众在对公共空间艺术品的使用与欣赏的自由状态下,潜移默化地完成对一定知识经验的积累。②思想道德修养。公共空间艺术教育通过审美教育的形式可于无形中提高公众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公众在审美境界中去感悟艺术家融入在作品中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因素,从而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都市空间建设曾几度背离人性崇尚自然、融入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则,但始终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征。同时,都市公共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艺术作品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施慧.公共艺术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2]尤·鲍列夫.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1.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2.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城市规划特性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色彩特性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