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抗战艺术歌曲《为了祖国的缘故》

2016-05-30于鹏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田间

摘 要:《为了祖国的缘故》是一首著名的抗战艺术歌曲,混声合唱,创作于抗战初期,即淞沪会战之后,词曲作者都是知名的专业从业者。当时的传唱度极高,直至今天仍是一些专题音乐会的必选曲目。无论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该作品都值得研究。

关键词:为了祖国的缘故;田间;江定仙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祖国危在旦夕!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都不会坐以待毙,为了祖国,我们要奋斗;为了祖国,我们要战争!——这就是抗战歌曲《为了祖国的缘故》。江定仙(《为了祖国的缘故》曲作者)回忆说:“抗战开始,上海人民情绪高昂,同时对破坏抗战的汉奸则痛恨之至。我用胡然作词的《打杀汉奸》(刊《音乐教育》5卷8期)、《焦土抗战》(刊《战歌》1卷2期)两首词写了两首群众歌曲,开始时在上海流传,后逐渐传入内地(其中《焦土抗战》一曲自长沙大火以后,歌名改为《抗战到底》)。我还用田间的长诗《为了祖国的缘故》写了一首合唱曲(刊《乐风》创刊号,1940年1月)。”

一、抗战中的艺术之声

《为了祖国的缘故》是一首混声合唱,篇幅较大,用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写成(再现时有內部扩展)。首尾两部分的主调写法和中间部分的复调写法,在合唱织体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合唱一开始就以不可抑止的冲动,急促地唱出了“为了祖国的缘故,我们要奋斗!为了祖国的缘故,我们要战争!我们的热血已经沸腾了,沸腾了,沸腾了,准备牺牲”一连串短句,而且这种急促的短句始终贯串全曲,有如发自内心的战斗的呐喊。这种激昂的、迫不可待的心情,正是多年来一直郁结在中国人民心头的对日本军国主义强烈仇恨的总倾泻,也是中国人民以势不可挡的力量,义无反顾地向民族敌人直扑过去的总冲击。它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保卫祖国、争取自由的热烈渴望,具有栩栩如生的形象说服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A部与主调织体相对应的是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为a+a1,配合诗句“为了祖国的缘故”的排比性出现。B部则为变化中部,在旋律构成、织体形态等方面均与A部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像A部号令式的喷涌而出,中部旋律犹如浅吟低唱,却暗含控诉的悲愤,“把我们的鲜血,沐浴着碧油油的田野、湖泊、森林”“我们没有自由,自由呵,在等待我们”,复调织体展开于四个声部之中,充分体现了混声合唱的特质和感染力。最后一部分為A1,即变化再现:仿佛是曲作者为了表达誓死战斗的决心,较之A部增加了变化旋律“我们杀身,我们成仁,我们死也光荣”,使得全曲的结束部分显得厚重且有力量。

二、“擂战鼓的诗人”

词作者田间出生在安徽无为县农村,殷实的家境使得田间能够拥有较早的传统诗教。一九三五年田间(十九岁)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未明集》;一九三六年相继出版了短诗集《中国牧歌》和叙事长诗《中国农村底故事》。即使这样还有些幼稚的诗歌,国民党反动派也不准出售,把它们列为“禁书”,而且还要搜捕作者。因此,一九三七年春天,田间被迫离开祖国,东渡去日本东京。同年七月七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田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毅然决然地返回祖国,参加了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田间于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上海抗战之前回到上海,旋即又到武汉,从武汉奔向解放区—晋东南的临汾,参加了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任战地记者。从此,诗人开始了崭新的革命生活,诗歌创作有了大的飞跃,成为现代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抗日战争初期,田间的代表作是诗集《给战斗者》。这部诗集所选之诗,都是诗人从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到一九四O年底这段时间里创作的。他的诗歌气魄雄浑,音调高亢,节奏急骤,犹如声声战鼓,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

解放以后,田间诗歌创作题材广阔了,形式多样了,艺术风格更为朴素而平易了。他获得了诗歌创作上空前的大丰收,出版了二十多本诗集,如《赶车传》(第一部至第七部)《长诗三首》、《英雄战歌》、《汽笛》、《芒市见闻》、《马头琴歌集》、《天安门赞歌》、《东风歌》、《太阳和花》、《火颂》、《誓辞》、《田间诗抄》以及《我的短诗选》等。诗人热情歌赞了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歌赞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

三、为音乐教育奉献一生的作曲家

曲作者江定仙,1912年11月10日出生于湖北武汉汉口市郊桥口区江家墩,后随家迁居武昌,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及高师附中读书。他的父亲曾是一位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与董必武、陈潭秋等革命前辈是挚友。这对江定仙从小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影响。

抗战爆发后,他先后创作了《打杀汉奸》(胡然词)、《焦土抗战》(胡然词,后曾改名为《抗战到底》)、《为了祖国的缘故》(田间词)等抗日歌曲。1940年秋,国立音乐院正式成立,江定仙即调任该院任钢琴教师。后又转到中训团音干班任作曲理论和钢琴教师。1941年秋,赴湖北恩施任湖北省立教育学院音乐系理论作曲和钢琴教师。1942年秋,又回到重庆,任国立音乐院作曲教授,1944年后,任该院理论作曲组主任。这期间他曾先后创作了歌曲《国荡》(卢前词)、《碧血》(卢前词),合唱曲《呦呦鹿鸣》(词选自《诗经》)等。同时,他还公开支持该院作曲系学生所组织的进步社团“山歌社”的工作,亲自参与编写了著名的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并为“山歌社”出版的《中国民歌集》写“序”。

1950年,原南京国立音乐院等单位合并入新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江定仙即随校迁往天津,就任该院作曲教授兼作曲系主任。1959年,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他创作了记述其少年时代亲身经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生活的交响诗《烟波江上》。1961年,他被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副院长(仍兼作曲系的主任)。

作为一位音乐家,江定仙在这半个多世纪从事音乐工作的生涯中,除了创作和演出外、其主要精力都投入于音乐教学工作。他从20世纪30年代初一直到90年代初,从未间断教学工作。40年代开始担任作曲系主任前后长达40年,吴祖强曾戏称为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教学活动。他之所以被称为“在教学岗位时间最长、学生最多、影响最大”的作曲家,正所谓实至名归、一时无两。

参考文献:

[1]许来渠.论田间的诗歌创作[J].河北大学学报,1986(4).

[2]汪毓和.毕生敬业严谨练达——江定仙及其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1995(6).

作者简介:

于鹏(1981—),女,汉族,河南西平人,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硕士,现任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武警警种学院教员,中校警衔,讲师。

(作者单位:武警警种学院)

猜你喜欢

田间
陕西黄龙:春来好时节 田间农事忙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河津市科协:送技术到田间地头
王钢:实现田间转型 带领农户致富
田间智慧春耕忙 不负春光种希望
惊蛰春雷响 田间地头春耕忙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