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导向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考试考核评价模型的构建

2016-05-30陈元艺邵景奎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会计学多元化实践

陈元艺 邵景奎

摘 要:针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还存在着理念滞后、考试方式单一、对实践及创新应用能力的考核严重不足等问题。此文提出辅导员、学生、企业加入评价,在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上从主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方式多元化、标准多元化四个维度构建了专门针对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四维度”多元化课程考试考核评价模型,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

关键词:会计学;四维度;多元化;考试考核评价模型;实践

一、目前会计学专业课程考试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课程考试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考试考核是评价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高校教育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一个主要目标,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也应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而目前的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还存在着理念滞后、考试方式单一、对实际技术技能及实践能力的考核严重不足等问题。目前专门针对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以会计学专业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为例,针对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上从主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方式多元化、标准多元化四个维度构建了一个有机结合的“四维度”课程考试考核评价模型,就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及技能、应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二、实践导向的会计学专业“四维度”课程考试考核评价模型

对于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应是一种突出技术技能及实践性的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本文提出实践导向的会计学专业“四维度”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包括主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方式多元化、标准多元化四个维度的评价。如下图所示:

主体多元化: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不能由教师一人决定,应该采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以能够增强学生主体意识;锻炼学生评价能力、自信心理;能够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增强责任。包括教师公开、公平评价;学生及家长参与评价;企业加入评价;可以的情况下社会考证及相关主体参与评价。

内容多元化:突破单一的“知识型”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岗位技能的掌握、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课程的“通用能力、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进行综合评估考核。通过综合评价,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技术,激励学生全面学习。

方式多元化:除了采用通常的量化评分及五级制考试考核评价方式之外,还可采用调研计划、调查问卷、实操模拟、社会实践评分等方式。另外,通过采用过程考查(如课程参与情况、课堂表现、平时测验、实验表现、课后作业等)及结果考查(如期末考试、课程报告、课程论文)等多元化考试考核方式,多种方式结合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试考核评价。

标准多元化:在期末考试评分标准方面,除了传统的老师根据答案评分,还包括考试答案不唯一,采用开放式的标准。在过程考核的标准方面,可将学生的认知思维及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一项。另外,还包括创新能力考核标准,如将学生想到及实践的新方法、新观点、新角度作为考核标准的一部分。对于实操实践考核标准,除了结果是否正确,还可将如怎样达到结果、参加比赛的结果等列入考核标准。

在本文指标分析体系中,用Q(0-100)表示学生某一门课程运用“四维度”考试考核评价模型评价得出的总分值,分别以A、B、C、D表示主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内容多元化、标准多元化四方面的变量值。X1、X2、X3、X4为大于0小于1的实数,表示四个变量的权重系数。以A1、A2、A3、A4,B1、B2、B3、B4,C1、C2、C3、C4, D1、D2、D3、D4表示四个方面的具体变量,以上数值均为大于0的实数。μ1、μ2、μ3、μ4…μ16为大于0的实数,分别表示具体变量的系数。则实践导向的会计学专业“四维度”课程考试考核评价模型理论框架如下:

Q= X1A+X2B+X3C+X4D

A=μ1 A1+μ2 A2+μ3 A3+μ4A4

{ B=μ5B1+μ6 B2+μ7 B3+μ8B4

C=μ9C1+μ10 C2+μ11 C3+μ12C4

D=μ13 D1+μ14 D2+μ15 D3+μ16D4

三、结论与建议

对于以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院校,会计学专业应采用突出实践能力的“多元化”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在主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方式多元化方面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在突出社会实践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涵盖过程考查(如课程参与情况、课堂表现、平时测验、实验表现、课后作业等)及结果考查(如期末考试)、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多元化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应在师资、资金、校企结合方面提供相应条件,教师也应改进考试考核模式,企业、家长等加入考核评价,以就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及技能、应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形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考核促进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改进,从而帮助提高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維、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汉友,杨政. 现代网络环境下高校会计考核与评价体系变革探究[J].会计之友, 2012(01).

[2]陈宫,董明刚等. 多元化课程考核改革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5(04).

[3]韩敏.高职会计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1(14).

[4]李霞.会计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月刊 2015(06).

[5]姜乃力,孙永平.大学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及模式改革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1(12).

[6]俞校明.高职课程建设质量自我评价体系构建——以会计专业为例[J].财会月刊, 2015(06).

作者简介:

陈元艺(1986—),女,汉,四川泸州,管理学硕士,中级会计师,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与审计,邵景奎(1987—),男,汉,重庆市,管理学硕士,重慶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会计学多元化实践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