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研究

2016-05-30李维鹏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道路自信中国梦大学生

李维鹏

摘 要:大学生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度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的内涵。接着,分析了“中国梦”视域下开展道路自信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对“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的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

一、“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的内涵

高校将“中国梦”宣传教育纳入道路自信教育全过程,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促使他们奋发成才,对实现“中国梦”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的内涵

我国高校承担着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使命,因此有必要深刻理解将“中国梦”融入道路自信教育的必然性,这是“中国梦”教育与当前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有机结合的基本前提。

所谓“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研究,就是以“中国梦”为视域探讨对大学生实施道路自信教育的问题。本文在“中国梦”视域下对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进行研究,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为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时代气息;同时,以“中国梦”作为“观场”来审视当前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取得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更以“中国梦”为牵引,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中国道路的认同感,还可以引导他们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二、“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大學生道路自信教育面临的机遇

将“中国梦”主题纳入道路自信教育的工作,为高校开展道路自信教育带来大好机遇。

第一“中国梦”为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增强了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的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立足现实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结合起来,经过实践检验并富有成效的道路,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和通向共产主义的根本保障。

第二“中国梦”开启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新的话语表达方式。从形式上看,它简洁朴实、亲切有力,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方式。从内容上看,它既继承了前人的奋力拼搏和远大梦想,又承接了自近代以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发展进步主题,体现了历史与现实、国家和个人的高度统一。这是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要求。

2.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原因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道路自信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教育方式比较传统,方式方法的创新度不够。并且,部分大学生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度低等等。

找到我们面临挑战的原因是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的关键。

全球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道路自信度。西方发达国家凭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条件,以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诠释自身道路的正确性。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淡化了人们的道路意识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利益主体单一化和利益结果平均化的局面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利益格局,这就改变了道路自信教育的传统背景,给教育带来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使人们更多关注和追求个人利益,忽视对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维护。这就为中国道路的自信教育带来了挑战。

三、“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的建议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存在诸多挑战,其原因极为复杂。所以,道路自信教育在大学生对道路认同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1.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中心的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节点,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应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为中心,同时,还需要坚持贴近实际的原则和知情行相统一的原则。

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一样需要理论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综上所述,“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原则。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探寻大学生道路自信教育的新措施

第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维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独特性和专门性,又要体现道路自信的时代内涵。为学生详细讲解“中国梦”内涵、由来和时代意义,拓展他们对“中国梦”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应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渗透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和道路自信的培养,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各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中隐含的道路自信教育因素。

第二,创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品牌。将“中国梦”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對加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校园人文景观是校园文化的外显,对其进行设计时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

历史和灿烂的物质、精神文化成果,使校园人文景观带有“中国梦”元素和意义,这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他们对中国道路的自信。

第三,帮助大学生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道路自信教育的重要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们深入社会,加深对国情的了解,既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又对中华民族复兴梦想充满信心。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和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引导大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去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激励他们敢于怀梦、勇于逐梦、勤于圆梦,让“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接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

[2]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孙力:中国梦:社会主义共享梦[J].思想理论教育,2013.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道路自信中国梦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研究
探索并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之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