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疑激趣 有效教学

2016-05-27张丽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杨柳依依长亭杨柳

张丽

最近在复习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这一专题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凡以送别为题材的古典诗歌,在诗中点明送行时间的,多在早晚,尤以傍晚(黄昏)时居多。

“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出发,与大众时间观念相同,符合人们的日常习惯,读者能理解,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中的“平明送客楚山孤”,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均为其中代表。而傍晚送行,夜幕四合,荒郊野岭,孤舟夜宿,不是所有人都能产生诗意的,但在送别诗中这一类现象却特别突出。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王维的《山中送别》中的“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中的“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均突出了送行的时间在黄昏。那么,古人为何选在傍晚送行呢?这里的傍晚是实还是虚呢?关于这个问题,在古典诗歌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古代的地理风貌、人们的风俗习惯、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及手法等多种角度进行探讨。

一、饯行说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离愁总是让人伤心欲绝甚而肝肠寸断,具有极其动人的魅力。千百年来,挚友离合之感,骨肉亲人之念,故国乡土之思,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在古代,由于交通落后,通讯不畅,经商、访友、考试、出仕、战乱等,都有可能使人滞留他乡音信杳然。朋友分别动辄多年,甚至再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尤其在唐代,由于疆域辽阔,社会风气开放,唐人出游更是十分频繁。每一次离别,他们都非常慎重。士大夫们送别,不光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可谓“说尽古人离别情”。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备酒饯行几乎成了送别时必不可少的环节。行者借酒表达此去天涯再会难期的无奈以及前途渺茫的黯然,留者借酒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愁和知音难觅的伤感。备酒饯行往往选择在午时,或是到郊外长亭作别送行,如,李白的《菩萨蛮》中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或是在岸边折柳相送,如,白居易的《青门柳》中的“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送行的同时还要饮酒赠诗,这一番酬唱下来,自然要待到红日西沉,天已微暮,酒已微酣,主客方才依依不舍,挥手作别。

甚至在古典诗歌中,还会直接看到晚上送行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正是借送别友人之际,夜听琵琶女的演奏,兴同病相怜之感,依依不舍的离情和沦落天涯的伤痛全都赋予在那滔滔江水、声声悲唱、盏盏清酒之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越喝愁越重,越聚越难离,可谓“举杯消愁愁更愁”。远行的人们想借酒浇灭离愁,离愁越重喝酒自然越多,到得酒醉之时,正好躲过了离别最伤情的那一刹那,正如柳永所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觉到天明,斯人已惘然。

二、意象(意境)说

因饯行而耽误行程一说,展现了唐人的民俗风貌,也体现了主客双方的深情厚谊。但从意象的角度,又可作其他的解读: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等意象,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意境吻合;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塘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愁别绪。

这些或苍茫悲凉、或孤寂清冷的意境,往往是由个别内蕴丰富的意象共同营造出来的。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杨柳”“酒”“大雁”“月”“长亭”“南浦”“灞陵”等。

杨柳:《诗经·采薇》有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折柳送别的习俗,则产生于汉代。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有可能被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

月: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意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李白的声音从盛唐传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可以一起想象这样的画面:暮色四合,灞陵桥边,杨柳依依。远行的船只将要起程,送别的人儿或两两相望,无语凝噎,或抚肩执手,话语殷殷,说不尽的缠绵悱恻,说不尽的千回百转。当离别的帆船渐行渐远,岸边的人儿却久久伫立,只余下江水缓缓,月色靡靡,情景交融。

当这些满含着离愁别绪象征之意的意象和“日暮”“黄昏”“夕阳”这些代表特定时空的词语相融合,抽象的离情更加可感,暮色的苍凉愈发惊心。对于那些正满怀惆怅、满腹伤感的离人来讲,无疑更打动人心,肝肠寸断。所以,诗人对离别的描写也有很大程度是在生活的基础上添上诗意的色彩,可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古人为何在晚上离别,原因早已湮没于历史之中,但是他们留下的那一首首饱含深情的离别之诗,早已成为后人的宝贵财富。课堂教学从一个疑问入手,兼及古典诗歌鉴赏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方方面面,既能应对教程,备战高考,同时也丰富了学识,陶冶了情操,真可谓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杨柳依依长亭杨柳
杨柳滩,沱江新画廊
杨柳依依
Try to Think Yourself into the Role
鹧鸪天·无题
望月
捣练子·春
游瘦西湖
杨柳
怕与不怕
杨枊杨柳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