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地缘政治的两个“三角形”

2016-05-27李哲夫

南风窗 2016年9期
关键词:布热津斯基亚洲三角形

李哲夫

不妨借鉴一下先秦策士司马错的战略思想:不与大国在热点地域角力以求虚名,而在不惹人注目之处争取实利,“利尽四海,而诸侯不以为贪”,这是最高明的。

在美国的智囊团队中,布热津斯基无疑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他尤其精于地缘政治研究,在其近年撰写的《战略远见》一书中,他提出,在亚洲地缘政治中,美国应着重处理好以中国为中心的两个相互迭加的三角形:“第一个三角形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第二个是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在这个三角形中发挥支撑作用。”让我们看一看他的这一亚洲地缘政治思考。

应当承认,这两个三角形是对亚洲地缘政治格局的一个客观描述。这既是由亚洲诸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也是由相关国家的历史渊源和经济发展决定的。布热津斯基认为,第一个三角形牵涉到亚洲首席地位的争夺。谁将成为亚洲大陆的第一大国,是“龙”还是“象”?他认为,两个国家似乎都有这一愿望和可能。但两国有着相互戒备和彼此不信任的心理,特别是印度,处处表现出挑战和敌视的态度,其媒体也热衷于夸大两国间的矛盾和敌对,鼓吹复仇主义,并对中国发展与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等国的友好关系深怀猜忌,认为这是在建立针对印度的包围圈。

第二个三角形更为复杂,它“不仅涉及中国能否在亚洲大陆充当主导性的强国,也涉及美国在太平洋的地位”。在这一三角形中,中日韩之间一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经济联系,一方面中日之间、日韩之间又有着强烈的历史积怨、领土纷争和政治矛盾。还不止此,东南亚各国也是这一三角形中的重要参与方,他们同中国也既是经济上的重要伙伴,又在南海上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岛礁和海域争执。这种异常复杂的局面,给美国提供了可以纵横捭阖、辗转腾挪的战略空间。

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在亚洲的地缘战略,首先理所当然的是,美国要成为亚洲地缘战略的操盘手。它要在这两个三角形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主导性作用,从而动态地维持各方的力量均势和战略平衡。然后,顺理成章的,就是要遏制任何一个可能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霸权地位的国家出现。在其早年所著的《大棋局》一书中,他把整个欧亚大陆划分为中间地带和西部、南部、东部四大地缘战略区域,其中的南部和东部就基本上相当于其在《战略远见》一书中所强调的亚洲的两个三角形。

在他看来,如果南部地区(第一个三角形)不被某个国家单独主宰,东部地区(第二个三角形)不联合起来将美国逐出近海基地,那么美国就有把握把控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因而在第一个三角形中既不能让中国独占鰲头,也不应放任印度异军突起,出于这一考虑,他反对美国国内一些人士提出美国应与印度结盟以遏制中国的主张,认为这既结怨于中国,又有可能使印度做大,更会使俄罗斯坐收渔翁之利,完全不符合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

同样出于这一考虑,他也希望中国同日本保持一定程度的战略紧张,并调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一起构成对中国的制衡;当然,这里也有防止日本东山再起,重新成为可以在太平洋上挑战美国的海洋强国之意。

值得欣赏的是,布热津斯基主张美中应建立一定程度的伙伴关系,认为横跨太平洋两岸的美中是天然的地缘战略伙伴,两国历史上恩怨不大,美国对中国没有领土野心,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也没有称霸世界的意愿。两国的利益应该是妥善地面对和处理当前的矛盾和分歧,共同维护亚洲和世界的稳定。

现在看来,美国高调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就其大者,应该说与布氏之见相去不远,但却更加强化了对中国的遏制。布热津斯基过去曾经多次批评美国未能很好地利用冷战结束一家独大的局面乘势而进,却把宝贵的资源都用到了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主要战略方向上,以致白白浪费了20年的时间。对此,我们当然能从中读出其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但是,布热津斯基的高明之处却在于:既然美国已经失去了遏制中国的最佳时机,那就应面对现实,转而与中国合作相处,这可能更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

然而,美国的执政当局似乎远没有这么理智和睿智,它与日本不断搅动东海、南海,破坏亚洲地缘政治稳定,近来更是动作频频,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势。对此,我们应如何应对?

不妨借鉴一下先秦策士司马错的战略思想:不与大国在热点地域角力以求虚名,而在不惹人注目之处争取实利,“利尽四海,而诸侯不以为贪”,这是最高明的。

猜你喜欢

布热津斯基亚洲三角形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亚洲足球
画一画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领悟“战略远见” 增强“中国自信”——读布热津斯基《战略远见:美国与全球权力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