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关西寻迹唐朝风尚

2016-05-25鲍颖

新民周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和歌山汪家金堂

鲍颖

唐朝风尚像一股巨大的潮流,重塑了整个奈良,一直遗留至今。

唐朝(618~907)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在结束数百年分裂和内战后,李唐帝国对外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国内则是相对的安定和统一。一方面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中外贸易交通发达,迎来了一个空前的古今中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代。

由于战争等原因,大陆目前已无法直观、完整感受唐代文明。而邻国日本,奈良时期(710~794)曾兴起中日文化交流浪潮。日本天皇派出十余批遣唐使,不仅运进许多唐代器物,同时在制度、文化、建筑和工艺等方面也深受影响。此外,唐代僧人鉴真曾带领大批弟子东渡日本,在奈良建寺庙、传佛法、播文化,从另一个渠道加深了这种影响。唐朝风尚像一股巨大的潮流,重塑了整个奈良,一直遗留至今。

汪家芳 鉴真和尚塑像公园即景

2015年年末,为缅怀唐风,八号桥文化特组织由汪家芳画师领衔的“寻迹唐风—— 关西艺术之旅”,途经大阪、歧阜、京都、奈良、和歌山等地,参与画家包括陈琪、丁筱芳、孙家珮、万芾、鲍莺。

本次活动以奈良为中心,同时兼顾关西地方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在大阪,艺术家们兴致盎然地参观大阪城公园,感受岛国独特的跨年文化。在岐阜,艺术家们倾心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白川乡合掌村,面对古朴的农家建筑,纷纷驻足创作。在京都,先后游历清水寺、伏见稻荷大社、岚山、金阁寺、银阁寺等名迹。作为历史名城,京都于公元794年继奈良成为日本首都,曾受晚唐风尚影响,虽经历史变迁,遗址多系翻修,而风流尚存。

活动随着造访奈良、和歌山而达到高潮。在奈良,艺术家们首先参观始建于公元741年的东大寺,其大佛殿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唐代高僧鉴真曾在此设坛授戒。随后至不远处的兴福寺,内设国宝馆,其中佛教雕塑琳琅满目,制作时间相当于中国唐宋时期,造型朴素而有余韵。第二天继续参观法隆寺,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建筑群,建筑古朴庄严,环境清幽雅静。附近的药师寺系唐朝样式的就地改良,寺内正在展出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的代表作《大唐西域壁画》,主要描绘玄奘西天取经沿途风景,用色厚重,自有一种宗教的感染力。接着造访唐招提寺,这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庙,公元759年由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及其弟子创建,梁思成在《唐招提寺金堂和中国唐代的建筑》中称:“对于中国唐代建筑的研究来说,没有比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鉴了。”艺术家们重点参观了其中的金堂和鉴真墓。最后一站是奈良国立博物馆,这座以佛教美术享誉世界的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作品中也有一件唐代书法作品——《六祖慧能传》,系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留学唐朝归国携带之物。

在和歌山,艺术家们前往高野山朝圣,这里是日本真言密宗的发源地,由曾留学唐朝的高僧空海于公元816年创办,距今正好1200年,这里空气清新,古树林立,让人想起唐代诗人常建的名作《破山寺后禅院》。

归国之后,艺术家们纷纷投入创作,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这些佳作5月7日起在海上艺术馆得以呈现。汪家芳以他最擅长的水墨山水表现关西景致,其作品工写兼用,层次分明,苍茫幽远;陈琪素以花鸟闻名,他的参展作品笔力遒劲,色彩浓郁,仿佛一曲激情昂扬的交响乐;丁筱芳是沪上著名人物画家,此次展览他就地取材,以写意手法描绘当地男女,笔墨古拙,妙趣横生;花鸟画家万芾以扇面形式参展,她的作品宛若南宋小品,往往截取最有意境的画面,营造出恬静又富有诗意的效果;旅日画家孙家珮以关西名刹为主题,笔触细腻,画面宁静安详,既有东方韵味,又有西方意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鲍莺视角新颖,以旅途中所见和风小食入画,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猜你喜欢

和歌山汪家金堂
遇袭
“五老”精神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书痴范用
老汪家的炒栗子店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ementing displacement interface stability of extended reach wells *
感怀我的老板——汪家玉
金堂黑山羊改良金川本地藏山羊的效果分析
Drag Reducing and Increasing Mechanism on Triangular Riblet Su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