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姗姗来迟的正义

2016-05-24何家弘

21世纪 2016年7期
关键词:省高院聂树斌高级人民法院

姗姗来迟的正义

何家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8月5日在石家庄市郊区的一块玉米地内发生了一起强奸杀人案。1995年3月15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聂树斌是此案的凶手,并判处聂树斌死刑。同年4月25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核准死刑。两天后,年仅21岁的聂树斌被执行死刑。

10年之后,在河南被抓获的系列强奸杀人案的被告人王书金供认自己曾经于1994年8月5日在石家庄市郊区的一块玉米地内强奸杀害了一个女青年。他讲述的作案过程和一些细节与此案吻合,他后来也对作案现场进行了指认。2007年初,王书金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随后,他以公诉方没有指控其强奸杀害康某为由提出上诉。同年7月,河北省高院二审开庭,但是没有作出任何判决或裁定。

搁置6年之后,河北省高院于2013年6月25日在邯郸市中级法院再次开庭审理王书金上诉案,并于7月10日第三次开庭。在法庭上,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是王书金是否于1994年8月5日在石家庄市郊的玉米地内强奸杀害了女工康某。不过,双方的观点似乎有些错位:作为被指控犯罪的被告人坚持说自己就是凶手,作为指控犯罪的公诉人却坚持说被告人不是凶手。当然,一方是醉翁之意,一方是项庄舞剑。法庭内外的人们之所以关注这次审判,主要也不在于王书金是否有罪,而在于聂树斌是否有罪。

2013年9月27日,河北省高院就王书金案作出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驳回王书金上诉,王书金犯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决书称,该院将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对于王书金主动供述自己是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奸杀案的凶手,二审不予认定。

然而,河北省高院的二审判决未能给聂树斌案画上句号。社会各界人士呼吁最高人民法院就聂案启动再审程序。2014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根据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和有关法律规定的精神,决定将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的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一案指定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复查。2015年4月28日,山东省高院就聂案举行听证会,邀请了15位各界代表,听取申诉人及其代理律师和原办案单位代表的意见。听证之后,山东省高院并没有立即作出复查结论,而是连续申请最高法院批准延长复查期限。在过去一年内,聂案的社会关注度虽然下降,但是人们并没有将其忘却。对于司法机关的沉默态度,社会上也有诸多猜疑和传闻。

2016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经审查同意山东省高院的意见,认为聂树斌案原审判决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决定再审本案。虽然从理论上讲,启动再审并不必然导致改判无罪,但是考虑到法院把握的启动再审标准较高的习惯做法和聂案的社会知名度,我相信这个“提审”的决定就预示了改判。另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这几年发现并纠正的冤错案件基本上都是由原审地法院再审改判的。这次最高法院决定提审,既表明了聂案的影响巨大,也表明了最高法维护司法公正的决心。

毋庸讳言,聂树斌案的纠错来得太迟了,聂树斌案给当事人及其家人造成的伤害太深了。但是,该案的纠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司法的进步,尽管这进步显得步履维艰。聂案不仅开创了“异地复查纠错”之先河,而且开创了“错案复查听证”之先河。虽然这次复查和听证在透明度方面尚有欠缺,但毕竟已成先例,为我国错案复查和纠正制度的改良开辟了路径。倘若该案的再审改判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司法的“公开、公平、公正”,倘若聂树斌的一人之冤可以换得多人免受冤狱之灾,则聂树斌之冤魂或可安息矣!

在聂树斌案中,正义确属姗姗来迟。不过,迟到的正义毕竟也是正义!

猜你喜欢

省高院聂树斌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9778天与2234万元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简历
“‘聂树斌案再思考’研究专题”编者按
项先中001(记者)
聂树斌案的司法示范效应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