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运动对稳定期COPD49例肺功能的影响

2016-05-24袁丽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袁丽芬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运动处方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康复运动处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与运动能力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VC及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较对照组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运动处方的应用,可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状况,增强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康复运动处方;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322.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00-02

随着环境变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COPD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并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对于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治疗以促进病情恢复,改善患者生活功能为主,而康复运动发挥着重要作用[2]。目前,关于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运动处方制订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比法,观察康复运动处方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JP2]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8.4±3.1)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8±1.4)年。对照组49例,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9.1±3.3)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9±1.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COPD诊断标准者[3];患者病情稳定,且1个月内未出现COPD急性加重;与本研究配合。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心功能NYHA分级4级者;存在肢体残疾或行动不便者;精神疾病或意识不清者。

1.3方法对照组行基础治疗,给予抗氧化剂、支气管扩张剂、PDE抑制剂等药物,咳痰患者给予祛痰药、咳嗽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并适当给予免疫调节剂,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制订康复运动处方,具体内容包括。

1.3.1运动方式通过做哑铃操或拉弹力带增强上肢肌力;通过慢跑、散步或游泳等提高患者耐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肌力训练及耐力训练联合进行。为增强患者肺功能,改善呼吸状况,可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左右手分别放于上胸部与腹部,吸气时自觉鼓起腹部,呼气使腹部手稍用力帮助腹部恢复,呼吸按节律进行,保持吸与呼之比为1∶2。

1.3.2运动强度在康复运动中根据指标对运动强度进行掌握,通过检测最大摄氧量、功率、心率、代谢当量及呼吸情况对运动强度进行调整。以最大摄氧量为监测指标,将<5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量作为低强度运动,50%~70%为中强度运动,>70%为高强度运动,针对患者情况,一般采用中-高强度训练。

1.3.3运动时间及频率因为尚无COPD患者康复运动时间及频率的相关标准,研究根据中华医学会建议[4],每次运动时间为20~30min,每周2~5次,共持续8~12周,患者根据身体状况及耐受情况酌情缩短或延长运动时间及频率。

1.3.4运动方法运动方法包括间歇运动及持续运动,为减少患者运动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依从性,可选择间歇运动方法,以最大运动负荷的50%和10%交替进行,每次运动后休息20min。

1.4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FVC(用力肺活量)及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进行测量,数值同肺功能呈正相关性;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距离同运动能力呈正相关性[5]。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FVC及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运动能力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较对照组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COPD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气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该症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可引起肺脏生理功能损伤,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有极大危害。COPD稳定期的治疗以阻止病情发展,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除基础药物治疗外,肺康复运动治疗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6],肺康复运动治疗能对患者心血管功能进行调节,增强患者耐力与周围肌肉力量,增加最大耗氧量,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虽然肺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康复运动处方的具体制订方面,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7]。

康复运动处方的内容一般包括:运动的方式、时间、频率、强度及运动方法等。多数学者认为[8],康复运动处方的制定应先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合理选择训练方式。COPD患者一般会出现氧耗量增加,行动困难及呼吸困难等,同时肌力与耐力下降,为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受限因增强其肌力与耐力。运动强度是影响肺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若强度过大,患者不易完成,降低依从性,甚至可引起不适症状;强度过低则无法达到康复效果。因此在处方制订过程中,应充分应用相关监测指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运动强度进行调整。研究发现,保证足够的运动时间,选择最佳的运动频率,能持续改善患者活动耐力,在制订处方时,需考虑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条件,科学选择运动时间。虽然持续运动操作简单,可显著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但建议采用间歇式的运动方法,使患者在休息时得到超量恢复,提高依从性[9]。研究指出[10],科学的康复运动处方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VC及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明显较对照组远(P<0.05),结果与述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康复运动能有效改善未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增强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净,贺正一,刘颖,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下肢运动训练处方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2):3273-3278.

[2]尹淑金,吴一帆,欧爱华,等.运动处方在慢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及运用前景[J].广东医学,2012,33(18):2853-2856.

[3]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J].中医杂志,2012,53(1):80-84.

[4]王桦,吴晓玲,葛亮,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2013年修订版)指南解析[J].医学新知杂志,2014,24(1):46-50.

[5]赵东兴,周玉民,李风雷,等.改良运动处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康复疗效[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9):678-682.

[6]王丹,菅丽.运动处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1):22-25.

[7]尚画雨,黄玫梅,上官若男,等.五种现代常见慢性疾病的运动处方[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9):882-886.

[8]王俊,冯瑞华,李秀增,等.制定疗养运动处方的要点[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5):410-411.

[9]王新本,周新春,滕志涛,等.运动心肺功能参数对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指导作用[J].山东医药,2013,53(13):29-31.

[10]周文波,聂秀红.COPD患者运动康复治疗前后系统性炎症反应的随访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7):498-500.

(收稿日期:2016.02.24)

猜你喜欢

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舒利迭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特色疗法对COPD稳定期的治疗进展
中西医联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