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肝滴丸治疗肝郁脾虚夹湿热型酒精性脂肪肝35例临床观察

2016-05-24黎正求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4期

黎正求

【摘要】目的:观察护肝滴丸治疗肝郁脾虚夹湿热型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肝郁脾虚夹湿热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肝滴丸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清ALT、AST、R-GT。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ALT、AST、R-GT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护肝滴丸治疗肝郁脾虚夹湿热型酒精性脂肪肝,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和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肝滴丸;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夹湿热型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88-02

酒精性脂肪肝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因摄入过多酒精造成肝细胞内脂质蓄积大于肝湿重5%的一种肝损害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疾病、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均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以及广泛应用,该病检出率也相应的增多,人们对脂肪肝所致各种危害也越来越重视[1-3]。目前在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中多采取保肝和降酶治疗。本研究则运用护肝滴丸治疗35例肝郁脾虚夹湿热型酒精性脂肪肝,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肝郁脾虚夹湿热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入选标准:①纳入标准:满足《酒精性肝病治疗指南》和《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肝郁脾虚夹湿热型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4-5];年龄在20~72岁之间;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引起的脂肪肝者;不按照规定用药、资料不全和依从性较差患者;过敏体质或者对本次所用药物过敏者;并精神病、肝癌、造血系统、心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6.35±4.17)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11±0.31)年;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6.37±4.1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13±0.2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劝解患者戒酒,施予营养支持,按照高蛋白和低脂原则饮食,禁食辛辣、不易消化、冰凉和高脂肪食物,调畅情志,补充维生素B(贵州光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为2ml,批号为20130126)和维生素C(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四厂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50mg,批号20130315)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肝滴丸(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规格每袋30丸,批号20130215),每次服用30丸,每天服用次数为三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LT、AST、R-GT以及临床疗效。参照《中医肝胆病学》、《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临床超声学》制定本次研究治疗效果评判标准[6-8]:①显效:治疗后,症状以及体征基本消失,症候积分下降超过70%,经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回声明显改善;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所有好转,症候积分下降在30%~69%之间;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未发生明显改变,或者加重恶化,症候积分下降低于30%,经超声检查肝脏回声未发生变化。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 检验。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血清ALT、AST、R-GT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LT、AST、R-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R-GT均有所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肝作为人体五脏之一,被称做“将军之官”,生理功能为藏血以及主疏泄,是推动调节津液以及血液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9]。因过度嗜酒,酒毒伤肝导致肝失疏泄、肾失气化以及脾失健运,造成气滞湿阻以及痰浊瘀血胶着于胁下,最终引起酒精性脂肪肝。在中医理论中,酒精性脂肪肝被纳入到了伤酒、酒疸、酒积、胁痛以及胁胀等范畴,其病机为实热。又因酒属于特殊湿热毒邪,过度饮酒容易使湿热毒邪蕴结在体内,导致肝脾受损,造成肝疏泄功能和脾运动功能受影响,使得肝郁脾虚、痰浊内生、气血不和、气血痰湿以及血脉瘀阻,停滞在胁下而引起该病[10-11]。

目前关于酒精性脂肪肝辨证治疗方面研究非常多,有学者曾用消肝脂丸治疗酒精性脂肪肝获得了显著效果[12-13]。近年来,随着中药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种新的药物用于肝郁脾虚夹湿热型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即护肝滴丸,其由柴胡、绿豆、茵陈、猪胆粉、板蓝根以及五味子等构成,可降低转氨酶,疏肝理气以及健脾消食。药方中的柴胡和茵陈是主药,具有清热利湿和疏肝理气的功效,其中柴胡具有升阳、和解表里以及疏肝的作用,茵陈多用于治疗黄疸,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柴胡具有抗病毒、解热抗炎、抗肝纤维化、镇静镇痛以及抗肝损伤的作用,能够保护细胞膜,使细胞膜磷脂含量上升,以此对肝细胞凋亡发挥出抑制的作用,是治疗肝胆疾病的主要药物。柴胡中所含柴胡皂苷具有保肝、抗炎以及镇痛的作用,可促进患者肝内蛋白质合成,符合蛋白更新需求以及肝细胞再生需求,有利于肝功能恢复。茵陈具有保肝利胆、清热利湿退黄、降血脂、抗凝血、抗菌、降血压、镇痛、抗病毒以及解热的作用,可有效缓解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肿胀以及气球样变,同时该药对R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还具有抑制作用,可降低葡萄糖醛酸分解,提高肝脏解毒作用,以此保护机体肝细胞膜完整性。板蓝根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的功效,该药作为肝病传统用药之一,在各种肝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效果均确切,能快速缓解症状,使肝功能尽快恢复。五味子中所含木脂素类成分,具有抗细胞损伤以及抗氧化作用,可提高患者免疫力,下降转氨酶,减轻酒精性脂肪肝所致肝损伤,有利于肝细胞再生。有研究调查资料显示[14],五味子中的五仁醇以及五味子乙素对于化学毒物造成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猪胆粉中所含胆固醇、胆盐、卵磷脂以及胆色素等,能够刺激胆汁分泌,有利于脂肪吸收以及消化,近年来该药主要用于痢疾、便秘、哮喘、目赤、黄疸、泄泻以及百日咳等疾病的治疗中。绿豆富含尼克酸、铁、核黄素、磷、硫胺素、钙以及胡萝卜素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降低血脂、消炎、消暑以及解毒祛火等作用,同时绿豆中所含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肝脏还具有保护作用[15]。本次研究笔者运用护肝滴丸治疗肝郁脾虚夹湿热型酒精性脂肪肝,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血清ALT、AST、R-GT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综上所述,运用护肝滴丸治疗肝郁脾虚夹湿热型酒精性脂肪肝,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肝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靳瑾,曾斌芳.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脂肪肝患者350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3):612-614.

[2]吴建业,周继旺,高明,等.加味逍遥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1):842.

[3]云小君.龙胆泻肝汤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脂肪肝(肝胆湿热型)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0):66.

[4]童文新,李振华,寇秋爱,等.降脂通络软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6):660-664.

[5]林海,蒋阳昆,张红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4):275-278.

[6]宫媛媛,康澍,张立苹,等.超声、CT定量诊断脂肪肝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4):343-345.

[7]刘晏,朱凌云,王跃荣,等.荷泽降脂口服液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中成药,2014,36(8):1607-1612.

[8]韩海啸,江一墩,胡立明,等.北京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3):219-221.

[9]宫媛媛,张立苹,张洁,等.脂肪肝的CT定量定性分析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5):385-387.

[10]胡振斌,李民杰,韦艾凌,等.脂肪肝中医辨证客观化与影像学诊断相关性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2-4.

[11]罗华丽,周萍,贾剑锋,等.双葛解酲丸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4):180-183.

[12]吕霞霞,孙建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危险因素与中医分型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8):3559-3561.

[13]罗先钦,徐晓玉,黄崇刚,等.决明子总蒽醌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与PPAR-γ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2):1654-1659.

[14]鄢海燕,邹纯才.四种动物胆粉中胆酸类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比较[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4):274-277.

[15]林文泉,刘向国,陈学习,等.绿豆癀对肝CYP同功酶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39-40.

(收稿日期:201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