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桥单元R22—05地块小学给排水初步设计

2016-05-23吴刚

建材发展导向 2016年3期
关键词:给水管消火栓水池

吴刚

1 设计依据

1.1 本工程设计任务书;

1.2 已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

1.3 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规程。主要有:

1.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7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版)

1.8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版,2014年版)

1.9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0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11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1.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

1.13 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周围市政管网概况和其它有关资料等;

1.14 本工程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等专业提供的条件图和设计资料;

1.15 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对本工程的设计要求。

2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杭州市丁桥单元,笕丁路以东,备塘河以西,规划R21-11和R22-04地块以南,R22-05地块内。

本项目共设5幢建筑和1个地下车库:

1#楼行政办公、图书楼,建筑层数4层,建筑高度17.25米;

2#、3#楼普通教学楼,建筑层数4层,建筑高度17.55米;

4#楼公共教学楼,建筑层数5层,层高3.9,建筑高度为21.45米;

5#楼食堂、风雨操场、员工宿舍楼在一个楼内,1、2层为食堂,3层为风雨操场,建筑高度18.25米;员工宿舍楼通过连廊与食堂、风雨操场楼相连,建筑高度13.65米;

6#楼为地下停车库,负一层,层高3.6米,局部4.35米和5.55米,共分三个防火分区,设置汽车库及设备用房。

3 设计范围

3.1 本次设计包括本工程红线内的室内外给水排水和消防系统。

3.2 本工程红线内总水表井与市政给水管网的连接管段;建筑红线以内最末一座检查井与市政污水及雨水管的连接管道等,由有关部门单位负责设计。

4 室外给水工程设计

4.1 水源。本工程整个地块生活用水利用市政生活给水管网,校区内生活给水从项目周边的笕丁路上就近引入一根DN100管道,经总水表后接入用地红线,在红线内组成支状供水管网,供本工程的生活用水。本工程整个地块消防用水利用市政消防给水管网,校区内消防给水从项目周边的笕丁路上就近引入一根DN150管道,经总水表后接入用地红线,在红线内组成环状供水管网,供本工程的消防用水。

4.2 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最高日127.58m3,最大小时12.55m3。

4.3 室外给水系统。本工程市政供水水压暂按0.25MPa(须经自来水公司核准)设计,综合考虑供水的可靠性、管线布置和投资、室内水管井设置以及运行费用等后,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以下的供水方式:

本项目三层及以下采用市政压力直供,三层以上全部加压供水采用生活水箱+变频泵方式供水。

本工程用地红线内生活给水管DN100呈支状敷设,以满足生活用水量要求。室内生活用水从市政生活给水管网供给。

本工程用地红线内室外消防给水管DN150呈环状敷设,以满足消防用水量要求。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消防给水管网和消防水池供给。

4.4 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室外给水管道采用管内壁涂塑球墨给水铸铁管,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

5 室外排水设计

5.1 市政条件。因具体的市政条件业主尚未提供,现设计拟将红线以内的污水集中排至市政污水管网;红线以内的雨水分散多出口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5.2 室外排水制度。室外为雨、污分流排水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的污水汇集排放至校外市政污水管网内。食堂的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汇集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

5.3 排水量。污水排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100%计,最高日生活污水排水量为127.58m3;最大时生活污水排水量为12.55m3。

5.4 雨水系统。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道路及地面雨水经雨水口收集,视情况分散多出口排放至就近水体及市政雨水管网。雨水计算公式采用杭州暴雨强度公式。

室外道路雨水设计重现期P取3年。

室外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t1=10min;

室外综合径流系数ψ=0.60。

5.5 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室外污、雨水排水管道DN≤ 400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管道连接采用承插连接方式。DN>400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管道连接采用承插连接方式。

6 室内给排水设计

6.1 给水系统设计

6.1.1 生活用水量。最高日127.58m3,最大小时12.55m3。

6.1.2 给水系统。根据建筑高度、建筑标准、水源条件、防二次污染、当地自来水公司规定、节能和供水安全原则,供水系统设计如下:

市政直供:三层及以下采用市政压力直接供水。

加压区:三层以上由恒压变频加压泵组供水(恒压值0.45Mpa),保证该区最大静水压小于等于0.35Mpa。最不利点的出水压力大于等于0.10Mpa。

加压供水采用生活水箱+变频泵方式供水,生活水池容积5m3。

6.1.3 在生活水池内设水箱自洁消毒器,不仅对水体消毒,而且对水池本体有灭菌灭藻作用。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保证水质。

6.1.4 卫生间用水等均单独设水表计量。

6.1.5 管材:室内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卡套式连接。

6.1.6 洁具选择:由业主自行选定,但必须为节水型洁具。公共卫生间洗脸盆、蹲便器、小便器均采用自动感应式水龙头或冲洗阀。

6.1.7 室内给水管全部采用暗装,暗装在吊顶和管井内的给水管做防结露保温;设在楼梯间的管道做防冻保温。保温材料采用橡塑海绵。

6.2 室内生活污、废水排水系统。

6.2.1 室内采用污、废水分流,污、废水直接排出室外经化粪池处理。

6.2.2 粪便污水在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道,化粪池清掏周期为180天。

6.2.3 排水附件:卫生间地漏采用无水封地漏加存水弯的形式,存水弯的水封深度大于50mm;坐便器应有冲洗后延时补水功能。

6.2.4 管材:室内排水管、通气管均采用消音排水UPVC管,承插式胶粘剂粘接;压力排水管采用焊接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

6.2.5 管道敷设:除机房内排水立管明装外,其它所有排水管道均为暗装。暗装在吊顶内的排水管采用橡塑海绵做防结露保温。

6.3 雨水排水系统。

6.3.1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杭州暴雨强度公式。

屋面雨水重现期P=10年。

6.3.2 屋面雨水采用87型雨水斗收集后经立管排至室外;超过重现期的雨水通过溢流口排除。

6.3.3 管材:室内雨水管采用排水UPVC管,承插式胶粘剂粘接;压力排水管采用焊接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

6.3.4 管道敷设:雨水立管根据装修需要,封包在包箱内,雨水横管均暗装在吊顶内。

7 消防给水设计

7.1 水源。本工程以市政消防给水管网和消防水池为水源,拟从笕丁路上引入一根DN150的进水管,在地块内布置成环,并在环网上按间距不超过120m布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地块周围10米~40米范围内市政消火栓亦可计入本工程的室外消火栓。

7.2 设计范围。本工程消防系统包括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和灭火器配置。

7.3 消防用水量。室外消火栓用水由市政消防给水管网和消防水池满足,室内消防用水利用地下室内的消防水池、消火栓泵及喷淋泵供水。

7.4 室外消火栓系统。本工程有一路水源,当一路给水停供时,备用消防用水由消防水池供并在外部设置消防水池取水口供消防车取水用。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低压制,在红线范围内室外消防给水环网上共接出多套室外消火栓,并利用规划市政道路上的市政消火栓,供城市消防车吸水,向着火楼房加压供水灭火。地下式消火栓距道路边小于等于2.0m,距建筑物外墙大于等于5.0m。

7.5 室内消火栓系统。

7.5.1 本工程内各层均设消火栓进行保护。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系统,市政给水管道能满足室外消防的水量水压要求,但不能满足所有建筑内的消防要求,为解决建筑内的消防要求,在6#地下停车库内设置有效容积216m3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并在4#楼屋顶最高处设置有效容积18m3消防水箱1座;为确保最高层的消防水压,在屋顶同时设置一套ZW(L)-Ⅰ-X-10的消防增稳压设备进行初期消防加压,一旦地下室消防泵运转后,增稳压设备立即停止工作。

7.5.2 所有建筑物内消火栓布置保证室内任何一处均有2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水枪的充实水柱为10m。室内消火栓设在明显和易于取用处。

7.5.3 消防泵房内设消火栓泵两台,一用一备;室内消火栓管道成环状布置,管网系统竖向不分区。

7.5.4 每个消火栓箱内均配置DN65mm消火栓一个、DN65mmL25m麻质衬胶水带一条,DN65×19mm直流水枪一支、启动消防水泵按钮和指示灯各一只。

7.5.5 系统控制:着火时,按下消火栓启泵按钮,启动任一台消火栓加压泵(备用泵自动投入),消火栓加压泵启动后,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中心及消火栓处,消火栓指示灯闪亮。消火栓加压泵也可在消防中心和水泵房中手动控制启停,消防结束后手动停泵。

7.5.6 管材:采用热镀锌钢管或内壁喷塑钢管,丝扣及沟槽式卡箍连接。工作压力为1.0MPa。

7.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6.1 保护范围:6#地下停车库所有部位(除水泵房、电气用房等外)。

7.6.2 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6.3 地下车库均按中危险Ⅱ级设计;喷水强度:8L/min·m2;作用面积:160m2;持续喷水时间:1h;喷洒头工作压力0.1MPa。设计用水量按最大值取为30L/s。

7.6.4 本工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竖向不分区。在地下室内设置有效容积216m3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并在4#楼屋顶最高处设置有效容积18m3消防水箱1座。报警阀集中布置在消防泵房内,每个报警阀控制的喷洒头数不超过800个。

7.6.5 喷洒头:停车库和无吊顶部位采用DN15mm闭式直立式带保护网玻璃球喷头,动作温度为68℃、K=80。

7.6.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或每层均设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每个报警阀组的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防火分区的最不利喷头处,均设DN25mm试水阀。

自动喷水灭火系室外设两套DN150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向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补水。

7.6.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平时由屋顶消防水箱设专用水管至报警阀前供水管,保证系统压力。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泵房内喷淋泵从消防水池取水加压供水。

7.6.8 系统控制:火灾发生后喷头玻璃球爆碎,向外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显示火灾发生位置并发出声光等信号。系统压力下降,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动作,并自动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给水加压泵,与此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并敲响水利警铃向人们报警。给水加压泵运行状况在消防控制中心有信号显示。

7.6.9 管材: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mm者采用丝扣连接,DN>100mm者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室外埋地管采用管内壁喷塑外壁涂石油沥青球墨铸铁给水管,橡胶圈接口,并设支墩。全部管道的工作压力均为1.6MPa。

7.7 气体灭火系统。根据公安部消防局《公消[2007]226号》文件,在地下车库配电室、开闭所等内按消防部门要求设置“气体消防灭火系统”,由业主另行委托专业消防设备公司负责设计、安装、调试、验收等。

7.8 消防排水。为使消防电梯在灭火时正常运行,在消防电梯坑底部设2m3的集水坑,内设两台潜水泵(Q=10L/S,H=20m,一用一备),及时排除消防积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排水,利用地下室其余废水潜水泵坑进行排水。

7.9 移动式灭火装置。

7.9.1 变配电用房内按中危险级A类设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7.9.2 其他部位的适当位置按中危险级A类均设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式灭火器。放置在消火栓内,每箱两具,每具3kg。

8 需要解决或确定的问题

给水、污水、雨水市政接管点的条件尚未确定,在施工图设计开始之前建筑单位须办理完毕并提供接管点的资料给设计院。

9 给排水节能设计

9.1 一至三层采用市政水压直供,充分利用市政压力;三层以上采用生活水箱+变频泵方式供水。

9.2 不同功能的部位用水分开各自设水表计量。

9.3 卫生洁具均采用节水型洁具。公共卫生间洗脸盆、蹲便器、小便器均采用自动感应式水龙头或冲洗阀。

9.4 雨水利用:部分室外铺砌地面采用透水砖,室外绿地低于道路10cm,雨水通过透水路面和绿地回渗地下,补充地下水量。

10 环保

水泵选用低噪声水泵,并在管道上设置消声装置避振吊架,在水泵基座下设隔振器。厨房排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校区污水管网。

猜你喜欢

给水管消火栓水池
河南济源市政消火栓有了“身份证”
小区的水池
◆ 塑料管
智能消火栓
把住医保基金水池闸门
找水池
美国PVC给水管材的质量控制
PPR管在给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
论消火栓、自动喷淋和自动报警在消防中的辩证关系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消火栓布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