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探讨

2016-05-23常银昌

建材发展导向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常银昌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型的高层建筑也不断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为了适应高层建筑物功能的变化,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水平转换构件,即转换层结构。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施工技巧等都十分讲究,需要在科学严谨的技术措施的保障下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已成为现代施工技术中的一门专业技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蓬勃兴起。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为满足上下楼层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需在结构布置差异较大的楼层中间设置转换层。转换层的设置起到传承上部结构荷载,保持结构稳定的作用,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位,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1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类型

1.1 梁式转换成。梁式转换层,就是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定位单项托梁,用来承担在本楼层落空的上面各层的承重柱。梁式转换层具有耗费材料较少,成本低的优势。载重荷载的路径比较直接即为:上楼层墙体-转换梁-下部柱,并且转换梁有着较好的受力性,构造简便,施工较为安全。因此,这种类型的转换层是应用的最为普遍的方式。

1.2 板式转换层。板式准换层就是在上下楼层运用功用及开间安置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选择的主要类型,板的厚度一般很大,可以形成厚板式的转换层,这样对于下层的柱网要求就不在那么严格了,下层柱网可以灵活的布置,它的适应性比较长,但是比较消耗材料。

1.3 斜柱转换层。在一些高层和超高层的建筑中经常可以见到斜柱转换层,它比较简单,斜柱式的转换层结构传力比较直接,它的转换结构侧向刚性要比相同条件下梁式转换结构更强,可以很轻松的满足转换层对于上下层侧向刚度比的要求。

2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2.1 钢筋工程。处于转换层的钢筋种类比较多,并且钢筋的受力情况也随着不同的位置而改变。因此转换层的各个部位要综合考虑施工的难度、经济成本、受力情况等因素,选取适合的连接方法。(1)在转换层中,最重要的受力点为转换层大梁的主筋,应使用对钢筋没有损害的可靠的连接方法。通常情况下,可采用锥螺纹钢筋接头技术,亦可使用冷挤压连接工艺。(2)对于板钢筋、转换层主梁箍筋或腰筋的连接,宜采取闪光焊接的方式。(3)对于剪力墙内部的钢筋,如转角暗柱、端柱等,可以采取电渣压力焊的方法。(4)对于不处于主要受力部位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即可。如果转换板较厚、转换梁较高时,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钢筋骨架足够稳定,且便于施工操作。

2.2 模板工程。模板与支撑组成模板系统,模板要具有一定的刚度与承载力,对模板来说,要满足一定的要求,首先模板的接缝不能漏浆,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木模板应当浇水湿润,然而模板内不能有积水;其次模板和混凝土的接触面,要清理干净且涂刷适当的隔离剂;模板内的杂物要清理干净。

模板结构设计需要遵循实用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原则。模板材料一般选用木质与钢材两种,这些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刚度,确保模板结构的承载力、足够的弹性模量,确保模板结构的刚度、模板所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等特性。设计模板与支架时要充分考虑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钢筋自重标准值以及新浇的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标准值等。

2.3 临时支撑工程。在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支撑架中,脚手架的横向宽度和纵向长度及竖向高度相比要小,所以有必要设置连接件,连接杆件的扣件节点在荷载作用下,具有很强的抗转动能力。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支撑架来说,一般要满足可靠性与安全性、方便性与适用性以及多功能与系列化等要求。与此同时高层建筑转换层支撑架,在施工计算时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构架的不严格性、节点性能的差异性、附壁约束性能的变异性、结构与材料缺陷的难以控制性以及荷载变异性等特点。

2.4 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2.4.1 材料配比。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中转换板的厚度会比较大,因此常常采取分层浇筑的方法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当浇筑至第2层或第3层时,其中出现较大的水化热反应。为了降低混凝土中的水化热反应,可在其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剂、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

2.4.2 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确保建筑物各层在整体上的连续性。浇筑时采用由中心板逐渐向两侧扩散的具有对称性的路线,同时,为了使下方的脚手架支撑能够平衡受力,防止侧向移位情况的发生,两侧应保持同样的浇筑速度。在浇筑工程中,应当让其表面保持一定坡度,采取薄层浇筑的方式,使其自然地流淌。为了很好地控制裂缝形成,应慎重的选择振捣器。

2.4.3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蓄水养护、内降外保、蓄热保温。蓄水养护指的是在混凝土初凝完毕之后,先对其进行洒水养护,时间为2小时,然后实施蓄水养护;内降外保主要是指先采取降温冷却的措施,在混凝土内部埋管通水,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程度,合理地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关于蓄热保温法,两个关键的问题是:在温度降低的时候采取保温措施,在温度升高的时候采取保湿措施。

3 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要点

(1)施工前钢筋放样必须熟悉图纸,特别是对结构关键部位放大样。(2)钢筋绑扎完成后,必须特别检查直螺纹接头以及悬臂结构的撑脚是否牢固可靠,严格控制柱插筋位置,避免发生钢筋位移及规格与设计图纸不符。(3)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不同的模板支撑体系有不同的施工技巧,选择一次性支撑模板,就需要使用大量的支撑模板;如果采用叠合浇铸法,就要对转换层进行叠合浇铸直至成型,但是这种支撑模板降低了转换层的承载力;荷载传递法就是将转换层的自重与具体的施工荷载经支撑模板由若干层楼板共同承担。(4)混凝土的温度差异所产生的裂缝直接影响到转换板的整体稳定性,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受到人们越来越普遍的关注。为了防止混泥土产生的温度裂缝,首先通过采用低流态干硬性混凝土与掺和料及外加剂降低混凝土的发热量,其次通过采取搭凉棚与料堆搭凉棚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最后采用薄层浇筑,增加散热面,进而加速混凝土散热。

4 结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其转换层结构作为整个建筑结构形式的连接点,它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施工处理的过程中,就要对其施工技术和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从而使得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起到一个连接上部顶板和下部基础结构的作用,使得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曾宁新.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控制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33):11-14.

[2] 刘世友,黄勇.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支撑方法比较[J].中国科技信息,2012(09):2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