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质蔬菜需要“优质优价”

2016-05-21

农业知识 2016年9期
关键词:优质优价投入品菜农



基质蔬菜需要“优质优价”

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是当地老牌蔬菜大镇,以往年年种菜都是种在地里,而这几年泰安岱绿特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埠西村发展的大棚却一反常态——菜长在秸秆、牛粪等合成的基质上。虽然初期投入增加了,但因化学投入品大幅降低,效益翻了番。

基质栽培解决打药恶性循环,打药次数从10次降到2次

埠西村郑金华是岱绿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一员,他的大棚最早开展基质栽培试验。

基质栽培是一系列技术集成的结果,基质是由食用菌菌渣、腐熟的牛粪等土杂肥混合,再加上活性菌发酵而成。在大棚地里铺上基质,蔬菜根系不再接触大地。大棚内采用滴灌设备,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以及蔬菜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博士说,用肥、用药过多是我国设施农业的通病,土壤中的有机质下降、碳氮比严重失调,这也导致了土壤酸化和盐渍化,酸性土壤造成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

房村镇种菜时间长,重茬和投入品过量增加了土传病害,埠西村有一户菜农去年西红柿一坐果就死秧,一个大棚几乎没赚钱。这种现象被当地人称为“死棵”。

满庄镇滩清湾村蔬菜基地技术员郑德成说:“菜农最怕蔬菜生病,为了收获的蔬菜‘好看 ’,在农药、化肥经销商的‘忽悠’下,往往拼命地往地里追加。而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抗性增强,反过来又让菜农找更毒的农药,形成恶性循环。”

无奈之下,岱岳区农业局蔬菜办主任孔涛向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的农业专家请教,他们说基质栽培是解决老蔬菜基地大面积“死棵”的根本途径。2009年,泰安岱绿特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始基质栽培试验。

几年的试验让郑金华感到振奋,他认为基质栽培解决了蔬菜投入品使用过量的问题。基质本身包含有机质,水肥一体化技术,基质里无杂菌,打药次数从10次降到2次。

农民需要“平民化”解决方案,就地取材解决成本高难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设施栽培研究室主任于贤昌,在山东农业大学任教授时就开展了基质栽培研究。一开始,合作社用他的技术,遇到最大的难题便是成本高。

最初的方案中,水肥一体化需要高端容器来搅拌营养液,合作社经过探索,改成简易水泥池,成本从4000元降到了1000元。

专家推荐的基质配方,主要成分是东北的黑炭土等,这些成分农民无法自己配。孔涛和合作社骨干反复试验,最终就地取材,采用食用菌菌渣和牛粪,菜农每667平方米(1亩)地的基质成本从10000多元降到6000元左右。

食用菌菌渣同时把产业链和循环链拉长了。笔者看到,郑金华的蔬菜棚后面紧挨着一个用蔬菜棚改的食用菌棚,两个棚之间互通着几个小口子。他说:“蔬菜需要热量,食用菌散发热量,蔬菜散发的二氧化碳又是食用菌需要的。这种前蔬菜、后食用菌模式,在农业科技中有个专业名称:阴阳棚。”

食用菌菌棒主要成分是秸秆,食用菌品种不同所需秸秆也不一样。这些过去被认为是农业的“废弃物”,也可在当地就地取材。

菜贩子进菜看“外貌”,绿色蔬菜价格无优势

在房村镇西良甫村,笔者看到,每个蔬菜大棚外面都有一个追污池,蔬菜成熟后的藤秧被收集于此,堆沤后进入大棚内的沼气池二次发酵后回田。

孔涛说,利用沼液叶面喷施可减少化肥用量的30%,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沼渣沼液混合液作基肥可使设施蔬菜667平方米增产30%以上。

岱岳区农业投入品减量节约的探索并不都是完美的。孔涛说,精准农业除了平民化的先进技术外,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至关重要。岱绿特蔬菜专业合作社是省级示范社,所以能把社员聚合在一起,减量节约效果明显。

郑德成还有一大困惑,减少化学投入品产出的蔬菜,即便被认定为绿色蔬菜,价格上与其他菜并没有多大优势,菜贩子还是看菜外表好不好看。岱绿特蔬菜专业合作社认证绿色蔬菜价格比普通菜也就高10%左右。

孔涛说,我国粗放农业发展到这种精确程度,还需走很长的一段路,其中,优质优价机制建立起来,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侯晓先 山东省农业厅生态处 邮编 250013)

猜你喜欢

优质优价投入品菜农
成立20余载,水产投入品3.0时代,这家动保企业凭何成为养殖户的“首选热爱”?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试谈水产养殖投入品制售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农业农村部的监管
政策加大“降成本”“去库存”力度,小麦品种品质赢取市场化
宣城市落实品牌农产品优质优价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打造“优质优价”的中国品牌形象
基于SAP平台实现大宗原燃料优质优价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