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特点

2016-05-21陈立旭

党政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陈立旭

〔摘要〕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类共同问题,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越来越把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创新的主要方向。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使务实性成果日益增多,为人们解决现实问题找准方向,提供方法,从而又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在与各国实际结合、与解决人类现实问题结合、与新科技结合中实现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B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6)03-0077-07

笔者曾在《党政研究》杂志的前身《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年第2期发表《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特点》一文,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一晃,十年过去了,当今世界又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创新,并呈现出新特点。笔者跟随时代脚步,对此课题做出新探讨。

一、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类共同问题

当今,邓小平概括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没有改变。〔1〕但在此时代主题主导下的世界却发生了多方面重大变化。在这些重大变化中,根本的变化是生产方式的变化。

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基础上产生的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在21世纪发展到高新技术领域,它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信息技术处于核心地位;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科技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3〕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下,正在发生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数字技术和数字化的革命。它主要包括大数据的开发和运用、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数据化制造引起的自工业化变革,以及数据化医疗、数据化教育、数据化商业、思维控制电器等重大科技和管理模式创新。这些数据化科技与生产领域的综合协同创新,不仅导致已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而且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面的重大变革,最终人类将进入自工业生产、智能管理、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总之,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了“知识经济”时代,将把人类带进智能化的未来,从而引发生产方式变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4〕生产方式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并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的性质。“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5〕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生产方式变革和交换方式变化。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转为数字化制造的自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力平台展现智能化、定制化、合作化等特点,促使制造业发生革命性变化,催生一大批新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点,拓宽战略新兴产业的范围,在根本改观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加工制造环节低附加值局面的同时,会极大提高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世界经济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变化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并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社会经济领域变化必然带动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扁平化、网络化的权力结构。“社会的主体结构将从‘分层转向‘结网,在网状传播力量的不断冲击下,个人的主体价值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集中在政府的权力将开始分散,权力的最终流向,是社会、是大众,是一个个独立的公民个体。”〔6〕扁平化、网络化的权力结构的出现呼唤着开放、法治、透明、精细化的政府,以及自下而上的组织模式,也要求“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7〕政治经济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做决定和理解现实的最基本方式也将受到挑战”,〔8〕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将向更高境界发展。

上述变化的核心点是:人类跨国界联系日益密切,“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9〕由此,人类共同利益日渐增多。与此相应,OECD、APEC、G20、亚投行等各种国际合作组织也纷纷建立。联合国在处理世界重大事务中虽然权力有限,但无论地球上发生何种涉及人类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仍然能够听到它的发声,看到联合国安理会官员的身影;重大国际争端,总要在联合国上辩一辩。人类共同利益增多,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也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此情况下,与时俱进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也彰显出更多关注人类共同问题的创新特点。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主要力量的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越来越把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创新的主要方向,建立大国之间合作共赢新型关系问题、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问题、形成对外开放国际大格局问题、全球经济治理问题、建立统一开放普惠全球大市场问题、世界能源安全与合作问题、世界互联网安全与治理问题、跨国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问题、各种国际合作组织作用发挥问题、全球税收合作问题、国际反腐合作问题、全球大气污染问题、网络议政新形式问题、ABAC代表发声和协商问题、国家间开展自由贸易问题,等等,均进入马克思主义创新性研究视野,新的探讨持续不断,新的理论成果层出不穷、日臻完善,并且往往与社会主义国家政策密切结合。习近平在北京APEC上提出了大格局需要大智慧的主张,并指出:“亚太梦想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畅顺,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们要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10〕习近平2014年11月15日出席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G20第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发表讲话提出的“创新发展方式”“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三点建议,〔11〕既着眼于当下又放眼未来,体现了大国的高瞻远瞩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切实履行成员义务的责任与担当。这些,形式上是阐述中国的国策和主张,实质上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实际情况结合的创新成果。尚未执政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也将过去局限于国内的视阈拓宽,更多关注新情况下人类共同问题的解答,政党纲领中更新的内容中,多为人类社会新型共性问题的解决,以此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也转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点,在于对现今人类共同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回答,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把目光聚集于新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变化,对人类共同问题的关注度也更高了。

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的目光原本就是世界性的。他们以宏阔视野关注人类共同问题,揭示人类“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实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12〕的社会发展规律,谋求全人类解放。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所更多关注的人类共同问题,虽然涉及的是类如人类生存环境保护、世界互联网安全与治理等人类共同面对的具体方面,但从根本上看,这些问题都关系人类共同利益。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更多地关注这方面问题,并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寻解决方案,这种创新特点,在另一种特定意义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本源回归。

二、务实性研究成果增多

过去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中,宏大叙事成果居多。在马克思主义推进性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国际局势的成果,论证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的成果,探讨马克思主义世界性传播的成果,研究改革开放中的马克思主义等成果,均占很大比重。总体上看,这些成果的特点是从宏观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叙述的理论较为宏大。分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也偏重于宏大叙事。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创新成果,重在叙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现及其在逻辑上的完成,突出它的精神源头及其理论活力。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的创新成果,重在从宏观上阐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的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的创新成果中,关于阶级、阶层新划分及其矛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特色问题、社会主义因素存在和发展问题等成果也比较多。在此前的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对基本原理的探究性研究,占的比例相对较大。例如,仅仅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就达到3300多项,而这项研究的着力点在于证明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开辟社会主义进程。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创新方面所贡献的成果,也以宏大叙事居多,主要成果体现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同后现代主义思想结合起来的思潮、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潮,以及正在蔓延的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之中,但是,“最让人感兴趣的有关市场社会主义的论著并没有增添多少对马克思本人的原则的推动”。〔13〕与此相对应,此前针对人类社会具体问题的务实性研究成果偏少。在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合作、能源、人口、贫困、互联网安全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成果多出自具体的政府部门,并以国家政策、政府文件、法律法规方式体现,真正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者深度探究成果不算多,其原因在于:人们往往把务实性研究归于具体方针政策的研究制定,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解答人类社会面对的具体、现实问题,似乎并未归入马克思主义创新范畴。

跨世纪前后的二十多年中,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中,务实性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了。原因在于,随着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的增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开始将研究的着力点转向务实性研究,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来回答人类共同而又具体的问题。

这方面的创新成果,仍以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做出的理论贡献为主体。1984年10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邓小平即席发言指出,“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14〕肯定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15〕之后,中共中央的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务实性成果逐渐增多。1993年11月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务实创新成果。如今,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务实性创新的重要方面,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2008年暴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目前仍在延续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显露了资本主义结构矛盾,证明美国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出了大问题,在此情况下诞生的G20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中国由此从边缘进入全球治理核心圈和决策圈,并且已经成为与美国并列的对全球经济增长率贡献最大的国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第三次工业革命又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新世纪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考验之一,就是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相结合,踏踏实实地调结构,转方式,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而不懈努力。”〔16〕中国共产党正是看准了这一点,顺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势,着力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加快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7〕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在重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强调“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8〕 中共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后,又颁布《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证。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又提出了依规治党,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法规制度的要求。上述文件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无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要求进行马克思主义务实性创新的重大成果。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实情况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深刻理论内涵,又更加切合当今中国发展实际,而且每一个战略都有法律制度保障,各项法律制度又相互联系,从而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它的提出,既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认识论的结果,又切合中国发展的大局大势,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以及对于治国理政思想理论的新飞跃。

我们再把视线投放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共产党确定革新路线后,围绕越南革新的定义、革新的倡导者和设计者、经济革新的探索与试点、全面革新、革新的深化和定向等,做出全面阐述,是马克思主义在越南的最新发展和理论成就,整体上体现出顺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势的务实风格。古巴共产党在2011年召开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经济社会政策方针草案》,推出了313项改革措施,2014年4月又通过了新的《外国投资法》,外资每年增长20%—25%。古巴于2013年9月建立的马里埃尔特区,通过引进外资,推动技术产业集约化,加强古巴企业在生物制药、可再生能源和电信等领域的竞争力,这些都是古巴共产党看准世界新变化后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的务实性创新,是顺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采取的重大举措。朝鲜也开始了“农业改革”和“企业改革”试点。总之,在世界大势之下,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在重新审视过去的方针,总结以往经验,在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增加务实成分。

如今,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现实问题的风气越来越浓厚,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现实问题的务实性研究成果也逐步增多。从国外来看,〔英〕伊格尔顿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英〕克拉克著《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的视角》,〔法〕博德里亚著《消费社会》,〔日〕堤清二著《消费社会批判》,〔美〕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英〕恩斯特·拉克劳著《我们时代革命的新反思》,〔英〕恩斯特·拉克劳,查特尔·墨菲著《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美〕哈维著《资本之谜》,〔美〕杰里米·里夫金著《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美〕杰里米·里夫金著《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等学术成果,均着力于回答当代世界人类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大影响力。从中国来看,秦宣的《国际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梁树发的《中国经验、中国式表达中的哲学解读与哲学发现》,陶文昭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几个问题》,张雄的《货币幻象:马克思的历史哲学解读》,汪行福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郗戈的《资本: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现代性动力”》等论文,以及王向明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专著,涂子沛的《大数据》专著,等等,均属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现实问题之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共中央以决定的形式推出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许多也是在理论界研究、探讨基础上形成较为成熟观点之后的产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党内制定的新法规中,就深含经济学家、法学专家、党建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具体问题而取得的务实创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创新,需要宏大叙事的成果,因为此类成果以广阔视野,探寻基本规律,指引方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创新,也需要务实研究成果,因为此类成果切合人类社会当今面对具体问题实际,为人们解决现实问题找准方向,提供方法,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马克思主义务实性创新成果的增多,创造了两方面成果互促互补的条件,为马克思主义创新提供了更大空间。

三、在三种结合中创新

毛泽东早在1937年就指出:“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19〕毛泽东这段话的重要价值在于指出了实践和理论之间具有在同一过程中相互促进的特殊关系。马克思主义正是在理论和实践这种特殊关系中向前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根据本国国情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途径,早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共识,并且已经取得重大创新成果。以当代中国为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在同一进程中交织在一起: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呼唤并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反过来又指导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二者紧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很快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不到20年时间里,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在20世纪最后10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实践中,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和新实践的发展又发生了紧密联系,再一次形成了一个整体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实践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许多新经验;理论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情况下新实践中,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实践的整体发展,创造性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再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当今国内外重大问题,系统阐述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一轮创新。

不能忽略的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也在另外两种结合中创新:马克思主义与解决人类现实具体问题实践结合中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新科技结合中创新。

当代,人类在进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现实具体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涉及某国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但往往涉及人类共同利益或者大多数人利益。解决这些具体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经验,也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新的素养,解决现实具体问题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例如,全球金融危机的后果已经证明,它的出现,危害的不仅是一个国家,而是世界各国,金融投机“大鳄”所吞噬的,不仅是世界普通大众手里钱,也包括中产阶级甚至大资本家手中的钱。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应对中如何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全球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因素扩展机遇之间有何关联等一系列问题,显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解答。探寻解答方案的过程,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过程,而各国自身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以及与其他国家联手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也为马克思主义创新提供了养料。再如,当今世界上,混合所有制的存在已经较为普遍;混合所有制与新科技结合加入第三次工业革命行列也是常见现象。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混合所有制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如何激活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是摆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课题,更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机遇。还如,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惊人,世界上持有智能手机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智能手机功能也逐年提升。一个持有智能手机的人,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通过网络与社会保持联系,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世界发生的情况,都能通过网络发声,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网络犯罪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类面对的这个具体问题,寻找规律,促成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并在这个空间中发现和扩展社会主义因素,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的重要突破点之一。此外,如何看待世界上已经形成的经济带,如何安宁海洋秩序,资本市场国际化与社会主义因素存在和发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各种不同制度国家之间能源合作,全球经济治理,世界反恐合作,世界反腐合作,大公司跨国化,政党执政联盟数量增多等当代世界现实而具体的问题,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解答。解答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创新过程。

新科技是人类代代科学实验经验积累和新实验新创造的产物,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当今持续推进的新科技革命,带来了永无止境的可能性,只要拥有创新思维,就有机会创造奇迹。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与新科技结合,本质上也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互动互促关系,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例如,当今世界,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成为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行业又一大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如何盘活这些数据资产,使其为国家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是大数据的核心议题,也是云计算内在的灵魂和必然的升级方向。现在人们关注美国的新型福特级航母,除了它的更强战斗力外,更多的是它大数据和云计算运用能力使它的指挥平台走在世界前列。在埃博拉病毒暴发期间,大数据公司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戴维·理查兹已经提出了大数据如何帮助抗击埃博拉的构想。〔20〕这个构想中科学又可行的成分启示我们:新科技完全可以进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领域。当代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读大数据作用,解构大数据核心理论观点,预测其未来影响人类社会的走向和功能,无疑将酝酿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点。再如,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3D打印技术,已经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今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已经诞生。该技术在工业设计、建筑、AEC、航空航天,以及其他诸多领域都有所应用,形成了产业革命的先导。新科技新实践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当代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读新科技的作用,解构新科技革命的核心理论观点,分析新技术新实践给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预见未来社会状态,无疑将酝酿出马克思主义创新是,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马克思主义在与各国实际结合、与解决人类现实具体问题实践结合、与新科技结合中创新,虽然给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却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展现了更加辉煌的前景。

〔参考文献〕

〔1〕〔15〕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05,38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3.372.

〔3〕〔7〕〔9〕习近平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EB/OL〕.新华网,2014-11-1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14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617-618.

〔6〕涂子沛.大数据〔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3.

〔8〕〔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

〔10〕 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EB/OL〕.人民网,2014-11-09.

〔11〕习近平.推动创新发展,实现关动增长〔EB/OL〕.新华网,2014-11-15.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72.307-308.

〔13〕〔英〕戴维·麦克莱伦.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14〕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1993.1006.

〔16〕何亚非.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实现跨越式发展〔J〕.中国新闻周刊,2014,(42).

〔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3.

〔1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

〔19〕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295.

〔20〕戴维·理查兹.大数据如何帮助抗击埃博拉〔J〕.中国新闻周刊,2014,(38).

【责任编辑:刘彦武】党政研究20163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