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脾脑相关理论分析脾胃与情志间的关系

2016-05-20薛红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情志脾胃关系

薛红莉

【摘要】 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 认为人的脾胃与情志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本研究主要从脾脑相关理论出发, 分析脾胃与情志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为我国身心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 脾脑;脾胃;情志;关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94

我国中医认为人的形与神应该保持一致性, 认为人情志的变化会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在情志上受到了伤害, 那么必定会对人体的脏腑气机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伤害, 其中脾、脏、心三大脏器最容易受到直接的影响[1]。研究调查显示, 人的各种身心疾病中胃肠消化功能的紊乱占据首位, 并且其在临床上除了表现出相应的消化道症状之外, 还会表现出抑郁、焦虑情绪, 因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根据我国中医中与脾脑相关的理论, 作者认为脾胃和情志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1 理论的源泉

1. 1 脾脑相关理论 我国中医将脾胃归为包括病、时、神、形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内部系统, 认为脾与脑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脾胃与脾藏营之间的内在机制对脾脑之间的相关性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维持作用, 人们在平时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智能、情志、思维、意识以及精神都属于我国中医中“神”的范畴[2]。通过对脾脑相关理论与假说进行研究得知, 治疗脾脑相关失常症最重要的方法为强脾、补精、化瘀、益智法, 这种治疗方法构建了我国中医中与脾脑相关的假说。现阶段强脾、补精、化瘀、益智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疗老年痴呆类型疾病的研究体系, 其创新点在于打破了传统呆病治疗中化瘀、补精的界限, 并将其转为研究脾虚与淤浊、精亏之间的相关性。

1. 2 脾主化生 人体脏腑中的精气血液律是人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我国中医古典《索问·阴阳应象大论》[3]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 从中可以看出人体脏腑中的精气血液律是人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当人体中的气血处于充足状态, 并且运行十分顺畅时, 那么人的情志也会十分顺畅。人体中的脾属土, 而土又为万物之母, 可以化生为万物, 因此脾胃是人体精气血液生化的一个重要源泉。

1. 3 脾主思 脾主思中的思指的是思考与思虑的意思, 思之志是脾气所生, 为脾的生理功能活动。我国中医大约在两千年以前便提出了“思出于心, 而脾应之”, 这说明在两千年以前我国中医便认识到了脾胃与大脑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思伤脾”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揭示出了脾胃与大脑之间的密切相关性。脾主思, 为情志之本, 若一个人的气血亏虚, 脾胃虚弱, 那么便很难滋养神明, 脾虚则思无所主, 意无所存, 便难以控制人的情感活动, 过度思虑会使运化失职、脾气郁滞。

2 临床治疗

在通常情况下, 人体情志疾病的出现与脾胃存在密切相关性, 脾胃病会表现出情志异常的症状, 这在病理上可以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过度思虑。相思苦思不解, 这很容易对人体的脾运造成伤害, 患者会出现饮食不思以及呆滞等表现。②脾胃出现不耐思维的效率偏低, 患者记忆力衰退。

2. 1 脾胃病的出现常会伴随情志异常 根据脾主思、脾主生化以及脾脑相关理论可知, 若脾虚则人体的气血生化便会失去源泉, 思考的功能也难以正常发挥, 在临床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以及健忘等精神神志方面的表现。除此之外, 脾主运化水液, 如脾失健运, 那么则容易生水湿痰饮, 脾不能降浊生清, 最终会造成痴呆、癫狂、心烦等情志异常症状。

2. 2 情志异常会导致脾胃病的出现 情志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人体脏腑精气血律液运行的顺畅来保障情志活动的正常, 如果患者的情志出现异常, 那么脾升胃降的功能与气机也会出现失常, 具体表现为气以及气滞的升降出入失常。我国中医古典《索问·举痛论》中说:“思则气结, 劳则气耗, 惊则气乱, 炅则气泄, 寒则气收, 恐则气下, 悲则气消”。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 人体气机失调很容易使血液的运行失常, 具体表现为血液运行不畅, 或者由于人体中的阴血生化不足, 从而导致血瘀以及血虚现象的出现。脾主运化水液, 如果脾失健运。那么则会使津液亏虚或者津液输布障碍, 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病症的出现。脾主思, 如果一个人的情志失调, 那么很容易对相应的脏腑造成损伤。思则气结以及思虑过度等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泄泻、饮食不思以及腹部胀闷等表现。临床上情志失调患者常会伴有大便失常、食欲不振等脾胃失调的表现与症状。

2. 3 兼顾调理脾胃与情志疏导 若脾虚则要健脾, 则气血生化有源, 血能生神, 心神得养则意能正常发挥。《金匮要略》[4]中说:“妇人脏躁, 喜悲伤欲哭, 象如神灵所做, 数欠伸, 甘麦大枣汤主之”。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的体质因素具有极强的相关性, 脏躁之, 则脏阴不足也。精血内亏, 五脏失于濡养, 上扰心神, 则致脏躁。甘麦大枣汤具有生阴滋润的功效, 因此能够补脾和中, 现今流传下来的方中常采用加减的方法来治疗情志失调的相关病症。其次, 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以及调中益气汤等都是治疗情志病症的良方[5]。对于由多种不良情绪所引发的情志疾病, 在临床上除了使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外, 还会运用中医中的“脾胃相关”理论, 在进行脾胃治疗时, 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情志以及心理方面的开导, 最大程度上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及不良心理应激因素, 防止脾胃病的复发。

3 小结

对情志与脾胃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并强调兼顾情志疏导与脾胃调理, 这能够使中医发挥出自身独有的优势, 对身心疾病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峰, 毛萌, 马捷.心脾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脾胃学说传承与应用专题系列 .中医杂志, 2013, 11(15):1265-1268.

[2]金容炫, 田德禄.情志因素与脾胃病.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0.

[3]郭葛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2010: 489-493.

[4]张仲景.金匮要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90-795.

[5]肖宁, 张丽萍.浅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1):237-239.

[收稿日期:2015-12-04]

猜你喜欢

情志脾胃关系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情志护理的效果探析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专家谈养胃之道
黄精治乏力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浅谈《格致余论》中顾护脾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