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6-05-20王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

王风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 探讨该病的防治方案。方法 收集562例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儿,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案分析该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并以此为基准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 本组562例患儿有60例感染多重耐药菌, 检出率为10.7%;有28株耐药菌是肺炎克雷伯菌, 13株为大肠杆菌, 10株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5株为鲍曼不动杆菌, 4株为其他耐药菌感染。结论 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切断病菌的感染途径, 同时对感染患儿进行隔离看护, 对减少该病的发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

临床上将细菌在微生物实验培养的结果为阳性, 其中对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存在抗药性的细菌菌株称为多重耐药菌[1]。由于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小儿大多为病情严重或早产儿, 这类患儿的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加之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致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 表现为多重耐药, 给相关病菌感染治疗带来较大困难[2]。本文以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6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分析本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方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材料 本组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本收治的562例患儿, 其中男361例, 女201例, 年龄15 d~12岁, 平均年龄(2.6±3.1)岁。所选562例患儿来自下级单位转院, 本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及普外科等转诊以及急诊直接收入重症监护室。

1. 2 方法 将所选患儿体内采集到的细菌标本置入微生物实验室中进行细菌培养, 操作过程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相关内容对细菌进行分析操作, 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控制感染办公室以及临床科室[3]。控制感染办公室深入到相关临床科室了解多重小儿耐药菌感染情况, 并收集相关资料[4]。

2 结果

2. 1 感染患儿年龄分布 本组562例患儿中60例感染多重耐药菌, 检出率为10.7%。6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中, 年

龄<1个月者21例, 1个月~1岁者15例, 1~3岁者11例, 3~6岁

者8例, 6~12岁5例。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患者数量逐渐减少, 可知多重耐药菌感染和患儿的年龄关系密切, 年龄越小感染几率越高。

2. 2 多重耐药菌类型 本组6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中, 有28株耐药菌是肺炎克雷伯菌(46.7%), 13株为大肠杆菌(21.7%), 10株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7%), 5株

为鲍曼不动杆菌(8.3%), 4株为其他耐药菌感染(6.7%),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最高, 其次为大肠杆菌。

3 讨论

目前, 细菌的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基因的突变, 从而导致了耐药性的产生。随着广谱抗生素药物的广泛应用, 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 并且其耐药性正由单一耐药过渡为多重耐药。由于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小儿大多为病情严重或早产儿, 这类患儿的免疫力低下、机体抵抗力较弱, 且侵入性操作加之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 因此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几率较高。本组562例患儿有60例感染多重耐药菌, 检出率为10.7%, 结合本组数据发现重症监护室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几率比较高, 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近年来, 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杆菌中的产酶菌株耐药率逐年上升, 而且与不产酶菌株相比抗药性显著, 且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常见细菌。本组6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中, 有28株耐药菌是肺炎克雷伯菌(46.7%), 13株为大肠杆菌(21.7%), 与报道相符[5]。

为了有效的减低小儿重症监护室中多重耐药菌细菌感染的发生率, 本科室总结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归纳如下:①做好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 同时做好医务人员的用药培训, 合理用药, 熟练掌握各种抗生素的适应证, 做到合理用药;做好重症监护室的消毒工作, 尽量避免细菌多重耐药的发生。②严格做好多重耐药菌的检测, 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阳性应立即向感染办公室上报;做好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病史采集, 对可疑物品进行细菌培养, 对感染源进行隔离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③对三代头孢药物加强管理, 避免形成更多的耐药菌株。④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 对病房内的多重耐药菌进行隔离, 对感染的患儿严格隔离, 病房内的物品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做好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及记录。⑤尽量对患儿避免实施侵入性操作, 对必须实施的患儿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 尽量避免患儿体内使用引起细菌感染的橡胶导管。对可能被感染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消除定植, 以控制多重耐药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毕媛, 郑焱, 喻小芳.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分析与控制措施.中国卫生产业, 2013(17):15-16.

[2]杨慧, 向平超, 郭伟安, 等. PICU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0, 9(1):19-22.

[3]汪邦芳, 石磊, 吴文娟, 等.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研究.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7(3):827-830.

[4]梁智明, 杨延斌, 任剑雄, 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今日药学, 2011, 21(11):697-701.

[5]申明霞, 王敬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34): 74-75.

[收稿日期:2016-01-26]

猜你喜欢

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肺炎危险因素的多中心调查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基于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多重耐药菌监测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临床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研究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与耐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