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科竞赛促进高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6-05-18刘丽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刘丽霞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程序设计课的特点,根据目前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学科竞赛平台的课程教学模式,竞赛和教学互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各种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果,探讨程序设计课程与竞赛结合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学科竞赛;程序设计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9-0172-02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开展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的普及,目前多数大学生在18岁之前就能了解三至四种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自主学习基本的办公软件成为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某些重点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多媒体自主学习课堂,因材施教,按需分配教学资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脚步也在逐渐加快,从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到程序设计课程,到目前的多媒体和数据库等计算机高级应用课程。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高校都将程序设计课程设置为64学时,包含理论部分48学时和实践部分16学时。但是目前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来看,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同学反映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学习枯燥、抽象,难以理解。据统计,我校每个学期大约只有30%的同学真正激起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并动手实践开发小软件。

因此,基于目前趋势,对于理工科院校来说,程序设计课程逐渐成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课程。

1 计算机课程适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学科的独特属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计算机硬件发展日新月异,软件设计层出不穷,使得计算机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与单一的教学模式。同时也经常需要在不同的软件中,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相同的问题。另外由于软件数量和功能的种类繁多,教师不可能将每个软件的使用讲透,这就留给学生很多自己探索和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

计算机教学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创新兴趣。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教学内容都很实用,和现实生活很接近,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感兴趣。

计算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教学借助网上丰富浩瀚的资源、图文并茂的生动界面、多姿多彩的影像资料,使教学具有感受性、新颖性、可组合性、可扩充性等特点,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容易具有发散性,更容易培养创新思维。

2 学科竞赛激发程序设计开发的创新火花

学科竞赛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创新的渴望,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明确把加强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到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这一重要建设内容中。这充分肯定了学科竞赛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对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我校从2009年以来一贯重视以学科竞赛促进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每年参赛报名学生近百人,截止到2012年已经持续五年时间,受益学生近千人,在学生中反映效果比较好,并总结出一条以赛促学的教学思路。

3 依托程序设计课程成立创新团队

近年来,我们指导的学生在上海市、全国计算机比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为了使学生受益面扩大,我们成立提升全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创新团队,由程序设计课程任课教师主要负责,技术上由全校各专业教师加盟。创新团队能结合教学和专业需求,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为各类竞赛作铺垫。

创新团队的主要任务从4个方向展开。方向一,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主要从图像、视频、音频等技术入手,紧密结合各门课程展开培训。方向二,程序设计与建模。主要Java、VC++、Visual Basic等语言的学习,结合软件开发的一些设计思路展开学习。方向三、算法思维。主要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算法结构及计算思维方式深入展开学习,为后续的编程及平台开发做铺垫。方向四、网站设计与制作组。结合HTML语言及脚本语言,加强Web技术开发水平,向电子商务类网站开发努力,与社会需要结合,开发网站平台。

4 结合程序设计课程构建学科竞赛平台

学科竞赛平台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程序设计课程而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获奖而建立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建立,希望学生在竞赛中更好的应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实践动手开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1)互动平台的建立。针对程序设计课的需求建立学习平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点滴,建立专题项目,展示学生作品,分析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为《程序设计》课的过程性评价打好基础。

2)分层次设置项目难度。根据学生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的不同,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开设各等级难度的实验项目,提供不同的实验帮助,开展项目开发。

3)应用技术与学科内容的匹配。在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语言理论和操作的基础上,根据学科专业的需求学习适合的技术。例如在Visual Basic语言基础上可以学习HTML,结合不同技术,开展Web网站的开发。

4)建立专题项目列表,团队协作完成。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建立专题项目。比如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擅长界面设计方面的任务,等的学习完成专业项目,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数学专业对算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编程算法的探索和研究,完成专业的项目。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设置不同的专题项目,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5)通过项目实践促进课程整合。竞赛活动即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多次举办校内程序设计作品大赛,不限主题和软件,结合课程的学习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让技术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

6)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积累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感想,反映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评价量表完成个人的过程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纳入到综合评价中,实现程序设计课程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

5 程序设计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

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每年一届,已经连续举办五届。为进一步激励上海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不断丰富学生课外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大赛同时为各高校选拔推荐参加全国文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作品。不论全国还是市级的比赛,程序设计能力在各个类别的比赛中都会涉及。例如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离不开程序设计技术,多媒体类别的比赛中动态脚本语言的使用仍然涉及程序设计能力。因此,学科竞赛促进程序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朝着更加实用、创新的积极方向发展。

1)学习方式的改变。由于课时限制和系统性开发的要求,以团队的形式开展程序设计实践部分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一般3-5人为一组,从软件需求分析、设计模块、技术开发、文档整理等软件工程的各阶段进行分工,学生提出程序设计创新项目命题,由指导教师根据各个竞赛的特点,结合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等各方面因素给予恰当的指导。由原来的集中式授课,变为学生主动式学习,让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实践环节更加充实。

2)学习方法的改变。传统的程序设计实践环节一般是在机房,一人一台计算机,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任务来完成代码的编写。学科竞赛平台为学生开辟了团队开发的网络空间,方便了队员之间的互相交流。由原来的师徒式学习方式向同伴互助学习方式转变。

3)过程性评价方式。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效果比较难以评价,仅仅通过学生的试卷或某段程序无法达到系统性测试的目的。通过竞赛平台,开辟项目团队空间,记录学生的开发过程,全程监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得到实时监控,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授课计划,或者给出及时的一对一解答。

总之,学科竞赛促使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更加实效,网络环境下的竞赛平台让学生更加容易获得程序设计各方面的学习资料。学科竞赛的组织,主要目的是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科教学,如何让教师进行反思。本文对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只是从学科竞赛这样一个角度进行的阐述,如何更好地让二者结合,发挥更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更加深入和持续的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利敏.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3):110-111.

[2] 朱军.许其清.依托学科竞赛促进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9).

[3] 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2001(8):26-28.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