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经济思想”精彩观点摘编

2016-05-17

人民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常态京津冀战略

习近平经济思想全新内涵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态势的探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中,既有过去“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也有现在和未来面对的“硬骨头”和“险滩”,需要一种既坚守已有成就和经验的经济发展的“常态”,又不断开拓进取的“新”态势。

习式经济战略“渐入佳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刘瑞:习近平经济战略分成了两个部分。国内经济战略陆续推出的先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然后是长江流域经济带战略,最后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习近平的国外经济战略具有更加创新、更加大胆的特色,这就是“一带一路”战略。概括起来,这个战略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加强沿中国古代交往线路上国家之间的经贸和友谊关系来实现中国梦。

如何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大逻辑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新常态是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是一个规律,要尊重和顺应规律,也就是要适应新常态。如果把增长阶段转换分为上下半场的话,前几年是上半场,一些同志对增长速度回落还不适应,还想维持过去高增长的模式。但是这几年的经验表明,硬撑是撑不住的,还是要顺应规律。

“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治理的价值与贡献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毛艳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构想。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影响力显著,国内市场容量巨大,资金实力雄厚,在新一轮对外开放过程中,既可以凭借广阔的国内市场吸收新兴国家的商品,也可以为新兴国家提供重要资金来源,逐步有能力满足其外部市场与资金需求。

习近平区域发展战略引领经济新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刘治彦: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依据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大国复兴的新使命,系统谋划了新时期我国发展空间布局的新战略,确立了陆域与海域统筹开发的大国土观,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命运共同体”凝聚世界经济新增长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研究员沈进建:未来十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间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个期间内,倡导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意识,谋求各国的共同发展,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寻找与各国利益的交汇点;在共同的发展中提升中国在周边国家的信任度,落实口岸对接和自贸区的试验,互利合作;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凝聚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加速推进太平洋以西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猜你喜欢

常态京津冀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智珠二则
京津冀协同发展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