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日报五论“新常态”

2016-05-17

人民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常态新常态特征

一论:《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既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忧患心”,又坚持战略思维,彻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保持“平常心”。另一方面,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人民日报评论员(2014年8月5日01 版)

二论:《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

告别了高歌猛进,中国经济步入新的运行轨道。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适应新常态,面对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全国人民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稳中有进势头,出现积极变化。——人民日报评论员(2014年8月6日01 版)

三论:《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新常态有长期性,要求我们保持平常心。一是冷静理性,不急不躁,顺势而为。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速放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轻易不搞强刺激,不踩大油门;同时又要坚持底线思维,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冲击,力求经济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既不过速,也不失速。二是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尽力而为。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人民日报评论员(2014年8月7日01 版)

四论:《经济新常态思想具有丰富内涵》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这揭示了经济增长的规律与波动特征。从各国经济发展经验看,在工业化中期的高速增长阶段,因生产过程更加迂回、产业链更长,经济增速的波动幅度较大。在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社会,随着产业结构从重化工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增速趋于下降,经济运行较为平稳。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增长波动较小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经济增长将更趋平稳。——张来明 李建伟(2015年3月13日 07 版)

五论:《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绝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某种新的稳态,更不是说我国目前的现状便是新常态。如果把现状认作新常态,新常态就变成对现状的消极默认,从而失去其蕴含的进取精神。目前的状态只是新常态的一个起始点,它正引领我国经济进入一种综合动态优化过程:某些特征正在生成、发展、壮大,另一些特征则在弱化、改变或者消失。简言之,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一个有着确定愿景、随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有专家认为,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指的是多重因素变化的综合优化过程。它指向的是中高速增长、质量效益提高、生态效应改善、可持续性增强的良性组合,指向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此外,新常态是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若干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有确定的理论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对这一概念不能泛化和滥用,更不能在其他领域其他问题上随意贴标签。必须科学理解其内涵,精准界定其外延,切实领会其精神实质。—— 李 文(2015年6月2日07版)

猜你喜欢

常态新常态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