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提高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2016-05-16伊文臣

今传媒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伊文臣

摘 要: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高职高专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本文以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例,从山西传媒学院的实践出发,深入探讨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提出了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重视顶岗实习、推行“双证书”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新闻采编与制作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4-0132-03

一、引 言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传媒产业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同时,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传媒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优质的传媒人才不仅能促进传媒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提高传媒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传媒业界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必备理念。

高职高专教育是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作为高职高专层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要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部在2008年公布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估指标就是实践教学。在对实践教学的评估中,涉及五个关键要素,即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条件、双证书获取。

可见,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大力气,必须以“应用性”为主旨,合理设置实践课程,精心设计课程实训、社会实践,使学生获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当前新闻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等层次的人才培养逐渐趋于成熟,使得高职层次的学生在就业时从学历上就处于劣势,这就更要帮助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上进一步提高。

山西传媒学院在多年办学过程中,逐步建构了“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即:专业、实践、就业三个平台;教学、科研与生产,技术、艺术与人文素养,教师、学生与行业专家三个三结合;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联合创作、毕业实习五个环节;思想、组织、条件、制度、评估五个保障。在“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指导下,学院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下面将结合山西传媒学院的具体实施,对如何全面提高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做深入探讨。

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与基础理论教学最主要区别在于,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因此,对于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到新闻工作的实践要求,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认识规律和新闻工作流程安排教学,设置课程,将岗位技能要求融入课程安排,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一项中明确规定,实践类课时应该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

在一般的教学安排中,大多数新闻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在第一学年都以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看似是循序渐进的安排,但是却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安排过于拖沓,接触专业技能类的核心课程过晚,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山西传媒学院总结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办法,在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新闻图片摄影》,让学生一进校就能接触到实用的职业技能,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第二学期开设《电视新闻摄像》奠基了技术基础。围绕本校新闻专业以电视新闻为主的特色,到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则开设《电视新闻摄像》和《电视新闻编辑》,这就保证了学生在大一就能掌握一定的技术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技术的支撑。

对于职业技术能力模块课程的安排,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考虑到新闻采编工作流程各个环节需具备的能力。从课时的安排上,又要考虑到有足够的学时供学生学习实践。本专业一些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课程都开设了两个学期,比如《电视采访与写作》分两个学期进行,第一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电视采访的能力,第二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电视写作的能力。《口语表达》最初设定为职业基本理论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对电视台和学生的调查发现,一方面电视台对出镜记者有着一定的需求量,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希望具备出镜报道的能力,因此,将该课程的目标定位做了调整,加大了出镜记者实践教学的比例。从近几年学生毕业实习所从事的岗位来看,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所实习的电视台担任出镜记者,而且由于其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单位的认可。

由此可见,要构建科学系统的新闻采编与制作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该是将实践教学贯穿在三年的学习中。第一学年,从基本技术入手,通过摄影、摄像、编辑等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设备操作技能,培养初步的职业意识;第二学年,对采访、写作等专项新闻技能进行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新闻工作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第三学年的安排,则以职业素质拓展类课程为主,结合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三、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拥有完善的实训条件,是实践教学有序高校开展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实训条件既包括校内硬件的建设,也包括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根据行业发展和教学需求,不断更新教学仪器设备,紧跟时代步伐。同时也要积极建设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山西传媒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拥有价值430余万的教学实训设备,能充分满足专业课实践教学需要。且教学设备按照行业一线的标准配备,使学生在校学习所使用的设备与行业不脱节,毕业后能较快进入工作角色。

然而,由于新闻行业发展飞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实训设备的更新和使用上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2010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毕业生中,有38.6%的人反映实践教学中的设备与工作单位并不一致。因此,在充分运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努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或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尽早熟悉工作环境。

在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方面,山西传媒学院十分重视搭建高层次的实训平台。在校内,拥有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锻炼平台。三大校园媒体的记者团,有80%的学生记者来自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专业教师还轮流在校园媒体担任指导教师,提高了校内实训的实效。学院自成立以来通过承担国家广电总局业务培训和组织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与行业内各级电视台、报社、网站等媒体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全国各省市广电行业建立了近100个实训基地,其中,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校外实训基地36个,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阔的锻炼平台。

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能够为实践教学指明方向,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能够合理评估效果,进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教学管理体系。

1.规范实践教学内容

山西传媒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对于课程实践有着严格的规定,每一门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都需要拟定实训大纲,其中要对实训项目的内容、目的、要求、设备配置以及考核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围绕培养目标,依托学院实践条件,在《电视新闻摄像》《电视新闻编辑》《电视采访与写作》《电视新闻策划》《纪录片创作》等职业技术模块和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的课程中都设置了实践环节。实践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法,实训目的明确,项目设计紧紧围绕本课程特点,课程之间虽有关联但各有侧重。围绕实训项目开展的小组教学的实践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加强实践过程监督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必须重视对实践环节的监督和指导。《电视新闻编辑》《报纸编辑》《网络编辑》等课程的实践环节一般是在非线性编辑机房和多媒体机房进行,教师容易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而在《电视采访与写作》《纪录片创作》《电视新闻策划》等课程的实践中,因为拍摄地点比较分散,在学生具体拍摄过程中,老师很难同时对每一组的学生都做到跟踪指导。如果忽略了对过程的指导,最终会导致实践作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对于实践周期长的作业,老师要注重过程指导,根据情况安排每周的进度及具体任务,且每周都要保证与小组成员进行面对面的检查与指导。在提交实践作品前,要对作品进行反复修改。

3.完善实践评价体系

建构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评价管理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要规范评价主体、评估指标、评估手段、评估目标等各方面。以《电视采访与写作》课程为例,在对实践作品进行评分时,由任课教师、相关专业教师、学生联合评价,同时也会邀请媒体一线专家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还鼓励学生把优秀作品送到校内外参加专业赛事。在评判的项目上,在综合考量各项技术能力的前提下,着重评判作品中采访与写作能力的体现,也做到了评估目标的明确化。在学生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实践成绩占了很大的比重,即:平时表现(10%),期中成绩 (20%),综合实训成绩(20%),期末考试(50%)。

五、重视顶岗实习环节

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山西传媒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将顶岗实习安排在学生第三学年的第二个学期,让学生以记者、编辑、摄像等的身份进入电视台、报社、网站、传媒公司等单位进行实习,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等运用于实践,检验所学知识。对于毕业前的顶岗实习,还做了细致的安排,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作品、实习鉴定、实习总结。同时还要求就实习作品进行创作阐述,而不是写毕业论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之后带着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总结,真正达到安排实习的目的。毕业答辩也不只局限于毕业阐述的部分,还会针对实习作品中学生从事的岗位提出专业性的问题。这一作法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实习效果大大提升。

但是在对学生校外实习的过程监督和管理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校外实习不是由学校统一组织,而是学生自行联系,这就导致学生过于分散,管理难度较大。再加上部分同学学习主动性不强以及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精力有限,导致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指定专业教师对学生定期进行指导,同时,专业教师也应保持与实习单位的紧密联系,对学生在媒体的表现进行定期了解,确保学生在媒体得到真正的提高。或者,可以考虑建立相对稳定而成熟的实习指导队伍,以保证专业实习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转。

还有学者建议,实训工作可以按 PDCA 模式来循环运行。即:制订详细的计划(Plan),严格按照实训计划执行(Do),指导教师经常检查(Check),对实训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处理(Action)。通过这样的不断循环,可以使学生实习达到最佳效果。

六、推行“双证书”制度

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即学生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以此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具体说明职业资格证书的名称和等级,结合这一制度,教学内容安排可以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接轨,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山西传媒学院鼓励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广播电视编辑记者从业资格证》。资格证的考试所涉及的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业务等考试内容,在日常教学中的《新闻概论》《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新闻摄像》《电视新闻编辑》等专业课上均会涉及,对于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教师会重点强调。同时,学院还专门开设公共选修课《编辑记者证考试专题辅导》。因此,本专业学生在广播电视编辑记者从业资格证的考试中通过率很高,为未来从事有关工作提供了必备条件。

七、小 结

综上,实践教学改革在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必须在实践教学环节下大力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重视顶岗实习环节,推行“双证书”制度,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以外,各高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实践教材的制订等方面也要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要反思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培养学生拥有扎实电视新闻采编能力的基础上,将不同媒介的工作要求融入其中,从而,使学生具备适应媒介融合要求的综合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Z].2008-04-03

[2] 王福和.谈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10(11).

[3] 朱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报业,2013(1).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