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约车“五限”细则或致打车更难

2016-05-15法人黄贵耕

法人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细则网约车网约

文 《法人》记者 黄贵耕

网约车“五限”细则或致打车更难

文 《法人》记者 黄贵耕

限户籍、限车牌、限车长、限排量、限车龄的五限网约车细则,会将多少人的合法就业、合法收入以及便利出行挡在门外

截至2016年上半年,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为1.59亿人,网络预约专车类用户规模为1.22亿人

10月8日,有中国一线城市之称的北上广深四城同时发布网约车新规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网约车细则稿”)。随之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哭诉,上海大概只有2%的网约车符合要求,剩下的98%都不满足条件,将被淘汰掉。

一个网约车细则稿,何以让发展势头正旺的滴滴打车平台哭诉呢?笔者仔细查阅了上述城市的全部网约车细则稿发现,如果严格执行这些一线城市制定的网约车细则,要哭的远不止于滴滴打车平台,包括需要依赖网约车出行的广大市民,以及依靠开网约车为生或兼职提高收入弥补家用的广大司机都要哭晕。

在强调发挥市场力量配置资源的背景下,上述网约车细则稿中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五限”,即采取行政手段限司机户籍、限车牌、限车长、限排量以及限车龄五限。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均限制司机户籍,上海还要求司机持有本市公安机关核发的驾驶证;深圳限车轴距≥2700mm、上海、北京规定类似,广州限车身长度〉4.6M;北京、深圳均限排量不小于2.0L或1.8T、广州限排量同时还限发动机功率不小于110千瓦;广州与深圳还限一年车龄才可申请登记网约车,等等。

“五限细则”弊端多

据最新出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为1.59亿人,网络预约专车类用户规模为1.22亿人。

滴滴出行方面提供的数据则显示,目前滴滴平台上共有1500万注册司机,其中来自去产能行业的司机群体超百万,在这部分司机中,约15%已从企业下岗全职开车,超过80%的司机在平台上兼职开车。

由此可以看出,网约车的发展已经不是某一个人、某个公司抑或某个平台的小事情,而是事关广大市民出行需求与供给以及扩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解决下岗和转岗职工再就业等涉及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但反观一线城市出台的网约车“五限细则”稿,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

第一,不符合中央提出的问题导向原则。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大中城市广大市民出行难,打车贵,该问题在一线城市尤为突出。但“五限细则”稿不仅无助于缓解广大市民出行难与打车贵的问题,而且存在人为制造打车难。

第二,“五限细则”稿违背“执政为民与便民”的理念。广大民众需要网约车缓解出行难。但“五限细则”稿却故意提高门槛,将多数现行的网约车划入不合格行列,人为限制和减少网约车数量,显然不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出行便利的要求。

第三,网约车“五限细则”稿偏离全面依法治国,实现“良法善治”的目标。“五限细则”稿作为一个行政规章的地方实施细则,居然将90%以上的网约车强行划入不合格行列,继而阻断多数人的出行便利与合法权益的行使,无论如何都谈不上是“良法”。

第四,“五限细则”稿违反市场规律。采取行政干预限制网约车的数量,是简单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不符合现如今市场经济的治理要求。当年限制出租车数量的背景是因为打不起出租车的人是多数,而现在的情形是,打不起出租车的是少数,多数人需要依赖出租车与网约车来出行与上班。如果还要人为地限制网约车的数量,就是逆势而为。

第五,对网约车限大排量的规定,更是明显违反节能减排及低碳环保的要求。

笔者注意到,有参与制定“五限细则”稿的个别官员对媒体称:限制车型与车轴距是为了提高舒适度,让乘坐网约车的乘客更舒服。这份表面看起来的“好心好意”,实际上完全脱离现实的托词。这位官员显然不知道,当前广大市民急需解决的是出行难的代步工具问题,而非一定要乘坐舒适的中高档轿车。

监管应更接地气

“五限细则”稿出台后,舆论一片哗然,各种吐糟不断在手机上刷屏。但是,面对如此民情民意,还有官员公然称:最后的实施细则不会有大的修改。这位官员的说法如果属实,那么他所代表的地方政府的所谓“征求民众意见”就是走过场,也是对民意的漠视,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就是一句实实在在的空话。

也有官员强调,提高网约车门槛,限制网约车数量是为了减少城市拥堵。其实,这一说法也是没有合理依据的。试问,减少拥堵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方便民众出行吗?网约车存不存在,在一个城市需要出行的人数都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如果利用行政权力简单强行打击网约车,必然会冒出更多的黑车来替代网约车,因为有需求,就会有利润,利益驱动就会有人冒险违法,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黑车必然会越打越多。因此,有人戏称,“五限细则”稿就是将网约车时代人为地逼回到“黑车时代”。

网约车这个新生事物自诞生以来,因为契合市场需求,而大受欢迎。首先,网约车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点到点的出行方便,这不仅是公交车做不到的,也是传统出租车都做不到的,出租车不可能巡游到每个市民的住宅小区内和家门口,而网约车却可以直接开到你家楼下,接送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其次,网约车极大地缓解了高峰期打车难的问题。此外,网约车的发展还有为众多司机解决就业和提高收入的好处。

当然,网约车与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加强和完善监管是必须的。但是,加强监管应从提高网约车的服务质量,确保安全与规范经营方面着手,而不应该通过简单提高门槛限制网约车数量。

笔者认为,地方实施细则的制定者应该更多地考虑民生与民意,切合实际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民意、广受欢迎的网约车实施细则。

猜你喜欢

细则网约车网约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细则
网约车:B2C与C2C的模式之争
对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的几点探讨
征稿细则
“网约工”身份困扰
欺诈上市的先行赔付制度探究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