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贤臣的家人管理秘笈

2016-05-14张云平

当代党员 2016年4期
关键词:秘笈包拯点睛

张云平

纵观中华文明史,虽然纵容家属亲族胡作非为者大有人在,但也有不少廉吏贤臣深懂管理家人之道,求得了亲情和法纪的平衡。

秘笈一:正己身,為家人树立道德标杆

后唐时,大将李存审膝下有九个儿子。

“父亲何以威震天下?”一次,儿子们问李存审。

当着众儿子的面,老将军默然脱下衣服。

看到父亲全身上百处战伤,儿子们无不惊心。

“我自幼家境贫寒,年轻时带剑从军,40年来出生入死,历经困苦才有今天的地位。”老将军捧着从自己身上取出的箭头,让儿子们传看。

随后,李存审又说:“尔等都出生在富贵之中,更要铭记家业得来艰辛,切忌骄狂奢侈。”

儿子们热泪盈眶,无不拜服。

随后四五十年间,李家九子相继入朝为官,无不勤勉贤达。

【点睛】

与其擅用权力徇私枉法,倒不如以自己为榜样,教导家人勤勉努力——这才是让家族兴旺发达的长久之道。

秘笈二:立标准,以明晰标准助优良家风

唐朝时,柳氏家族是一个传奇——族长柳公绰与其弟柳公权、其子柳仲郢、其孙柳璧、柳玭等都做了高官,堪称满门显贵。

柳公绰的成功秘笈,就是善于将空洞的道理细化为详实的行为标准,从治学、为人、生活、敬业等角度,明确告诉家族成员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他的言传身教,再加上后世增补,被收集整理为《诫子弟书》和《柳氏序训》,被家族成员奉为不能逾越的行为标准。

【点睛】

制订科学合理的行为标准,辅以循循善诱的教育引导,才能让家人潜移默化,心中有底线,作为有行止。

秘笈三:善预防,及时疏解家人“越界”图谋

明朝时,大臣王恕两袖清风,以至于生活拮据。

为此,王恕儿子成天长吁短叹、愁眉不展。

一天,王恕将儿子叫到院子里。

“咱家有钱,你别担心!”王恕笑着说,“我早就藏了不少财宝!”

王恕指向院中一块地:“这里埋藏了金子,有金一窖。”

他又指着另一块地:“这里埋藏了银子,有银一窖。”

儿子闻言大喜,再无金钱之忧。

王恕去世后,王公子立马去挖宝,却发现“皆空窖也”。

【点睛】

王大人“坑儿子”的背后,是深深的关爱。试想,若是王恕纵容儿子借他之名行贿受贿,不仅自己一世英名难保,儿子的前途也将尽毁。

秘笈四:严赏罚,增加家属寻租设租成本

北宋名臣包拯,对家人廉洁奉公的要求极高。

一生侦办多次大案的包拯深知:仅靠教育还不够,还必须通过严明的赏罚制度进行约束。

包拯将他制订的“三十七字家训”镌刻于石碑之上,镶进家中墙壁。

家训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约束明确,惩戒严厉,族人望而生畏。

【点睛】

领导干部虽不能像包拯一样制订家法,但可以依据党纪国法制订“公约”,向家族宣示。这样,一旦有亲属不守约定,提出非分需求,领导干部就可以借“公约”之名妥善拒绝。

猜你喜欢

秘笈包拯点睛
包拯智擒偷锅贼
年轻人攒钱秘笈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配角”也点睛
名师点睛(9)
画“狮”点睛
铁面无私
——包拯
令2015更圆满的超级秘笈是?
灌水秘笈
包拯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