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扬正气开新局

2016-05-14陆睿

当代党员 2016年4期
关键词:李凯市委作风

陆睿

2016年1月初,渝东北群山瑞雪飘飞。

这天,年轻干部贺鹏掐着指头,开始一年一度的新年盘点。

算好账,贺鹏乐了:“礼金支出节约了不少。”

以前,当地礼尚往来之风盛行——对贺鹏来说,每一张请帖都是“罚单”。

“过去每年平均要‘赶礼两三万元。”贺鹏说。

这样的“被动消费”,从三年前开始被改变。

三年前,中央八项规定出台。

很难想象,这短短600余字的八项规定,竟能在中国推动如此巨大的变局。

在随后1000余个日夜里,八项规定像一把利剑,在巴山渝水间涤荡浊气,让正气奔涌激荡;也像春日的一抹阳光,浸润心灵,驱逐迷茫,让人们重新回归正确的方向。

让落实精准到位

2012年底,贺鹏又开始为“罚单”发愁。

这时,他从“新闻联播”看到: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

电视机屏幕上,八项规定内容一一闪过。

读到第八条时,贺鹏眼前一亮: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要是真能厉行勤俭节约,请吃之风就会被治住,‘罚款就不用交了。”他满眼希冀。

可是转念一想,他又郁闷起来:“从古到今,国人不论官民都爱请客送礼,如何治得住?”

八项规定出台之初,这的确让人担忧。

对此,有党建专家表示:“和贪赃枉法一样,群众对公款请吃、请客送礼等‘细节问题的意见同样强烈。然而,较之前者,游走于法规纪律规定边缘的‘细节问题更难禁绝。”

如此难题,如何破解?

2012年12月7日,八项规定出台第三天,市委书记孙政才就主持召开了市委常委会会议。

会议指出了“细节困境”破解之道——按照“措施实、可操作、见实效”的总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市委常委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办法和措施。

一系列配套制度设计旋即展开。

不久后的一天,贺鹏又看到一条新闻:《重庆市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八严禁”》和《重庆市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十二不准”》出台。

贺鹏立即阅读。

当看到“十二不准”第二条时,他笑了——“不准借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收钱敛财。”

至此,围绕八项规定精神,重庆迅速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又针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和生活作风问题,提出了明确禁止的系列规定,形成了党员干部行為准则标准体系。

一系列或猛烈迅疾或潜移默化的改变,随即在全市发生。

让教育入脑入心

2013年,万州区龙都小学。

办公室内,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朝云正埋头阅读一份文件:《学习贯彻重庆市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八严禁”和党员生活作风“十二不准”》。

王朝云逐行细读,不时用笔记录。

良久,他抬起头,笔记本纸面上也已记满了。

随后一些日子,学习八项规定和“八严禁”“十二不准”成为校党支部活动的核心内容。

和龙都小学党支部一样,全市各级党组织第一时间搭建讲坛,将八项规定和“八严禁”“十二不准”定为学习的核心内容。

八项规定及市委实施意见出台后,如何让全市党员干部人人知晓,成为贯彻八项规定当务之急。

为此,重庆制订了详细的学习方略。

在节奏上,以专题学习会和组织生活会为主阵地,采取不定期专题重点学和定期常态化持续学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学习密度,又保证领悟的深度。

在形式上,通过组织活动集中学、利用多种媒体普遍学、谈心交心“一对一”等形式,畅通学习渠道。

在导向上,坚持学以致用,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将相关精神和自身工作生活相结合,作为个人行为的准则。

同时,市委常委会还注重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从市委常委做起,带头认真学习八项规定及市委实施意见。

上行下效之下,重庆持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学习贯彻高潮,一直持续到今天。

2015年9月18日,江北区铁山坪街道。

这天,来自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干部们,重温了八项规定和市委、区委的实施意见。

这场学习由三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环节,会议主持人、党工委书记胡川发言。

第二个环节,由组织委员祝颖领学重庆市、江北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

第三个环节,由街道班子成员畅谈学习体会,同时自查和互查作风问题。

“我是第一个自查发言的,一共找出了五个作风问题,其他班子成员也及时提出了改进措施。”祝颖说。

三年来,像这样的学习会,祝颖已记不清参加了多少回。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这样的学习将一直持续下去。”她说。

在这样的持续学习过程中,八项规定和市委实施意见渐渐深入全市党员干部的心间,革新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又转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

让监督无处不在

2016年1月,乡镇干部李凯手拎车钥匙,三两步就迈下楼梯。

办公楼底楼一间办公室外,三五个干部正在等他。

他们就是镇政府鼎鼎大名的“拼车五人组”。

为何拼车?

八项规定出台伊始,李凯和同事们并未意识到:这区区600余字的新规即将成为党的“铁律”。

随后三年间,李凯开始不断听到各种因违反八项规定被处罚的消息——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吃拿卡要……

“市委和区委究竟有什么高招,竟能让任何猫腻无处藏身?”李凯纳了闷。

他并不知道,为严格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和“八严禁”“十二不准”,市委编织了一张疏而不漏的“天网”。

“天网”主要由三大“杀手锏”织成——

第一个“杀手锏”是打好违纪典型歼灭战。

“抓住年节长假等重要节点打阵地战,抓住避暑景区等地区特色打突击战,抓住本地作风突出问题打包围战。”一位纪委工作人员说。

第二个“杀手锏”是磨砺巡视制度“尚方宝剑”。

“通过创新巡视组组长、巡视对象、巡视组与巡视对象关系‘三个不固定,有针对性地开展下沉延伸调查,实现巡视制度标准化、常态化、全覆盖。”

第三个“杀手锏”是发动“人民战争”。

“围绕作风宣传教育、常态化作风监督检查、规范化案件查处、制度化源头防范等环节,充分调动各级职能部门、人民群众及新闻媒体、专业技术机构等力量,建立健全作风引导、监督和整改协同机制。”

三大“杀手锏”一出,作风“猫腻”再无处遁形。

到2015年11月底,全市已累计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1685件,處理党员干部2307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66人。

尽管并不清楚上级有何“法宝”,强力监督依旧让李凯惊心。

“以前,乡镇干部外出可以搭乘公车。如今,在强力监督查处下,这项‘特权也被取消。于是,我就和一些同事商量‘拼车,既方便又节约还省心。”李凯说。

从此,李凯开始和同事们“拼车”——今天,“拼车五人组”已扩大到15人。

让“双责”催生长效

2015年12月9日,来自全市38个区县及北部新区、万盛经开区的党委(党工委)书记云集主城。

他们将接受一场大考——在重庆市区县委书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述职评议会上逐一述职。

“考官”除市委书记孙政才等市领导外,还有部分市党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

在随后的一天半里,区县委书记们逐一上台,接受民主评议。

在这场高规格“大考”背后,重庆打造转作风长效机制的决心赫然彰显。

中央八项规定及市委实施意见出台后,重庆在厉行监督的同时,也开始探索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内生长效机制”。

何谓“内生”?

“即除外部监督之外,在被监督单位内部培育自主持续运作的自我监督机制。”有党建专家如是说。

如何打造?

2014年8月5日上午,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

《意见》提出,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干部为第一责任人,既要管好自己,也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同时,班子其他成员也要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分管业务工作摆在同等重要位置。

《意见》指出了重庆构建转作风长效机制的战略路径——落实主体责任追究,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同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持久良好生态,防止责任追究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2015年,云阳县。

某乡党政大院里,停靠着锃亮的新车。

那是乡党委才买来的。

该乡党委书记做梦也没想到,这件“喜事”竟会为自己招来麻烦。

很快,上级派人来查了,乡党委购买新车被定性为违规行为,同时查出的还有违规使用资金等问题。

因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履行不力,乡党委书记受到了责任追究。

和他一同被通报的,还有北碚区某部门纪工委书记,后者因未正确履行监督责任受到责任追究。

消息一出,如警钟大作。

仅2015年,全市就有97名领导干部因未履行“两个责任”被惩戒。

时至今日,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已成为全市每一名党委书记的第一要务。

猜你喜欢

李凯市委作风
Application of shifted lattice model to 3D compressibl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李凯雕塑作品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中共秦皇岛市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侨海报国共筑梦——致公党常州市委会“引凤”侧记
Effect of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flow guide vane on cold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rapped vortex combustor*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