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大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

2016-05-14海兰

环境与发展 2016年4期

摘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和领导力量 ,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和行为将对环境乃至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对中日两国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日两国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以期对我国高校环境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日大学生;环境意识;环境知识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6)04-0064-04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6.04.015

Abstract:Environmental issue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that require the worlds close attentions. Moreover, its the attitude and behaviors of college students that would exert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ety as a whole, who are acting as the dominant force and leading power of the future society. Based on summary,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ross comparing of questionnaires o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distributed among Chinese and Japanese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would like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colleg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Keywords:Chinese and Japanese colleg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日本大学的环境教育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各自社会各个领域输送了大批相关人才,从而促进了环保工作的顺利实施。本文通过开展中日两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的问卷调查,了解其环境意识的真实状况,并进行对比,对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问卷调查设计

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日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明确环境意识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中日大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项目于2016年分别对中国内蒙古地区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日本宫城县的日本东北大学、宫城教育大学和仙台白百合女子大学等6所大学的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和整理,撰写了此篇论文。

1.2 调查方式

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并收回。要求亲自填写,实事求是,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收回的问卷调查利用SPS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 并得出分析结果。

1.3 问卷调查的设计内容

此次采用的问卷调查涉及的内容包括,环境知识类、环境态度类、环境意识类和环境行为等4大类别。

2 数据整理与现状分析

2.1 数据整理

2.1.1 中国选取的3所大学各发放100份问卷,共计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4份。回收率为98%。

2.1.2 日本选取的3所大学各发放100份问卷,共计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6份。回收率为98.6%。

2.2 中日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分析

对收回的问卷调查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2.2.1 中日大学生环境知识状况

关于环境知识的考察,设置了三道题目,根据表1和表2调查结果如下:第一,当问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的时候,中国大学生中有235人答对,占被调查者的80%,而日本大学生中有151人答对,占被调查者的51%;第二,问及“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时,中国大学生中84人答对,占被调查者的29%, 而日本大学生中有218人答对,占被调查者的74%;第三,问及“什么是绿色食品”时,中国大学生中有143人答对,占被调查者的49%,而日本大学生中有206人答对,占被调查者的70%。由此可见,我国被调查的3所大学的大学生对环境保护基础知识了解的不多,环保知识是影响环保意识的重要因素,环保知识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

2.2.2 中日大学生环境态度状况

对环境问题严峻程度的认识,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的大学生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国的大学生有81人认为非常严峻,151人认为严峻;而日本的大学生中有14人认为非常严峻,146人认为严峻。表明环境问题与两国的实际状况是有密切联系的。

2.2.3 中日大学生环境意识评价状况

由表3的调查结果对比发现,中国大学生对自我环境意识评价过高,对自我环境意识的评价存在着“自我感觉良好”的状况,即:在对自我进行一般性总体评价时,自我评价的比例较高,调查统计结果有13%和2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环境意识非常高和高,而在实际落实状况中只有14%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偶尔参加的比例占到了47%。而日本大学生对于自身的环境意识评价只有1%和23%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环境意识非常高和高,但在实际落实状况中有高达48%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偶尔参加的比例占到了41%。由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大学生对自我环境意识评价高于实际情况,对自我环境行为要求还不够高。

2.2.4 中日大学生环境行为状况

环境行为指的是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关心,并自愿参加各种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是环境意识的表现形式。本项目从日常生活环保习惯和社会环保参与状况两个方面对两国大学生的环境行为进行分析和对比。

环保方面的日常生活习惯方面设置了2道题:购买商品时是否携带购物袋、在公共场所如何投弃垃圾等问题。从图2可知,中国大学生购物时自带购物袋的情况:经常携带购物袋的占所调查人数比例的18%;偶尔携带购物袋的占所调查人数比例的68%;不携带购物袋的所占比例为14%。从图3可知,日本大学生购物时经常携带购物袋的占所调查人数比例的46%;偶尔携带购物袋的占所调查人数比例的43%;不携带购物袋的所占比例为1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时还没有积极的关注到环境问题。

社会环保参与状况方面设置了2道题: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和致力于循环利用对策的行动,详见表4。

在回答“您致力于循环利用对策的行动有哪些”时,选择“尽量少用一次性卫生筷”的中国大学生占63%,日本大学生占45%;选择“不使用超市塑料购物袋”的中国大学生占25%,日本大学生占54%。

3 提高我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建议

根据中日两国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与日本大学生相比较,我国大学生目前存在环境知识薄弱、环境意识自我评价较高、环境行为落实情况不到位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符合我国国情的一些环境教育完善建议,以期取得一些成效。

3.1 转变高校环境教育观念

从中日两国大学环境教育发展过程可知,中日两国大学的环境教育几乎同时起步,都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学科建设却明显拉开了距离,从目前专业种数看,我国有14个,而日本有129个。在专业特上,我国显得笼统、专业分工粗化,而日本大学则显示出专业分工的细化。在专业范围上,我国理工科类一边倒,而日本除了以生物、工学等为中心的理工类学科外,还有30多种环境人文类、社会类学科。从这些情况可知,我国目前大学的环境学科专业涵盖面较小。

日本文部省在1970年9月公布了新修订的大学课程标准允许学生跨领域跨专业学习,自1971年起许多大学设立了跨领域科目的环境教育公共课程。这说明除了环境专业的学生之外,非环境专业学生也同样要学习环境教育课程,对于增强大学生环境意识、提高环境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也都已经开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等公共选修课,对于这些高校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但不是每一所院校、每一个专业都普及。据统计,非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类选修课的院校数,仅占全国院校总数的10%左右。

3.2 加强环境教育立法

1993 年日本制定了环境基本法,并将环境教育纳入其中,由此日本的环境教育获得了法律保证。

目前,我国并无专门的环境教育法。地方性法规、规章中也鲜有这方面的内容。要制定全国性的法律有一定难度。当前,要加强环境教育法制建设研究,确定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目标、宗旨及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可尝试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制定环境教育的地方性法规,为全国环境教育法制建设探索路径,提供经验。

3.3 加强校园生态建设

日本大学非常注重校园生态建设,这与我国的“绿色校园”活动有相同之处。

它强调将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贯穿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引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环境问题,加深师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由此提高师生环境素养。

我国在1996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首次提出“绿色校园”这一概念,清华大学率先施行。但只有少数大学将其纳入发展规划中,所以很多大学的师生对“绿色校园”只停留在认知层面,缺乏切身体会。目前绿色教育体系较片面,缺乏教学与实践。所有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待各高校进行正确引导和推广,更需广大师生的踊跃参与。

本项目的此次问卷调查,虽然不够全面,涉及范围较狭小,但就抽查的中日两国大学生群体而言,也能够反映出其环境意识现状,为本次项目研究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并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晓燕,水志国.中日大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3,09.

[2]王民.我国绿色大学建设与实践[J].环境保护,2013,(19).

[3]吴丽娟.中日两国环境意识及其组织基础的比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03.

[4]郭崇.日本的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文化学刊,2015,02.

收稿日期:2016-08-18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内人社办发[2014]350号

作者简介:海兰(1974-),女,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