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诸葛亮的《诫子书》

2016-05-14毕宝魁

老同志之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子书静心诸葛亮

现如今,全社会都在提倡家风、家训的传统教育,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是先人从一代又一代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族风气。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良好的家风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本栏特邀请辽宁大学毕宝魁教授撰文,为您精彩解读家风、家训。

诸葛亮的《诫子书》传世的有两个版本,两个版本只有一个字不同,没有什么原则的分歧。下面我们介绍比较流行的《艺文类聚》的版本。先看原文:《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悲叹穷虑,将复何及!([唐]欧阳询撰 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二十三人部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新1版1985年3月第二次印刷421页)

翻译过来就是:作为君子的处世行为,要通过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节俭来养育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则无法明确前进的志向,不宁静淡泊便无法排除外来干扰而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则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懒散懈怠漫不经心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性情。年华随着时光飞驰而去,意志随着岁月而流逝不居。最终使人的生命之树枯败零落,只能悲哀叹息焦虑而没有任何办法,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本文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当时诸葛瞻才8岁,故本文写得平实而简单易懂,人生道理却简明易见而极其深刻,具有实用理性,又易于实行。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日夜操劳,根本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才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文章主要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人生苦短,能够实现生命价值的机会很少,故抓紧时间,修身养性,尽早建立道德和功业便非常重要。建立功业的前提是要有极其丰富的知识和见识,知识、见识非通过刻苦学习不可。而学习的前提是静心专注。静心专注的前提是内心纯净没有杂念。故淡泊而不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是能够进入学习境界的关键。只有宁静而沿着人生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行,才可以到达很远的地方和很高的境界。而散漫懒惰、偏激急躁,则不能静心学习与思考。

目前社会最普遍的问题便是过于轻浮焦躁,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不能踏踏实实学习,不能光明正大行事,不能堂堂正正做人。因此,牢记诸葛亮本文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话并实行之,便是疗治当今社会浮躁焦虑之流行病最好的药方。

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不抓紧时间进德修业,一旦到四五十岁还不能闻道,这一生就可能默默无闻,如同草木一般枯萎凋零。

永远记住:“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猜你喜欢

子书静心诸葛亮
王充著述意识的构建与汉代子书体式的变迁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诫子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行走中的静心
诸葛亮喂鸡求学
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