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居易诗词赏析(三)

2016-05-14孙琪

老同志之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江楼白居易田园

孙琪

江楼望归(时避难在越中)

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

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

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

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

白居易于大历七年(772)生于河南新郑,为避战乱,在他十一二岁后主要在越中(今浙江一带)生活。这首《江楼望归》作于贞元二年(786),正值他15岁青春年华,却辗转于投奔亲友、避难游学的艰苦生活中,通过春夜登楼所见所感而作的这首五言律诗,强烈地抒发了他思乡念家的愁苦心情。

诗的前半写诗人现处于江楼之上,却深沉地思念家族“旧地”。“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诗人望眼远眺,将云水共天的景色尽收眼底,夜的静谧与内心的柔情相交融;虽是一般的明月,却照得楼上孤身薄影愈加清冷,见月伤别,顷刻间记忆中举家团圆的情景浮现在诗人眼前。“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属工对。“越”指诗人当时避难之所越中;“秦”字当追溯到白氏家族根系之源。《全唐文》收录白居易所作《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记载:“白氏芈姓,楚公族也……裔孙白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后非其罪,赐死杜邮……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可见,白居易系秦将白起的后裔。冬去春来,光阴荏苒,自己却依旧旅居他乡,期盼中夹杂着一缕绵长的惆怅;思绪万千,如梦一般萦绕内心,独自着家族过往的历史。

诗的后半则是“追旧忆,思今时”,以怀古照今的笔法意指兵荒马乱的时局,抒写身世飘零的感伤。“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藩镇割据,民不聊生,边远地区更是一片寥落凄清之景;西部边境骚然,吐蕃入寇,掠夺人马牲畜,田园一片狼藉;其中言懊恼之意,又进一步展现出诗人内心追思旧事的细腻情感。“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悠悠”“十载”明写多年来的兵燹,实际暗含思念时间的久与长。“避”字更显突出,映射出家人舞波流离失散的现实。诗人通过平实的字句所寄予真情实意,传达己身乡思的深意。

清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事雕琢,话语平易,感情浓郁,风格深沉,抒写人们所共同经历的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

猜你喜欢

江楼白居易田园
阅江楼
ART IN THE FIELD
江楼感旧
早冬
早春(节选)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即事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螺蛳壳里做道场——阅江楼风景区游客中心展示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