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萝兰》中的哥特要素分析

2016-05-14蔡玛莉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5期

蔡玛莉

【摘要】尼尔·盖曼的中篇小说《卡萝兰》具有鲜明的哥特小说风格,被誉为恐怖版《爱丽丝梦游仙境》。本文概述哥特一词的起源和哥特小说的特点,从故事场景和“另一个妈妈”两方面分析了《卡萝兰》中的哥特要素。

【关键词】《卡萝兰》 哥特小说 故事场景 “另一个妈妈”

一、尼尔·盖曼和《卡萝兰》

近十年来,尼尔·盖曼在欧美文坛上颇为引人注目,被视为新一代幻想文学的代表,斯蒂芬·金称赞他为“装满了故事的宝库”。其创作领域横跨科幻小说、恐怖小说、儿童小说和漫画。他的许多作品都带有强烈的哥特风格。

《卡萝兰》是尼尔·盖曼针对9-12岁儿童书写的中篇小说,被誉为恐怖版《爱丽丝梦游仙境》,并于2009年被翻拍成电影。小说围绕卡萝兰在与她家房子相邻的“另一个世界”的探险故事展开,讲述了在门那边的“另一个世界”有着一模一样的父母、邻居。但不同的是,卡萝兰享受到了在真实世界里没有的关注和爱。可随后她发现这是以牺牲她的自由为代价的。于是,她通过挑战另一个邪恶的“妈妈”,获得自由,成功救出伙伴与父母。

二、哥特要素

“哥特式”(Gothic)这个词在英语里有多种含义。它既是一个文学词汇,又是一个历史术语,还可以用作建筑和艺术方面的专门用语。作为一个文学词汇,它也有多种含义。它既指一种文学现象,又指一类文学作品,还可以表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这些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文学创作方法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哥特”这个词原指住在北欧的古日耳曼民族的一个部落名称。本意是“未开化的”“粗鲁的”。12世纪到16世纪,“哥特”被用来形容中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到18世纪中后期,“哥特”一词才成为小说题材的名称。这类小说发生在中世纪或者外国,特别是南欧信奉天主教的国家。以古堡、废墟、荒山为背景,以暴力、复仇等作为主要内容,描写幽灵鬼怪或超自然生物,情节离奇刺激,充满悬念。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初是哥特小说迅速发展的十年,被称为 “哥特的十年”(Gothic Decade)。19世纪中期开始,哥特小说与现实主义批判小说相结合,作家运用哥特手法揭露社会罪恶,批判社会现实。而当代的哥特小说虽然没有阴森的古堡、凶恶的罪犯枪杀,但着力描绘人性深处的阴暗面,将恐怖感深入到了人心里。

在《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哥特小说被定义为:“以带有地下通道、黑暗的碉堡、隐藏活动门的城堡、寺院为背景,其情节中常伴有鬼魂、疯狂、暴怒、迷信及报复等”。哥特小说最明显的特点之一便是对黑暗场景的描写,故事大多发生在古老的哥特式建筑或者废墟中。幽长黑暗的走廊、阴森湿冷的地下室、玄机暗藏的密室都是哥特小说中独特的场景,还经常伴有怪物和鬼魂出没。

三、《卡萝兰》中的哥特要素

哥特风格一直是儿童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青少年的成长探险故事是欧美儿童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一般来说,主人公逃离自己的家,在没有大人的领导下开启一段冒险之旅”。尼尔·盖曼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卡萝兰》中。小说中描写的神秘黑暗的场景,惊险刺激的情节,人类鬼魂共处和善恶斗争的主题都带有哥特小说的特征。

首先,《卡萝兰》中充满了对诡异的哥特场景的描写。“这是一幢很老很老的宅子。屋顶有个阁楼,地底下有个地窖,还有个长满杂草灌木的园子,园子里有几株很老很老的大树。”小说开篇便对卡萝兰搬进的房子做了细致描写,突出了其古老巨大的特点,为卡萝兰的探险提供了地点。房子总是被厚厚的雾气环绕,盖曼甚至表示这么大的雾里“像随时可能钻出妖怪来”,为卡萝兰的探险增添了紧张刺激的感觉。当卡萝兰用钥匙打开房门后,发现房门后面“是一条黑黢黢的过道,原来的砖墙连影子都瞧不见,好像从来没有那堵墙似的。过道里传来一股冷飕飕的霉味儿,闻着像一种非常非常老、动作非常非常慢的东西”,而这条过道连接着现实世界和邪恶的母亲所创作出来的“另一个世界”。

其次,从对邪恶的“另一个母亲”的描述中也体现了《卡萝兰》中的哥特元素。“背影有点像卡萝兰的妈妈,只是……只是,她的皮肤太白,白得像纸一样。只是,她高了些,瘦了些。只是,她的指头长了些,不停地动弹。指甲是暗红色的,有点卷,尖尖的。她的一双眼睛是两只又大又黑的纽扣。”可见,“另一个母亲”根本不是人类,但卡萝兰初来这个世界,对一切充满好奇,没有发现“另一个母亲”的异常。“这一次,门后面没有砖墙,只有一片黑。伸手不见五指,像埋在地底下那种黑……她的另一个妈妈和另一个爸爸正朝她走过来,两个人手拉着手,用他们的黑纽扣眼睛望着她。至少,卡萝兰觉得他们是在看她,她说不准。她的另一个妈妈伸出那只空着的手,向她打招呼,一根白白的指头轻轻钩着。她白得像纸一样的嘴张开了,‘记得不久回来呀。可又好像没发出声音”。这一段的描写异常精彩,充分显示了哥特小说的特点。黑暗的走道,另一对父母的黑纽扣眼睛与“另一个母亲”惨白的手指和嘴形成鲜明的对比。似有若无的声音,幻觉幻象交织,营造了恐怖诡异的氛围。

四、结语

本人通过研究国内外论文发现国外学者普遍将心理分析学与哥特要素结合起来探讨卡萝兰寻找自我的心理成长过程。而国内对《卡萝兰》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本文从故事场景和“另一个妈妈”两方面分析了《卡萝兰》中哥特要素的体现。对于儿童文学中的哥特黑暗元素,尼尔·盖曼认为:“如果去除儿童文学中的死亡与黑暗成分,那就等于失去了大部分儿童文学……没有黑暗,光明就没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禄善.美国通俗小说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2]Jackson,Anna,Karen,et al.The Gothic in Childrens Literature:Haunting the Borders[M].New York:Routledge,2008.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The paper is 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