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非英语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6-05-14黄瑜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英语专业学期

黄瑜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增长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因此,国家和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大学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英语翻译课程,但是关于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文作者从自己翻译教学的实践出发,对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一、翻译教学的现状

1.课程设置。非英语专业的英语翻译一般是作为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完成后的后续课程设置的,很多高校对它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就笔者所带课程而言,一学期只有18个学时的理论课时,另外18个课时为实践课时。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很难完成翻译基本理论和英汉互译技巧的教学。所以比较好的做法是:分两个学期来分别设置英译汉和汉译英课程,教师围绕不同的翻译技巧进行讲解,辅以学生实践,夯实学生英汉互译的能力。

2.教材选用。不少学生甚至教师对于翻译存在误解,认为只要有一本字典再加上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就可以完成翻译任务。实际上,翻译是一门艺术,涉及到很多的翻译技巧。同时它又是一门科学,有自身固定的模式。为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我们必须有符合时代潮流的翻译教科书,并以其为基本素材,进行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教授。然而,非英语专业学生目前很难从普遍使用的翻译教科书中找到完整系统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的介绍,日常练习的材料也不过是数个英汉、汉英段落和句子的翻译,其主要目的巩固文字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结构的语言知识。如此以往,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些词汇或是掌握了一些语法规则,并没有学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系统的翻译技巧,而缺少理论指导的翻译往往是偶然之得,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习翻译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能力。师资力量对于翻译教学也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有完备的翻译理论知识和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而大多数院校外语系教师专业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或是英语语言文学,翻译专业较少。他们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虽然也学习相关的翻译理论,但是没有构建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也缺乏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此外,很多教师授课模式单一,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流程,即讲解有关翻译技巧、布置学生作业、再给出参考译文。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标准答案为终极目标的课堂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学习效果。

4.学生水平。由于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而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限都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就参差不齐,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也有所差别。相当一部分学生词汇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诸如,词汇积累不够,语言功底欠缺,形近词混淆不清,无法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多义词的词义。另外,句子结构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很多同学不会分析句子成分,不能准确定位主谓结构,混淆织带,主动被动相混,语态颠倒。由于受母语影响,学生还经常使用一些中国式的英语句子,或者由于母语文化越来越不受到重视,很多同学中文素养较差,虽然心里明白,但却不能做到用准确的汉语描述出来。翻译作风不严谨的问题也很突出,学生习作中随意增词或漏词现象比比皆是。

二、非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对策

1.合理安排课时。翻译能力不仅是英语的一项基本技能,更是英语综合能力的反映。目前,四六级测试中学生在翻译题的得分普遍偏低,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重点关注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但是忽视了第五项基本能力“译”的培养,这都表明对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翻译对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比客观题更能从整体上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后,必须从大三开始选修翻译课,将翻译必修课看成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延伸。课时可安排为两学期,一学期36学时为宜,分别系统地学习英译汉及汉译英理论与技巧。

2.合理选用大学英语翻译教材。教师可参考不同的翻译教材,结合个人搜集的资料进行授课,教学内容不仅要涵盖最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及配套翻译练习材料,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际需要,增加实用文体的翻译。在选材时,根据学生不同专业,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学习。例如,针对医学专业的同学可从国外医学网站或医学杂志上挑选一些常见病症说明的文章供他们练习,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可挑选一些文学作品进行翻译。这些素材贴合学生专业,更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提高教师素养,改进翻译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完善自己的翻译理论知识,强化翻译实践,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还要钻研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翻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改进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课堂应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以讲评翻译练习为例,可以提前把材料发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上课时派学生代表发言。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4.提高学生素养。翻译要做好,学生必须有广博的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扩大视野,多读英语报刊杂志,增加他们的语言输入及文化敏感性。因为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转换。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文中曾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和文化对词义和语义的影响如此普遍以至于不仔细考虑文化背景的话,任何文本都很难充分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文化知识培养,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及思维差异。

三、结语

由于大学英语阶段教学任务重,课时紧张,学生的翻译能力没有得到重视和系统地培养。因此,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意义重大,只有从课程设置、教材、教师、学生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提高,才能培养出既拥有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英语专业学期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