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探讨

2016-05-14管俊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管俊

【摘要】本研究将对我国的外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学生在外语交际过程中的问题和中国外语教学的缺陷,发掘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借鉴现代语言教学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来纠正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轻视文化因素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崭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基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与国际间合作和交流日益增多,中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对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今我们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融合,促使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实现有效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2)。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无论是其具体实施,还是理论研究,目前都还处在探索和尝试的阶段。虽然目前己有一些相关研究,但数量较少,而且较为零散,缺乏系统、全面的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以及高校有关人才培养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一、我国的外语教学的现状与中国学生外语交际中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重视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轻视文化因素。然而随着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方面研究的成果,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从而推动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和文化教学。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文化教学的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动力——全球一体化的动力(2: 19)。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于文化与语言并重的外语教学模式是我们今后实践的重点。

中国的大学生普遍认为自身对外国文化知识严重缺乏了解,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也不愿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外国人,导致其使用外语进行成功交流的能力欠缺,同时他们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不同情境中如何体现也缺乏意识。

因此我们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际化,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人们对文化教学的重视。

二、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与创新教学模式

人文教育于20世纪90年代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和研究地位,同时高等教育领域开始积极研究和尝试在高校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并在培养目标、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从1995年开始,以全国部分高校为试点,文化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推广和加强。1998年我国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若干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并在实践中追求“三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在此不断推进中,文化素质教育现已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展开。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北京大学的“文理双学位制”、浙江大学文科专业坚持招收理科高中毕业生等实践作法日趋完善。因此,如何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大学英语课堂成为各高校英语教师的研究视角。我国自1995年以来,公开发表了一些有关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数量不多,而且较为零散,缺乏系统、全面的深入探讨。本项目的提出和实践十分必要。

人文素质教育涵盖的内容应该将文化作为教学内容渗透于语言教学之中,实现以培养语言应用技能为目的,以跨文化交际知识为内容的教学要求。将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两手抓。

三、结论

本文旨在讨论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探索建立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创新模式。把文化贯穿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策略、程序和教学主体着手,形成一套有层次和系统的以文化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文化理解→文化交际能力→人文素养。通过词汇、语法、句型、篇章的学习以及听说、阅读、文学、翻译、写作等课程让学生感受和领悟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其人文素养和独立批判精神。

此外,我们可以在选修课中开设中外文化对比、中外名著赏析、中外经典电影影视欣赏等课程,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某些跨文化意识与观念,如意识到不同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文化身份的差异、文化风格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不同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同时在外语教学中要培养大学生对待不同文化的平等意识与文化理解和包容意识。

今后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摸索以外语教学法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文化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大学英语教学为平台构建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

[2]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9.

*本文是湖北省“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 项目名称:“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创新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