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贤骥清舞台灯光设计作品赏析

2016-05-14贤骥清朱光武伊天夫

演艺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光色舞台灯光灯光

贤骥清 朱光武 伊天夫

【摘 要】 赏析贤骥清的舞台灯光设计作品。

【关键词】 赏析;灯光设计;贤骥清;《不羁青春》;《蒋公的面子》;《军魂》;《培尔·金特》;《橘子红了》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6.05.017

【Abstract】The paper commented on Xian Jiqing's Production.

【Key Words】appreciation; lighting design; Xian Jiqing; Grease; The Face of Chiang Kai-shek; Peer Gynt; Soul Warrior; Orange Turned Red

编者按:

本期赏析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舞台美术系灯光设计专业教师贤骥清的灯光设计作品:音乐剧《不羁青春》、话剧《蒋公的面子》、朗诵诗剧《军魂》、京剧《培尔·金特》、舞剧《橘子红了》。

贤骥清,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灯光教研室讲师,文学博士,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员。2014年获舞台设计与演出史博士学位,师从刘元声教授。2006年获舞台灯光设计MA硕士学位,师从朱光武、陈国义先生。

十几年来,曾在《戏剧》、《戏剧艺术》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加“两岸舞台美术教学研讨会”和“奥中文化交流项目”赴台湾、奥地利交流学习,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称号。现主持《上海近现代剧场研究》、《上海市实验人才技术队伍建设》研究课题,参加“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暨《中国舞台美术史》研究组。

近十年来,灯光设计作品包括音乐剧《不羁青春》,话剧《求是魂》、《浮士德Ⅱ》、《灵魂拒葬》、《油漆未干》等,京剧《两狼山上》,音乐剧《瞬间不是永远》,朗诵诗剧《军魂》,锡剧《春风春雨》,粤剧《蝶恋花》等不同剧种的20余部舞台剧,以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30年校庆“风华而立”露天晚会、上海市静安区“春天的颂歌”迎新晚会、苏州市建军80周年“军民一家亲”双拥晚会、《走,到黄河去》主题晚会等10余部舞台综艺演出。此外,担任了校内外10余部教学演出剧目的舞台灯光设计指导工作。

贤骥清老师是我系灯光设计教研室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十多年来,他集教学、创作、科研于一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课堂上,他担任了灯光设计本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设计创作和史论指导等课程。多年来,他认真踏实、热爱学生,并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课堂下,他是一位出色的灯光设计师。他追求严整逻辑的灯光语言表现戏剧情境,探索丰富多样的灯光元素塑造戏剧空间,运用流动准确的灯光变化表现时空转换和戏剧情感。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感悟到他细腻而严谨的艺术手法和致力于创造生动自然、整体统一灯光风格的努力。

更为难得的是,他甘于寂寞,长期潜心于剧场史论和舞美史论研究,专注于史料搜集和分类整理,坚持从原始资料和综合比较中归纳认识,坚持“由史入论、先史后论”的态度和方法。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有理想、有责任心、爱岗敬业、锐意创新的青年教师的蓬勃朝气,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稀缺的、需要弘扬的精神。

祝贤骥清老师取得进步!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朱光武(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从事舞台灯光专业的设计者都知道自己是用光在舞台上作画,掌握绘画过程中对色彩、构图、素描三元素的观察分析方法与技术处理手段是用光作画的基本法则。音乐剧《不羁青春》舞台演出视觉呈现色彩丰富、构图平稳、层次分明,充分表明了灯光设计者为体现剧本主题、舞台呈现而准确地用光作画的意图与才能,也是设计者在累积多个学位攻读时所获取的专业理论知识用于创作实践的代表作品。

贤骥清 :舞台光线按其功能可划分为照明光(显现、看见、看清等)、造型光(塑造结构、立体、空间、层次、质感等)、染色光(渲染布景、装置、道具、舞台面等)、气氛光(营造环境气氛、抒发情绪情感等)、效果光(制造光效特技、定点光、专用光等)、装饰光(构成光点、光条、光束、光幕、道具光等)等。其核心任务是在运用灯光设计元素(光量、光强、光质、光区、光角、光比、光色、光影、光变、光效、光景)的基础上,平衡、谐调、配置好上述各种性质光线,做到恰如其分而又悄然无痕的再现或者表现情境时空,这是灯光设计师的真正挑战。

本剧致力于探索几类光线的平衡和设计元素的丰富。譬如,1幕1场“开学典礼”:照明光和环境气氛光的光比平衡;1幕2场“学校食堂”和“校园门口”:冷暖光色分割两个演区,实现光区的分隔和流转;1幕3场“健身房中”:以百叶窗的光影形象作为点缀光和装饰光;1幕3场“明星之梦”:光色的抒情效果和光色的时空转化效果;1幕4场“粉红小屋”:冷暖光色的大小对比和LED灯线的装饰图案光;1幕5场“汽车之歌”:光束激烈变化的摇滚灯光和节奏光效果;2幕2场“天使之歌”:运用追光加强局部补充照明光和基本面光的冷暖、大小对比效果;2幕5场“女孩之歌”:光块图形参与光景营造的效果。

放眼当下,舞台灯光技术发展一日千里,这为灯光设计师提供了强有力的“舞台画笔”。如何既与时俱进又不为技术潮流所束缚,是舞台灯光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音乐剧《不羁青春》

原创:Jim Jacobs & Warren Casey

顾问:王洛勇

导演:Steve Geary 熊梦楚

舞台设计:张弛

灯光设计:贤骥清

话剧《蒋公的面子》

编剧:温方伊

导演:吕效平

舞台设计:魏钟徽 孙渤

灯光设计:贤骥清

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出品

2012-2014年演出于南京、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武汉、美国等地

押沙龙在1966:《蒋公的面子》这部戏,看之前已听过种种……谓神剧者有之,当然他们还会顺便提一句,这戏的表演、灯光、舞美都是不用看的,就看故事。看故事,看题材就好。但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蒋公的面子》第二层的好:两个字叫“老实”,四个字是“各司其职”……戏剧,本该如此。灯光,照亮演员;演员,说好台词;编剧,讲好故事;导演,好好呈现。各、司、其、职。

贤骥清:本剧是在仓促中阅读剧本、构思设计和完成装台的,前后大约十几天。因为并没有“读懂”,所以设计的“并不用心”,好在导演对我很“信任”也很宽容,我也就“放肆”由着性子去“自由发挥”了。坦白地说,灯光很“偷懒”,因为导演心中明了他所着力的重点,所以并不要求灯光去多做些什么,恰好我也没啥“想法”,于是“两得自在”。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灯光设计只求完成三项任务:其一,保证演员均匀柔和的基本照明。因为无论从剧本题材、舞美风格还是演出样式看,灯光没有需要“说话”的场合,也不适合使用“聚光”、“硬光”、“光块”等“表现性”的灯光语汇,于是选择了“重照明、轻造型”的光线对比和“柔光质”的光线质感。其二,依据三个演区(牛棚、方桌、竹椅)分割三个光区。基于该剧舞美“同台多景”的自然选择,同时为了实现三个光区之间既要清晰错落的独立分隔,又能均匀柔和的组合链接,灯光设计为一个“品”字形的光区格局。这一格局从演员调度上而言尚且合理,但遗憾的是对散射光线的控制不够到位,“野光”过多,因此被戏剧批评所诟病——“光散的一塌糊涂”。这是我的失策。其三,通过淡雅朴素光色营造四个时空情境。以灰蓝光色、低流动光位和刻意减弱照明光的方式营造文革牛棚阴暗情境和惊惶恐惧气氛;以暖青色调和伦勃朗光位营造竹林茶座的舒朗情境及轻松诙谐气氛;以紫灰咖啡色调和顶光光位营造“麻将戏”时“一桌四椅”的“吊灯下”光色情境和民国时代气氛;以清澈纯净的靛蓝色光配合斜侧定点暖白光色营造演员演唱昆曲[南吕]一枝花时的苍凉情境和悲怆气氛。

此外,对于该剧的一个核心布景——“对联”,灯光设计也进行了特别处理。为了引导观众视线关注这一“有意味”的画面,强化这一视觉中心,运用成像灯专用光精确切割投射“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的对联,并进行了光斑柔化的细节处理,获得了导演的欣赏和认可,并将之作为“剧首”和“剧尾”的启阖段落。这两句诗词,遂强化成为全剧前后呼应、点题性的视觉符号,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演剧结构和演出节奏的构建。时至现在,《蒋公的面子》一剧获得了出人意料的反响和争议,至于灯光中的一些遗憾,只能对剧组和观众说抱歉了。

朗诵诗剧《军魂》

艺术总监:吴贻弓

导演:崔杰

舞台设计:任洁

灯光设计:贤骥清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演出

2007年演出于上海蓝天剧院

朱光武:有人说舞台灯光会说话,这一点不假,但如何运用舞台灯光的语汇进行表述并非易事。生活中,我们用字、词、句来完成语汇的构成与表达。舞台上,灯光则是在已建立的舞台其它元素(布景、表演等)基础上用色彩、形态、空间等(灯光特有的语言词汇)来构成传达语汇信息,朗诵剧《军魂》做到了。创作者用七彩色调,置定和构建了一道贯穿全剧的“彩虹”,“演说”了一曲军人威严与柔情的颂歌。

贤骥清:“光色”是舞台灯光重要的表现语汇和抒情手段之一,本剧在光色的冷暖、补色、色温、近似色等对比方面进行了探索。该剧由朗诵诗、军列仪式和老战士独诵等十数段串联构成,灯光设计营造了三个时空——建军节的欢庆时空、老红军的心理时空和七段回忆的故事情境时空:欢庆时空着重以金黄、橙红等浓重色彩铺陈渲染建军节的军队威武庄严气氛,以高色温冷白亮光勾勒点缀军功章、五角星等装饰元素;心理时空以深蓝底色光、定点光和跟踪的追光照明光表现;故事时空则以青绿、天蓝、粉橙、海蓝、金黄等七彩色调营造出陵园、战机、军舰、非洲维和军营等环境气氛。本剧对光色运用的思考和心得是:光色之于戏剧情境的情绪渲染、布景层次的立体性塑造和戏剧主题的表达具有特别的力量。

京剧《培尔·金特》

原著:易卜生[挪威]

艺术顾问:刘元声

剧本改编:卢秋燕

导演指导:宋捷 万红

舞台设计:徐国峰

灯光设计:贤骥清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出品

2006年演出于北京大学百年讲堂

伊天夫(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主任):戏曲艺术之美,在于一个“意”的空间创造。戏曲灯光之要,在于通过光、色、影对舞台中的人、景、物以一种“异质同构”的方式进行时空塑造,并在视觉层次感上追求“亮中求色,色中求亮”的平衡,进而助力完成戏曲“意”的空间表达。《培》剧的灯光设计似乎体悟到这种照明光与气氛光、造型光与特殊效果光之间矛盾与平衡的微妙关系。就舞台灯光设计而言,这需要有较高审美造诣的设计师才能去攀登的灯光艺术险峰。贤骥清老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确实都努力践行着自己心中的灯光艺术理想。

贤骥清:本剧运用了多台追光作为移动面光照明的设计手法。作为一出现代性、国外题材的实验京剧,该剧在演出样式、唱腔表演和舞美布景方面进行了多种探索和“叛逆性”的创作。传统戏曲的照明观念,一般讲究“大白光、亮堂堂”,即在假定性的表演情况下,灯光往往可以偏重照明而舍弃情境气氛。现代戏剧的照明理念,往往不满足于此,而是追求照明光和环境气氛光的兼顾。面对这一命题和难题,本剧采用三台面光位的卤钨灯暖白光源追光,通过柔化的光斑和三位追光师准确细腻的手动调光,实现了机动的、精确的补充照明光目的。尽管这一技法并非原创、也不新颖,但是因为精确地配合和操作,的确既满足了戏曲人物充足的照明又兼顾了环境气氛色彩表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柳得安(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贤骥清曾是我的学生和同事,一贯好学上进、学风严谨、工作踏实。他从事舞台灯光事业近二十年,参与了大量的舞台灯光艺术实践,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追求。他能很好地驾驭灯光新技术和新设备,善于运用各种灯光语汇表现戏剧空间,并在探索舞台灯光变化的精确性和节奏性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正如《橘子红了》一剧中,他实践了“灯光变化”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具有““呼吸”节奏的、具有表演能力的“演员”的艺术追求。此外,他在史论研究方面也卓有成果,《民国时期上海剧场研究》、《上海近现代剧场圈考略》、《民国前期上海布景师的缘起和帮派系》等论文在行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对研究上海的剧场史和舞台美术史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贤骥清:本剧探索了舞台灯光“变化”的节奏性。作为现代舞剧,该剧音乐充满动感并且节奏很快,演员的舞台走位和穿插调度极富变化,气场一直在“流动”和“呼吸”。这就要求所有的“光区”和“光变”必须与舞蹈和音乐“同呼吸、共流动”,即如阿庇亚所说的“运动节奏的光是舞台上的灵魂”。为了满足这种“呼吸”节奏的灯光变化,灯光设计依据演员调度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光区、光角、光位等的变化,特别是在变化结构和节奏的起承转合和轻重缓急的错落配置,这次实践的体会是,“灯光变化”不仅应是一阙合辙押韵、平仄顿挫的“诗词”,更应是一个具有表演力、生命力、有呼吸节奏的“角色”。

舞剧《橘子红了》

原著:琦君

舞蹈编导:董杰

舞台设计:徐肖锋

灯光设计:贤骥清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蹈分院出品

2005年首演于上海美琪大戏院

(编辑 常靖雨)

猜你喜欢

光色舞台灯光灯光
水中灯光秀
今晚的灯光亮了天
来一场灯光派对
怎样将舞台灯光的情感色彩融入剧情之中
舞台表演中舞台灯光艺术效果的作用
鸡舍LED光色智能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浅析舞台灯光艺术中的情绪色彩
论述舞台灯光设计中光色的应用探讨
板上芯片集成封装发光二极管的光色检测系统
论舞台灯光的PLC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