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敏性紫癜分型多 中西医结合疗效好

2016-05-14周郁鸿高雁婷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紫癜皮疹过敏性

周郁鸿 高雁婷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常伴腹痛、关节痛和肾损害,但血小板不减少。好发于春季,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7~14岁),发病率为14/10万,男女之比为2∶1。

过敏性紫癜的确切发病原因至今仍未阐明。专家推测,发病诱因可能与感染、药物、食物、花粉吸入、蚊虫叮咬、疫苗接种等有关,鱼、虾、蟹等异性蛋白食物可诱发本病,但以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占第一位。发生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与患者体内的抗体(主要为IgA)发生反应,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激活补体,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及其周围产生炎症,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过敏性紫癜。免疫学已证实,多数患者血清中IgA抗体增高。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发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瘀点、瘀斑或荨麻疹样皮疹等表现,严重者皮肤可出现水疱、血疱,甚至溃疡。好发于四肢伸侧(即手臂外侧、双腿前面),尤其是双下肢和臀部,分布对称,成批出现,容易复发。除了皮肤表现外,过敏性紫癜还可侵犯人的关节、肾脏、胃肠道等,引起复杂的病变或合并症。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特点,过敏性紫癜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皮肤型 亦称为单纯性紫癜,表现为对称性双下肢、臀部、耳后等部位出现紫红色瘀点或瘀斑样皮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或略高于皮面,多数无痛、痒感,皮疹可分批反复出现。如不及时治疗,会使疾病加重,严重者皮疹可融合成血疱,中间呈出血坏死灶,或合并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

关节型 除皮疹外,部分患者出现关节肿痛,疼痛可固定,亦可呈游走性,局部可有压痛、红肿,多见于膝、踝等关节。关节肿痛可反复发作,多可在数月内好转,不遗留后遗症,X线检查多无异常。如不及时治疗,疾病会逐渐加重,B超关节检查可发现关节腔积液,为非化脓性改变。

腹型 此类型过敏性紫癜临床上较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腹痛,位于脐区或腹下区,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可并见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胆囊炎、胰腺炎、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肾型 又称为紫癜性肾炎,亦较常见。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程度较轻者仅出现血尿,较重者尿中出现大量蛋白,伴有水肿、少尿、高血压等改变。紫癜性肾炎大部分是可逆的,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

混合型 2种类型以上并存的过敏性紫癜,被称为混合型。

除此以外,患者偶见有哮喘,声带部水肿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较为罕见。也有并发心肌梗死、肝大、缺血坏死性胆管炎及睾丸出血的报道。

对于过敏性紫癜,中西医均有比较完善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下面分别予以介绍,在诊断、治疗方面,二者可以互相补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

临床表现 发病前1~3周常有低热、咽痛、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不适等症状。下肢大关节附近及臀部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的丘疹样紫癜,可伴荨麻疹或水肿、多形性红斑。病程中可有出血性肠炎或关节痛,少数患者腹痛或关节痛可在紫癜出现前2周发生,常有紫癜性肾炎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时间正常。

组织学检查 可见受累部位皮肤真皮层的小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聚集,血管壁可有灶性纤维样坏死,上皮细胞增生和红细胞渗出血管外。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血管炎病灶有IgA(血清免疫球蛋白A)和补体C3在真皮层血管壁沉着。

在做出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时,应注意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管炎。

1.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仅累及皮肤的血管炎症病变。可伴有不规则发热、肌痛和关节痛等。小腿及足背可出现多形性皮损,尤其是可触及性紫癜样皮疹。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有时可升高;血小板可在急性发疹期降低,血沉增快;血清补体减低,部分患者可测出冷球蛋白,抗心磷脂抗体(以IgA型多见)。

2.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会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黏膜可见出血点及瘀斑,不高出皮肤,分布在全身各处,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减少。

4.急腹症:在皮疹出现前发生腹痛等症状,应与急腹症鉴别。儿童期出现急性腹痛者,要考虑过敏性紫癜的可能。此时应仔细寻找典型的皮肤紫癜,并密切注意关节、腹部、肾脏的综合表现。

5.肾脏疾病:当肾脏症状明显时,应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相鉴别。

过敏性紫癜的西医治疗

病因治疗 近年研究认为,过敏性紫癜与链球菌、幽门螺杆菌、病毒、支原体、药物、食物、虫咬、气候、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积极寻找致病因素,清除或回避致病原,是治疗该病的最佳途径。维生素C、维生素E、芦丁、安络血、钙剂等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一般的抗变态反应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变态反应介质阻释剂、H2受体拮抗剂等。

抗凝、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药物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双嘧达莫、肝素、尿激酶、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严重的有皮肤损害的HSP或关节型、腹型、肾型紫癜,临床常用泼尼松。目前认为,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缩短病程,改善症状,并减少严重肾脏病变的发生。

免疫抑制剂 一般在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重症、急进性肾炎时选用。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霉素、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等。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抑制补体介导的损伤,中和循环自身抗体,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应用于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重症患者。

血浆置换 适用于难治型紫癜、重症紫癜、严重肾功能损害以及急进性肾炎患者。

其他药物 如氨苯砜、达那唑、浓缩凝血因子Ⅷ等。

治疗期间忌食肥甘喉味,辛辣之品,以防胃肠积热;忌食动物蛋白,如海鲜、牛羊肉、方便面(有防腐剂)。对曾产生过敏而发病的食物,如鱼、虾、海味等绝对禁忌。

中医诊治方法

中医学将过敏性紫癜分别归属于“斑疹”“腹痛”“便血”“痹症”“尿血”“水肿”等范畴。患者或感受湿热之邪,搏于肌肤所致;或久病气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于濡养而成;或因阴虚内热,气滞血瘀;或肝肾不足,湿热下注,皆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临床多见于小儿,盖因小儿脾胃薄弱,加之饮食不节,易致脾虚湿困;又因小儿脏腑娇嫩,易感受外邪,邪气入里化热,与湿相合,化火伤络动血而发为紫斑。中医辨证分为风盛血热、阴虚火旺、气虚不摄、湿热蕴结四型,予以不同的处方治疗。

风盛血热型

主证 病情较急,出血严重,皮肤紫癜成片,高出皮面,瘙痒,发热恶风,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凉血。方用消风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阴虚火旺型

主证 紫癜色红,时隐时显。或紫癜消失后仍感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气虚不摄型

主证 紫癜反复发作,遇劳即发,迁延不愈,紫癜隐约散在,色淡红。面色少华,疲乏气短,食欲下降。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 健脾益气,固本摄血。方用归脾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湿热蕴结型

主证 皮肤散在紫癜。伴有腹胀腹痛,或有关节肿痛,口黏口苦,头重身倦,大便黏滞,纳呆,甚则便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化湿热,宁血化斑。方用加味四妙散加减。

在此需要提醒家长,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医不仅仅是起辅助作用;尤其是在治疗单纯紫癜型中,中医治疗有时可起主要作用,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能大大改善紫癜症状。其次,在治疗关节型、腹型、肾型、混合型中,中医治疗也能发挥其特色。因此建议中医与西医协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紫癜皮疹过敏性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不可小觑过敏性哮喘
说说过敏性紫癜
谨防过敏性休克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