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应对春夏过敏来袭

2016-05-14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皮试化验过敏原

过敏是个富贵病

过敏,因其表现各异,病人会求助于皮肤科、呼吸内科、儿科、变态反应科等科室。目前我国还没有人群患病率的确切统计,但越来越多的病人已让医生疲于应对。

据介绍,目前过敏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富贵病”。20%~40%的一生中都曾罹患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婴儿湿疹、接触性皮炎、食物或药物过敏、过敏性休克等,其中过敏性休克是最致命的。据悉,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率约为2%;过敏性休克已经影响到美国人的生活,有1 100万人曾经历过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英国自1990年到2004年的住院病人中过敏性休克发生率增加了7倍,其中因食物过敏诱发的过敏性休克增加了5倍,还未包括急诊病人,并且自1991年以来,治疗过敏性休克药物的处方量增加了12倍。

对过敏误解很多

过敏,又叫变态反应,是身体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由本来对人无害的物质引发。导致过敏的物质,即过敏原,都是大分子蛋白。没有蛋白就没有过敏,但大分子蛋白又是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物质,因而过敏实在是人们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事情。

生活中对过敏概念混淆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一吃辣椒脸上就起痘痘,以为这是过敏,显然不对,这是饮食不良引起的痤疮。喝牛奶以后肚子胀气,那是乳糖不耐受。有人声称对酒精过敏,其实那叫乙醇耐受不良。

过敏原检测,公认只有两大类

假如知道自己对哪些物质过敏,只要注意避免接触这些物质,就不会出现过敏反应。因此,过敏原检测是预防过敏的一个重要措施。

很多人平时只能戴纯金、纯银的首饰,一戴合金的项链,脖子上就会起一圈红疹子。其实这是典型的接触性皮炎,是对合金里的镍过敏。如要确诊,做皮肤斑贴试验即可。具体方法是把直径5毫米的小铝盒(里面是过敏原制剂)贴在患者后背上,48小时后去掉,然后72小时看结果,根据皮肤的反应进行判断。这种方法还适用于染发剂、橡胶、化妆品等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除了皮肤斑贴试验,皮肤试验还包括皮内试验、点刺试验。皮内试验就是把抗原制成液态,在患者皮内注射少量抗原,看反应情况。点刺试验则是在前臂滴若干滴抗原制剂,每滴0.1毫升,间隔1.5厘米,然后用特殊的针轻刺液体浸润的皮肤,不能刺出血。吸入性过敏、食物过敏都能用这种方法检测过敏原。

另外还有一大类检查就是抽血化验,通过查患者体内的特异性抗体IgE来寻找过敏原。其道理在于如果人体对某一种抗原过敏,体内就会产生一种仅仅针对这种物质的抗体,因此最准确。

皮肤试验便宜,所以原则上先做皮肤试验,当作一个筛选的过程;然后依据筛选结果,结合病史,再进一步检查血中的抗体。对于过敏性鼻炎成年患者,一般先开吸入组过敏原皮试,成人要查全套,大约20多项,然后结合病史,缩小包围圈,挑几种抽血查。小于5岁的过敏性鼻炎患儿因为对皮试的承受力差,可以挑螨虫、霉菌、宠物等几种最常见的过敏原查,或者直接抽血化验。

不问病史,直接给病人做皮试有时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对牛奶、坚果、荞麦过敏的病人,极其微量的过敏原进入身体,就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因此,怀疑对这三类食物过敏的人,应该直接抽血化验。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会影响皮试的结果,如抗过敏药会使皮肤反应减弱。因此,皮试前抗组胺药需要停3~5天,全身用激素应停1周。除了药物,皮肤状态、操作是否规范等,都会影响结果。

病史是诊断的基石

治疗过敏性疾病,我国变态反应学科创始人叶世泰教授曾总结了4个字:避、忌、替、移。避,即避免接触导致过敏的物质;忌,不接触或食入导致过敏的物质;替,若对某种物品过敏,找其他物质代替;移,离开导致过敏的环境。可见,找到过敏原是前提。

过敏原之间存在交叉现象。食物之间有交叉,如对开心果过敏的人,对金橘、花椒也可能过敏;食物和花粉有交叉,如对蒿草过敏的人,也会对梨、桃、荔枝、龙眼等水果过敏;花粉之间、不同霉菌之间都有交叉。因此,查清过敏原,能让病人形成必要的防范意识。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病人过敏原会增多,而有的人则会自愈。例如对牛奶、鸡蛋过敏的小儿,随着胃肠道免疫力和屏蔽机能的完善,就有可能自愈,能够进食鸡蛋和牛奶。所以,过敏原检测要根据病情定期复查。

诊断过敏原,需要将病史与皮试、抽血化验结果结合起来综合判断,而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病史。病人就诊时要尽量给医生提供线索,就像警察破案时排查“嫌疑犯”一样,回忆发作时的症状、持续时间、季节性、场合、天气等情况;如果与食物有关,要说清进食后多久发作,是否运动;等。先找出相关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化验检查。如果不明确线索就盲目检查,查找的方向错了,结果肯定不会准确。

曾接待过一位东北病人,他在当地医院做了皮试,结果20多个红包各个远大于3×3毫米,而且都带红晕。于是,医生告诉他鸡鸭鱼肉不能吃,大米白面玉米等粮食也不能吃了。结果,这个病人几年来只能把土豆当主食,副食是盐水煮白菜,连酱油都不敢放。来的时候整个人面黄肌瘦,已经出现了营养不良。其实,这个病人对这些东西都不过敏,只是皮肤反应性太强,造成了假象。所以,在给病人解释皮试结果的时候,一般不要说“阳性”“阴性”,而是说有反应、没反应、反应多强,以免误导患者。

另外,抽血也应该先过筛,查吸入组过敏原或食物过敏原两大类,看结果再细查。血液化验也有各种组合,如尘螨组、树花粉、杂草花粉、牧草花粉等,多问一句病史,就能给病人省不少钱,千万不能做撒大网似的检测。

猜你喜欢

皮试化验过敏原
煤质化验中减少误差途径和方法
铁矿石化验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查出过敏原 预防过敏反应
铁矿石粒度与化验环节的关系探讨
基于个人数字助理的皮试信息核查功能优化
澳大利亚发布强制性过敏原标识问答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关于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探析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注射青霉素前为什么要做皮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