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2016-05-14孙超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细节美的材料

孙超

西晋陆机在《文赋》中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形容世间美文内容丰富、形象丰满,而在今天,“丰富”成了高考作文所要求的发展等级之一。具体指: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如何才能使作文内容充实、形象丰满呢?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精神紧张的高考考场上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对此,每个同学都不应该心存侥幸。仅依靠应试技巧和临时拼凑绝不可能实现作文内容的丰富充实,那必须要经历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训练才能做到。一般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孟子学富五车,曹雪芹通晓百科,莎士比亚博学多才,莫泊桑词汇惊人……这些都不是只靠聪明就得来的,而是长期积累和训练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养成并保持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可以准备一个积累本,随身携带,随时记录下阅读各类文章或者参与各类活动时见到的精美词句、典型事例,还可以记录脑海中忽然闪现的灵感火花……具体操作方法因人而异,没有定规,只要有效就好。

其次,积累时要特别注意分门别类,合理排序。将相似相关的内容合并同类项,为不同的内容建立各自的目录,以便将来检索引用时更快捷。很多同学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本来记得的材料到使用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等到事后看到他人的旁征博引竟然大多是自己知道的材料,心中懊恼不已。这主要是由于最初积累时没有“标记编码”所致。

再次,日常要多做一些“唤醒训练”。通过一些模拟写作的训练,在脑海中搜索相关素材,尽量把脑海中“标记”过的素材都找出来,找得越齐全越好。在搜索找寻的过程中还可以再进行分类编码和合并同类项,并不时补充新材料,如此反复不止,自己的材料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有条理,便于搜索使用。

最后,写作时使用材料的原则,要切记如下几条:

一、材料要尽量丰富,论据要尽量充实,但切忌简单堆砌。要用心安排好所有材料的排布顺序,通过过渡文字将不同的材料衔接起来,力求过渡自然,语脉流畅。

二、所有的材料都要中心统一,能够典型、充分地证明所要证明的论点。不能为了追求丰富而使用指向不统一的材料,也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或者炫耀学识而使用标新立异、可能引发歧见或争议的材料。

三、要努力挖掘材料的深刻内涵,深刻剖析事例中人物的思想根源,使事例能更透彻、更准确地证明文章所述观点,这样就能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满,意境更加深远。

四、材料的安排要有一定的离散性,尽量涵盖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等多样性的事例,以此来更好地证明文章观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

五、如果在考场上一时间实在想不出更多更好的材料,要沉着冷静,学会活用已有材料。常见的方法是根据观点展开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多角度联想等,将已有的材料活用一下救急。这就又说到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身边的人和事物,这样到了举例的时候才能根据其特点挖掘出新的角度以达到活用的效果。

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下面以两篇话题作文作为范例。第一篇话题是“美与人生”,第二篇话题是“美与细节”。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大量引证和例证,广泛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名事名著名言,将大量的中外作品、诗句巧妙地化用到文中以表达主题。第二篇文章在题记部分还将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进行了改写化用。两篇文章都展现出作者丰富的积累、广博的涉猎,那些信手拈来的中外名句和丰富意象,不但使文章做到了“材料丰富,论据充实”,也达到了“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的效果。再加上那些优美的比喻、严整的排比、生动的拟人、丰富的想象……更使人读来感觉美不胜收。通过这两篇范文,我们可以体味到广泛运用材料使文章内容充实丰满可以带来的明显的加分效果。

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对于我,这是一种美的极致。

或许人生需要从大处着眼,但美,却应在细节里寻觅。

美是维纳斯,一双断臂勾勒了多少奇妙的幻想;

美是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曾令多少人神往。

美是荆棘鸟,只为它被刺穿透时动听的歌声:

美是火凤凰,只因那无悔的涅槃和烈火中的永生。

细节之美,源于对生活的感受。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是淡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坦然;只因“记得绿罗裙”,便有“处处怜芳草”;只为“一点浩然气”,便起“千里快哉风”……

心事浩渺连广宇,于细节处将美寻。

世间万物,感动我们的,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点缀在事物身上的一个个细节。

惯看菊花,看到它们虽死犹不肯凋零时,我感动;熟知火狐,当它们为求独立狠心将孩子赶出家门时,我心碎;不经意间,忽觉母亲银鬓霜发,朱颜辞镜,我热泪盈眶……

人生是另一种形式的美,需要各种细节的点缀丰富。

痛苦是细节,没有了它,生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伤害是细节,没有了它,我们就无法感知关爱。

奋斗是细节,没有了它,生活就如一潭死水了无生趣。

感恩是细节,没有了它,世界就没了真情……

细节本身就是美,它丰富了我们的心灵,陶冶了我们的性情,提升了我们的人格魅力。

我们不能抛弃生活中的细节,然而,我们也不能过分执着于细节,就像面对一张带有墨点的白纸,我们不能只注意墨点而忽视白纸的存在。

成功是令人欣喜的,是美好的,它的美不只是一个结果,更在于无数个细节组成的过程。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没有奋斗过程中的各种细节美,也就不会有最后的美丽。

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这样一种由细节彰显的美,怎么会不是美的极致呢?

风荷暗香,红杏碧柳,春意正浓,这是美;

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这也是美。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千里鹅毛相送,这是美;

慈母银针,临行密缝,执手泪眼蒙咙,这也是美。

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点滴藏美真情。细节之美,人生胜似踏雪飞鸿。

美在人生 一考生

少年歌美高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寻美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老年与美诉衷肠,把盏人生,美在心中藏。

——题记

美是徐志摩的那片雪花,在天地间自由地飞翔,描摹着人生的希望。

美是纪弦的那片槐叶,薄如蝉翼,沾着故乡的泥土,带着淡淡的忧伤,倾诉着人生的过往。

美是柯尔庄园里的野天鹅,是纪伯伦旷世辽远的歌,是心灵无尽的畅想,是人生珍贵的收藏

当“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随着高山流水的曲声萦绕在你的身旁,这深邃的美已为你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

当你面对“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之景轻吟“暗香浮动月黄昏”时,轻盈曼妙的美已为你的人生增添了一丝清凉。

我们生活在美中,美装点了人生!

凄美!后主凭栏,姜夔欲寄,乐天的谪思,屈子的遗恨,如丝,在人生的血脉里游走,诉说着人生中的忧伤。

壮美!若虚揽月放歌,东坡对江长叹。那“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诗句,如水,荡涤了无数人的萦怀。

绝美!放翁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咏叹指引了万千人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

易安的流水落花,稼轩的茅店社林都证明:美,为人生导航!

一路徘徊,在人生长河中,河水切割着堤岸,一朵朵美的水花便盛开在青色的石沿处。

一路奔涌,卡西莫多丑陋的面孔下藏着一颗真善美的心,心灵的美丽照亮了他的整个人生。

一路东逝,人生不是周而复始的爱与忧伤,而是一次从天外到达地球的滑翔,一瞬,已过万水千山。

少年有清新的美,“灯下白头人”也有迟暮的美;金榜题名有欣喜之美,“采菊东篱下”也有淡然之美;金戈铁马有雄壮之美,“漫随天外云卷舒”也有宁静之美。

世界上不缺乏美的事物,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拥有一颗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心,你就会发现生活的美。

美,贯穿人生,给人生以绿色的生机,给人生以不老的希望;美,砥砺人生,使人生之河曲折萦回;美,升华人生,使人热爱美,追求美,强摇劲橹,勇往直前。

人生因美的装点而更加多彩,美因存于人生中才更有内涵;

人生有美的导航才显得深远,美有人生的映衬才永不黯淡。

人生,恰如泰戈尔所言:“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我相信,人生即美,美在人生。

猜你喜欢

细节美的材料
打破平衡
可爱的小瓢虫
美的校 美的人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