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语文课堂朗读能力的培养

2016-05-14王亮

关键词:朗读教学中学语文能力培养

王亮

摘要:所谓朗读的技巧,正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它将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有利于开发右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己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能改变学生的性格。

关键词:中学语文;朗读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56-1

经过10年的课改,重视课堂朗读早已成为语文界的共识,而且卓有成效。但是我听过、看过的一些同仁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课文朗读这一环节上,许多人还不够重视,往往讲的过多,朗读却不够,即使有朗读,也很少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其实,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及语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来说,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堂朗读能力呢?课堂教学指课的组成部分、联系、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要重视朗读的作用

古人云:“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前人很早就告诉了我们最简单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师要对朗读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可是由于考试对朗读考得比较少,很多教师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对于朗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朗读训练切实重视起来,把教学大纲关于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尽快从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读书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二、朗读的过程要循序渐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明确地指出:“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显然,这已为我们清楚地指出了朗读教学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切不可“跳跃式”发展,因为,这三个要求不能分割,而是一体化的,当然,相对而言,用普通话“正确”朗读是一种基础要求,而“流利”和“有感情”则是进一步的要求。朗读教学第一步要正确、清楚。我们马口人在说普通话时对于平舌音和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和后鼻音总是分不清,也读不准,学生朗读时一听就带有很重的方言音,因此我在朗读教学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运用普通话发准字音、清晰响亮,尤其要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和后鼻音。另外要求学生朗读时不要随意改字、改词、添字、减字、颠倒等。朗读教学的第二步要流畅。在训练学生朗读时,希望学生能做到不结结巴巴、语速恰当、语气流畅,能恰当地把握作品基调。朗读教学的第三步要读出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时,能够自觉地通过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生动、形象地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热爱生命》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教的:初次读,要求学生读得正确响亮,并注意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和后鼻音,初步感知课文;再次读,读得流利,教师示范,学生学读;第三次读,读得有情有境,听录音并老师示范,学生试读,体味文中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其表达出来。

三、朗读训练的形式应灵活多样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了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方法,如教师范读、录音范读、提问接读,学生试读、范读、领读、仿读、接替读、轮读、齐读、分角色读以及全篇读、分段读、重点读等。除了这些传统的朗读教学方式,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朗读教学服务。我们现在的一些农村中学也配备了一两个多媒体教室,它不但可以进行录音范读,而且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展现出动态画面,学生通过眼观耳听,能够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用多媒体进行朗读教学不但使学生学有标准,更让学生学有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四、朗读的评价要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农村中学的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水平不够自信,不敢放开口读,因此,我们教师更要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朗读的兴趣。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除了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肯定,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也可以鼓励同伴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首先,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评价。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你认为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教师要注意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引导、组织他们参与评价、发表意见,在评价中帮助别人、完善自我,从而通过评价,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发展功能。

但评价要“因人而异”,如平时胆小害羞的人终于“登台亮相”了,应迅速给予鼓励性评价;而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应在指出其优点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

五、组织多种形式的演讲训练和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朗读活动

农村的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不能光靠课内练习,必须辅之以多样化的课外朗读活动,如组织学生经常收听广播、看新闻,组织讲演会、诗歌朗诵会等,使学生通过朗读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朗读的意义,并从中受到实际锻炼,提高朗读能力。

当然,朗读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仅是我个人的见解,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及时评点,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指导与控制,真正地做到“以读为本”,就一定能让学生的语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中学语文能力培养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