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习作散发泥土的芬芳

2016-05-14李军成

关键词:整合习作

李军成

摘要:小学生习作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整合农村乡土资源,让学生的习作呈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习作散发泥土的芬芳。

关键词:习作;农村乡土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54-1

一、整合农村乡土资源,让学生习作散发泥土的芬芳

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按理说都会像少年闰土那样“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可现实却不是这样。许多农村学生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实感,写不出家乡的美丽风光,写不出善良勤劳的农民形象,写不出纯朴浓郁的民情风俗,语言干巴无味,情思不见踪影。农村有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有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这些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如何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从而达到作文育人的目的呢?

新课程标准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强调小学生习作是自己的事,不是别人强迫去完成的一项苦差事。这就要求我们肯定学生的人格自主,承认习作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差别,发展个性,关注学生个体感受,即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因此,还学生自我表达交流的充分自由,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自己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只要自己认为是精彩的即可。

让学生习作散发泥土的芬芳,就是让学生的习作属于自己,让学生的习作呈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习作伸向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开放学生的心灵,开放学生的生活空间;习作使每个孩子充满自信,释放学生习作的欲望和创造的潜能,“我手写我心,我言抒我情”,还学生习作的自信,给学生习作的自由,让学生享受习作的快乐。

二、整合农村乡土资源,让学生习作写出自己的生活

1.刨泥土之根——我手写我口

习作是学生自由生活反思的历程与结果,是学生分享喜怒哀乐的历程与结果,是学生创造自己的个性文化的历程和结果。如果说习作是一扇心灵的窗户,教师就是一位打开这窗户的使者,让阳光、空气、自由充满每个学生的心房。

开放学生的心灵,首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格尊重、极大的信任与肯定。学生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有他们自己的“法则”。他们是在实践生活磨炼中,在与人的交往中、碰撞中逐渐成熟起来。在他们的每一成长阶段中,应该放手让他们自主思考、自圆其说。其次,我们在让学生习作时,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平等、和谐、自主、自立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做到怎么想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

2.嗅泥土之味——我口道我情

(1)联系生活,培养习作兴趣。

田野风光、自然景观、农家新居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田野环境是农村学校小环境的扩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春天带学生到田野寻找春天,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夏天,学生去小河游泳嬉戏;秋天,带学生到果园体验丰收的喜悦;冬天,学生在村前屋后打雪仗……总之,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一草一木,看到这一切,他能没有想法,能无话可说吗?

(2)再现生活,提供习作情境。

如写“参观”,我先带领学生去参观我镇苗圃示范园,回来后启发学生把自己参观到最高兴的事说出来。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参观中最高兴的事写出来,介绍给其他班级同学。同学们马上进入写作状态,很快就成文了。无论写生活习作、写看图习作、扩写、续写、转述,我均把握一个原则:学生如果胸中无成竹,则不强其所难;写必有情可抒、有话可说,并且尽量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写特定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乐写、想写。

(3)点击生活,写实用化习作。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需要。”这“需要”可以是和别人沟通、言语交际的需要,可以是渲泄情感的需要。需要能让学生懂得习作的意义,明确习作的要求,从而激发习作动机。习作的实用范围是很广的,写有一定格式的应用文是实用的需要,写没有格式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实用的需要。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做两方面的尝试,一方面要为应用文训练提供实用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写请假条、借条,丢了东西写寻物启事,捡到东西写失物招领启事……让学生在交往中运用应用文,提高习作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习作去反映生活,达到习作与社会实践互动,让学生从中感到自己在为需要而作,习作是自己的一种不可少的需要。

(4)开发学生在习作中创造的思维。

学生的想象力就是创造力,我们千万别折断学生充满想象力的翅膀。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旺盛,头脑中有许多新鲜、奇异、与众不同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形象。农村很多邻里的交往乐、乡情美、婚俗寿礼,建房上梁、过年过节,通过小作者的采集、整理,作文就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三、整合农村乡土资源,让学生习作闯出自己的天地

农村的学生并不笨,只要教师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他们一样能把作文写得立意新颖、有声有色,形神兼备。今天的农村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来平淡的农村生活中发掘出他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农村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来单调的农村生活中体验他们的启示与波澜;也不是农村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老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中浪花的方法。

因此,我们只要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整合农村乡土资源,让习作属于学生自己,让田园生活进入学生的作文世界里,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当农村孩子们的作文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时,作为农村教育者的我们才会在花丛中笑得更灿烂。

猜你喜欢

整合习作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习作展示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