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语文选修模块教学方法之我见

2016-05-14谢静

新课程·中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联探究性新课程

谢静

高中新课程语文教材中的选修模块具有内容丰富性和功能多样性的特点,是高中新课程的亮点和实施难点。选修模块顾名思义,就是供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的知识模块。选修模块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如何有效地进行选修模块教学是值得当今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现就笔者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之部”内容采用的几种方式与同行探讨。

一、科学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展开诗歌专题研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特定学习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

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而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题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之部”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指导学生学会鉴赏品评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这一板块的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个人情趣及独特才能,将语文教学的实用目标与长远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置集中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有情感、主旨、意象、意境等,形式上有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及语言风格等。在组织学生学习“诗歌之部”前,教师可以用一到两堂课的时间向学生做系统的诗歌鉴赏知识讲解,让学生对自己将要研究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以教材为依托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事实上,“诗歌之部”每个单元的“赏析指导”部分已经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指明了方向。“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可以将某一历史时期的诗歌作品或是诗歌巨匠作为研究对象,如教学《旅夜书怀》时,可以指导学生探寻杜甫的生命轨迹,探究他情有独钟的沙鸥这一意象,让学生真正读懂杜甫,理解他作品中的“沉郁顿挫”。“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指导学生研究诗歌作品中的景情关系,发现规律,学会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可以由学生自主设置炼字题,通过探究学会遣词炼字。

必修模块阶段很多教师总是担心学生不去学、学不会,不愿意放手,选修模块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理利用比较阅读法,强化知识迁移,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在必修教材所学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教师在选修阶段可以将必修与选修教材的篇目进行对比阅读,也可以引进一些相关的课外篇目,组织对比阅读。

如,教学姜夔的《扬州慢》时,可以选取必修教材中柳永的《雨霖铃》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展开比较阅读,从意象、抒情手段等角度入手,让学生求同存异,感受不同婉约词人的词作风格和表达特点。在教学周邦彦的《苏幕遮》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梦入芙蓉浦”一句的深意,可以选取当代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明白两首诗中的意象连接了不同时空的相同情感,比较阅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意象在诗歌中发挥的作用。

合理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梳理起来,帮助他们探寻诗歌阅读的规律和方法,学生也能够在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中充分利用课内所学,完成知识迁移,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古典诗歌阅读中最难分析和把握的便是情感。运用比较阅读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古人思考问题的特点以及表达特点,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诗歌作品的情感。

三、适当加入语言表达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要实现课内表达导练与学生生活表达的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境表达的能力。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也可以加入语言表达训练,组织学生写主持语、发言稿、微博等,激励学生自主发现教材的亮点,生发于教材学习的表达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达激情。

值得一提的是对联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在组织《蜀相》一诗学习时可以将南阳武侯祠的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介绍给学生,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光辉业绩,既对学习《蜀相》一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素材。同时,因为这副对联是嵌数联,出句嵌入了从一到十全部数字,也激发了学生自己创作对联的热情,有的学生还在课外组成了写作对联的课题小组。教师可以在每单元学习后,指导学生以写作对联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所学诗歌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四、加强学科联系,实现多元化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诗歌本是用于歌唱的,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尽管我们无法直接聆听古人的歌唱,但诗歌音乐性却是不容忽视的。现在的学生多才多艺,他们对于音乐的热爱是执著的,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当今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音乐这一诗歌最不可或缺的因素,鼓励学生为诗歌作品配乐,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歌曲展开探究性学习。除了音乐,绘画、舞蹈、课本剧等形式都是能够很好地还原诗歌作品的方式。

高中新课程语文教材选修模块更加重视学习过程。教师应当站在激发学生研究探讨兴趣的高度组织教学,探索一条务实高效的教学之路。

猜你喜欢

对联探究性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