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是谁的事

2016-05-14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合川美国大学心理素质

近期有两则关于考试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第一则是今年成都有一位名叫毛峥的考生自学11门AP课程(由美国大学理事会主持,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使在高中学习阶段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先修部分美国大学基础课程以获得美国大学学分),而且全部满分通过,这也是今年成都通过AP课程最多的考生。AP课程总共有37门,除开一些语言学课程,中国考生能参加考试的有18门,毛峥现在正在准备另外3门AP课程,所以最终他通过的课程总数可能会达到惊人的14门。目前他已被卫斯理安大学、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录取,这两所学校都给了他全额奖学金,金额分别达到130万、200万人民币。对于这样的成绩,毛峥说原因是“多读书”。毛峥对于各种教材的学习也不是一概而论,比如他会在前100页采取一种方法,如果不合适就换另一种方法。

第二则是重庆合川区合川师范附小语文老师罗晓艳,为了激励念高二、心理素质较差的儿子,44岁的他时隔28年后重拾课本,提前儿子1年,报名参加今年高考。罗晓艳想让儿子明白:“我一个丢掉书本28年的中年男子都有勇气再次面对高考,你一直念了18年的小男子汉难道会怕这点小困难?”

述评

首先,我们不得不对两则新闻中的人物——学生毛峥和父亲罗晓艳表示由衷的敬佩,前者学习能力惊人,后者父爱满满感人。两则新闻除了新闻人物所在地临近,其他并无联系,之所以将这两则新闻放在一起来讨论,主要是因为这两者让笔者不禁在思考一个问题:学习是谁的事?

不可否认,父亲罗晓艳的行为是伟大的,想必大多数家长是做不到的。他践行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准则,给儿子树立了一个有力的榜样。但是这样做,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儿子”来说,到底是激励多于压力,还是压力大于激励,还是个问号。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学习毕竟是儿子的事,需要他自身通过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绩,父亲罗晓艳这种行为有情感绑架的嫌疑。

相对而言,新闻中的毛峥言谈中透露出的理性和自主更让人赞赏。他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会自己选择学习的教材,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法,而且他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也一定具备了刻苦的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而这种状态一定不是外在力量的逼迫所能达到的,一定有他内在的驱动力量——这是我的学习,这是我的人生,我做主。这种内在的驱动力量正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所缺乏和难以培养的。

猜你喜欢

合川美国大学心理素质
合川脱险
他笑了
躬身践行修己身:从留美文科博士到美国大学系主任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美国大学课堂教学观察及启示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