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网自动化及其三遥功能的实现探讨

2016-05-14洪海强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分站用电配电网

洪海强

摘要:配电自动化在我国兴起时间较短,主要是为了满足电力用户大范围增加的情况下用电安全以及用电质量要求的提高。配电网自动化主要依靠计算机通信技术,对配电网整体进行数据采集、监控、调整,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三遥功能。文章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整体设计以及其中三遥功能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三遥功能;用电安全;数据采集;数据监控;数据调整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5-012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5.061

我国自1998年起,对城市及乡镇供电质量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规定中小城市供电质量指标中必须达到99.9%以上的可靠率,对于大型及超大型城市市中心的供电可靠率必须达到99.99%及以上以及98%以上的电压合格率。在该标准下,各地用电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用电安全性大大提高。

完成该项指标主要通过对配电网施行自动化改造来实现。所谓配网自动化,是指在当前的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配电网采集到的在线及离线数据、用户终端的各项数据、配网数据以及其他的诸如电网设计结构、电网覆盖地及周围的地势地形图等数据进行监控、分析等信息集成手段,从而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的监控和实时调整。

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亦称分布式电网自动化系统,即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DAS)的整体架构包括层以及管理层两个部分。配电基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配电网内各类运行数据的采集、状态参数的监控以及突发故障的分析处理,主要构成包括三部分,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系统以及输配电SCADA系统。管理层主要实现对输配电的管理、电量计量、工程管理等多种高级应用。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正常参数运行时,可依据配网的实时工况数据进行优化调整,实现配网的更优化运行;当配网运行参数出现异常时,该系统能够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快速定位故障段以及故障原因,对故障段实现快速隔离处理,有效实现对停电面积的控制,避免对非故障区域的居民用电造成困扰;还可根据用户负载,实现对配网内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有效补偿,提高配网运行经济性和配网内设备的利用率;可实现对用户用电量的远程抄送,节省大量人力,同时提高了准确性和企业效率,同时也方便了用户的智能用电。

2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在对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1)系统化原则。对配电网设计进行统一、系统的规划设计,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信息孤岛现象,确保系统设计的效率,避免浪费资源;(2)硬件、软件层次清晰。明确划分软硬件层次,确保系统可用性、外接扩展性;(3)冗余设计理念。确保系统在某一部分出现问题后,有备用部分可以进行替代,提高系统的可靠性;(4)标准化设计。采用国际通用设计标准,以确保系统的接口通用性;(5)信息综合性。综合考虑地势、地形以及用电负荷分布等数据,进行系统结构的设计;(6)确保所设计系统可与现有自动化系统进行集成处理。

3 自动化系统设计及三遥功能实现

3.1 主站系统设计

图1为主站自动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图。主站硬件系统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1)数据服务器(Data Server)。该部分是硬件系统的核心,其构架应当采用冗余设计进行,通常设计两台服务器,一运一备,当运行中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启用。通常有两种配置方式,即双服务器镜像布置、双服务器共享硬盘的配置方式。两种方式都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保证服务器运行的可靠性。(2)Web服务器。主站一般采用Web服务器形式与MIS接口。Web服务器从DAS接收实施数据,形成实时数据库,向MIS提供配电网运行信息。Web服务器同时又是MIS的组成部分,MIS中的所有节点上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标准的Internet浏览器访问该服务器,获取配电网运行的信息。(3)其他部分。主要包括配置工作站、数据接口系统等。

三遥功能的实现:(1)通过调度数据网,实现数据的调取,并在服务器中进行处理;(2)通过SCADA系统实现数据的下达与动作指令的实现;(3)通过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上传。

3.2 变电分站系统设计

图2为变电分站设计硬件配置图。该分站顶层设计为分站系统,采用站内服务器,利用LAN网及WAN网进行数据的上传下达;联合站内RTU系统、馈线环网柜DTU等共同构成该变电分站自动控制系统。

三遥功能的实现:(1)站内数据通过各数据终端进行采集,并利用OPM系统进行站内数据汇总;(2)站内服务器实现数据的站内处理;(3)通过WAN网实现数据的上传;(4)对WAN网发送数据进行通讯协议转换、数据分析和处理,并通过OPM向站内发送指令;(5)控制开关量的变化,实现对动作指令的反馈;(6)实现对站内状态的实时监控。

3.3 通信系统

图3为通信系统设计示意图。该系统是连接主站与调度、分站与主站、用户终端与分站之间的通信通道,也是实现三遥功能的通道。该部分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血管,要求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与性能指标。由于配电网的复杂性以及分散性等特点,采用单一的通道进行通信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图3所示的通信网络中,采用了电力专用网络与公用GPRS网络混合设计的通信组网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4 深圳配电网改造实例

深圳供电局通过对辖区内电网进行自动化改造,初步建成了具有高度自动化水平以及先进的运行管理能力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大大提高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有效地控制了电压合格率以及相应的线损率等主要指标。该项目目前已建成处理能力达到80万点数据处理能力、功能齐全的主站系统,并利用冗余理论进行容量设计,可满足未来深圳市8~10年的电力负荷增长,同时利用光纤、中压电力载波以及无线GPRS等三种方式进行通信建设,建成了以GPRS(73%)为主要通信方式,光纤通道(25%)为辅,载波通道补足的基本格局。此外,在对终端产品的选型过程中,严格遵循三性四统一的总体原则,即终端产品可靠性、可后续拓展性、后期可维护性,遵循结构、尺寸、配置以及接线方式四统一的原则,以保证系统硬件的质量。建成的系统由自动化平台、配电SCADA系统、馈线自动化以及仿真分析软件等功能构成,对故障的及时定位和隔离恢复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各类仿真分析及统计软件的功能充分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可靠性。此外,基于GIS的配网功能对于三遥功能的实现有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用户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用电可靠性大大提高。

5 结语

本文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其中着重分析了系统构成中占较大比重的主站硬件系统设计、变电分站硬件系统设计以及通信网络组网方式的设计,并对其三遥功能的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能够为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和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曾江,刘刚.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11).

[2]韩国政,徐丙垠,索南加乐,等.基于IEC 61850的配网自动化通信技术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2).

[3]毛弋,蒋盈,李宝玉,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3,(4).

[4]冯利伟,马永红,王一蓉.EPON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0,(4).

[5]张岚,高鹏,王澄.南方电网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J].电力系统通信,2010,(11).

(责任编辑:秦逊玉)

猜你喜欢

分站用电配电网
用电安全
佩雷兹获赛季个人首个分站冠军——2022 F1摩纳哥大奖赛
用煤用电用气保障工作的通知
用电安全要注意
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网数据传输保护机制
配电网不止一步的跨越
圆月前的战役 2015长城润滑油CTCC 中国房车锦标赛第六分站
出诊量指标对院前急救业务的指导作用
基于CIM的配电网线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