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作用

2016-05-14李守和都钧

吉林农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重要作用新时期

李守和 都钧

摘要:近几年,在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出台的关于农业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中,都在反复突出强调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这充分表明,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提速期,发展保护性耕作新技术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站位更高的全新认识和深入领会,并全面推广这项技术。

关键词:新时期;保护性耕作;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 S345;S233.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15

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现有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完善和改变,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和应用面积的扩大,还将直接影响农业机械装备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化肥、农药投入品减量化使用意识,加快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粮食生产成本的降低,增加先进农业科技标准化的广泛应用,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

1节省生产费用,降低玉米生产成本

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正在遭遇着生产作业成本费用高、玉米收购价格低的双重挑战,玉米生产经济收入在不断下降;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农业经营者必须想办法解决的问题。而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可以降低玉米的生产成本,抵消或弥补玉米收购价下调带来的减收。农作物收获后采取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在播种前不采取任何方式进行农机作业整地,使农机进地作业次数减少了3次以上,仅每亩节省农机生产作业费用就可达50多元,加上减少玉米秸秆处理用工,每公斤玉米可以降低生产费用0.2元,基本相当于玉米收购价下调比例。

2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把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既是农业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发展,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屏障”。农作物是绿色生命,农业生产本身就是固碳过程,发展保护性耕作,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是玉米根茬固土、秸秆覆盖地表面有利于减轻风蚀、水蚀;深松起到了蓄水保墒、提高抗旱和固水能力的作用;由于农机作业次数减少,减少拖拉机燃油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3对促进粮食持续增产有重要作用

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方面考虑,我国推广的任何重要农业技术,必须有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持续提高。从长春市正常年景来看,可增产7%~8%。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产量的潜力非常大。当然,秸秆还田培肥有机质的时间是较长的。

4对中高端农机产品需求具有引领拉动作用

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是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等科技含量高的中高端农机具,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作业的农机产品会产生比较多的需求。据2015年国内主要播种机企业市场销量统计,全国共计销售免耕播种机超过5万台,在全国播种机市场份额中占一半,免耕播种总机销售额突破5亿元。免耕播种机保有量的逐步增加,使我国播种机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产品正在实现升级。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农”一体、与“工”相连,也调动了农机制造企业等部门研发生产保护性耕作农机的积极性,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机具产品供给速度在加快,对带动和扩大今后一个时期农机产品新消费、推动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发展都表现出积极的作用,具有“农工”共赢的良好效果。

5对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业部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密切相关联的,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实现这个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少动土,保墒作用好,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资源,减少或控制人工灌溉用水量;在“两减”方面,通过秸秆覆盖还田,培肥地力,可以逐渐减少化肥施用量;尤其是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使大部分秸秆得到很好利用,为破解秸秆焚烧这个社会性的突出难题,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可使我国农业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6抗玉米倒伏作用明显

玉米倒伏是玉米生长过程中不同程度遭遇的自然灾害,因此防止玉米倒伏是关系着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近几年对推广保护性耕作玉米受灾倒伏程度的测查分析,采用保护性耕作宽窄行休闲种植模式的,均表现出比较好的抗倒伏作用。参照玉米植株倒伏倾斜度大于45度作为倒伏指标,经实地观察,在抗风中,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方式的,比其他方式玉米倒伏表现出倒伏倾斜度小一个指标级别,至少使玉米减少损失超过9% 。同时,可以看出应用保护性耕作方式的相当一部分是茎倒,而不是玉米根倒,玉米植株自我修复直立能力比较强。

发展保护性耕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要充分认识推广并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农机全行业统筹规划,机艺融合,精准发力,不断创新,加强供给,做好服务,久久为功,就一定会使保护性耕作成为引领和带动农机化转型升级的一个新动能,最终实现多赢局面。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重要作用新时期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要点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浅谈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