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2016-05-14通化县新农村办

吉林农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保洁员全县整治

通化县新农村办

通化县辖15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共159个行政村,农村人口16.2万。近年来,通化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新农村办的精心指导下,以“争做全国模范县,努力让全县人民过上好日子”为目标,经过大力度推进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持续不懈推进,全面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县按照“先搞好基础设施,然后治理农村环境,再美化提升农村田园景观”的三步曲的工作思路,持续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第一阶段:(2008年~2011年)坚持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县在进行环境建设的同时,以打造达标村、先进村、标兵村为抓手,以创建四个类型标杆村为依托,以“三化五到位”,“六化、七个一”建设为核心,在全县开展了环境建设与综合整治。第二阶段:(2012年~2013年)以农村垃圾生态化处理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工程。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彻底解决农村垃圾、污水及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改变农民传统卫生习惯,在新农村建设基础上,我县紧紧抓住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体推进县的机遇,投资1.4亿元(其中国家投入1.1亿元,我县投入0.3亿元)在全县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现已全部完成。不断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探索农村垃圾“户定点、屯分类、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态化处理模式。第三阶段:(2011年~2014年)以国家生态县创建为中心,着力建设美丽乡村。2011年,我县提出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实现争创国家级生态县的目标,深入实施了“八大工程”,即清水工程、蓝天工程、家园工程、清洁工程、宁静工程、青山工程、生态产业工程、生态安全工程,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4年12月31日通过国家验收,我县现已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第四阶段:(2015年~2017年)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在不断完善创建工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环境建设成果,持续完善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体制机制,大片区推进美丽乡村创建,突出绿色转型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力争2017年通过国家验收。

全县经过四个阶段的农村环境整体推进建设,共打造新农村建设标兵村37个、先进村63个、达标村59个,打造美丽庭院7924万个、干净人家9395个,建设休闲景点198处、宜居村庄104个,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提升。荣获了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我县英额布镇、快大茂镇赶马河村被农业部办公厅确定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镇)村”;快大茂镇赶马河村、东来乡鹿圈子村、大安镇水洞村、兴林镇曲柳川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鹿圈子村还被评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

二、强化保障措施,为农村环境整治奠定坚实基础

新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不断创新思路,建立健全机制保障措施,坚持抓典型、抓投入、抓帮扶、抓管理,推动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实现突破。

(一)领导重视,强势推进。多年来,通化县几届班子本着“不变频道、只作微调”的工作理念和秉承“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地抓住环境建设不放松,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让城乡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农村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一是组织机构完善。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形成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新农村办主任由副县级领导担任,工作人员从涉及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二是推动部署有力。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都召开新农村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参会人员上至县四个班子领导下至村支部书记,超前谋划,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年中召开多次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年底四个班子全县巡回检查,推动环境建设不断上层次,上水平。三是强化帮扶包保。组织全县县级领导及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能人等包保帮扶新农村建设,县级以上领导都包一个乡镇和两个重点推进村,每个村至少有一个单位包保,包保帮扶成果由村民代表投票表决签字确认,作为年终表彰的主要依据。2008年以来,省、市、县各级包保部门共筹集帮扶款物9300余万元。

(二)加大财政投入,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针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投入大,而村级经济又比较薄弱的实际我们采取了向上争一点、县乡投一点、社会筹一点、集体出一点、农民拿一点的筹资方式,全方位筹措建设资金10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每年列入县财政预算400万元专门补贴农村环境整治,每个乡镇每年补贴4万元、乡镇所辖每个村补贴0.6万元,按乡镇人口数每人补贴8元。县财政每年仅用于保洁员补贴的扶持经费就达320万元。二是整合涉农资金。2008年以来,把水利、农业、国土、林业、交通、卫生等各方面共计3亿多元支农资金整合起来,全部投入到农村沼气、土地整理、改水改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中,有力推动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2016年,省级重点村投入省补专项资金330万元,3个省级美丽乡村扶持资已到位600万元,整合涉农资4000余万元。三是发展集体经济。通过向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扶持引导各村开发资源、租赁增收、发展产业、入股分红,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45个,占村总数的91%,增强了村级自身投入能力。四是农户承担义务。如通过“一事一议”解决村民对于环卫自筹投入难题,原则上执行按户籍人口每人每月承担清运保洁费用1~2元的标准,激发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三)建立垃圾清运体系,实现保洁常态化。农村垃圾和人畜禽粪便是影响农村环境长效保洁的主要因素,我县的做法是,以农村垃圾生态化处理为重点,加快农村垃圾清运设施和农村保洁队伍建设。一是明确农村垃圾清运体系建设的“三个统一”。统一布局建设。依据“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转运”的原则,选择合适地点建设户垃圾回收池和屯(组)垃圾分类池;统一处置流程。全县农村除中心村外,以屯(组)为单位,每个屯(组)建一个垃圾分类池,屯内建若干垃圾回收池;统一补贴标准。每个垃圾回收池补助0.05万元,每个垃圾分类池补助0.1万元,乡镇垃圾压缩清运车由县财政出资,统一购置。二是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农村垃圾“户定点、屯分类、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态化处理模式。农村家庭生活垃圾,由农户及时送到对应的垃圾回收池;屯(组)保洁员再将垃圾回收池中的垃圾及时分类,分别送到村内堆肥场、垃圾分类间或垃圾分类池待转运和收储待售;农户产生的建筑垃圾等无害垃圾就地减量化填埋处理;堆肥场中的可还田垃圾在科学发酵后还田,分类间中可回收垃圾及时分批销售;为达到县城内有毒有害垃圾减量化目标,采取定价回收、生活用品换购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的方式。各乡(镇)村收集的有毒、有害垃圾由县配发的专用车辆及时转运到县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三是建立健全保洁员队伍。通化县共配备村屯保洁员755名,实行定岗定责。保洁员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按照勤者优先,能者上岗的原则,把责任意识强的人员纳入到保洁员队伍中;管理上实行保洁员责任区洁净度与工资挂钩的考核方式,县财政以县新农办考核结果为依据按月将保洁员补贴拨付给各乡镇,保洁员工资按月在乡(镇)政府统一领取,实行“月薪制”,让保洁员每月都能见到“钱”,有效调动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工作量大小,保洁员工资从600~2500元分若干等级。由于有一套健全的保洁工作制度,村屯环境卫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县上下形成“一人干保洁,亲朋齐上阵”的氛围,保洁员亲属和村屯群众较好地发挥了监督员的作用,保证了村屯卫生的常态化管理,实现了农村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四)奖罚分明,机制健全。一是奖励激励机制。县委、县政府为调动各级干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对新农村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连续5年被评为标兵村的村支部书记,如果年富力强,可以破格提拔为副乡镇长或享受副科级待遇,继续留村工作;对年龄偏大的,可按副科级标准每月发放补贴或由县乡共同解决养老保险。目前,有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破格提拔为副局级领导干部,34名村支部书记享受副乡级工资待遇。县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作为奖补、奖励资金。奖励资金用于对先进帮扶部门和先进乡镇、标兵村、先进村奖励。2008年以来,共拿出580万元对280个帮扶单位、38个标兵村、78个先进村、49个标杆村进行了奖励。二是环境整治保障机制。为保证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顺畅,通化县实行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制定出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月度暗查等级评定及曝光奖惩办法》,对乡(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暗访督查,加大了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分别从环境保洁、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设施管理、长效机制发挥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补,并与乡镇主要领导工作业绩挂钩。对发现的死角死面进行影像留底,并在全县召开了整改通报会,将全县死角死面通过投影仪进行曝光,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到位或未整改的乡镇、村屯将严肃处理。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诉举报奖罚办法》,发动群众对有损村容村貌和城区卫生环境的现象进行投诉举报,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县电视台以公告的形式发布。除此之外,各部门每月定期下乡进行常规卫生督察检查,确保环境卫生取得的成果并保持常态化。

三、突出三大特色,推进四条美丽乡村精品路线建设

在“十三五期间”,结合通化县生态人文资源、产业发展基础等优势,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精心打造“石湖—果松—东来—大安—二密”东片自然生态文化路线,“快大—开发区—西江—大泉”南片特产和生态农业产业路线,“富江—三棵榆树—英额布—四棚—金斗—快大—开发区”西片生态健康养生路线,“兴林—光华—二密—大安”北片东北抗联红色记忆路线四条美丽乡村建设精品路线,突出抓好生态特色、产业特色、人文特色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着力提升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力争把美丽乡村亮点变景点,景点变经济增长点,加快推动各区域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环境舒适优美、社会和谐稳定、人文内涵丰富的协调联动发展格局。到2020年,全县要重点培育40个基层党组织活力十足、人文内涵厚重、环境优美、产业鲜明等具有综合魅力的美丽乡村示范村、29000个美丽庭院、31000户干净人家、打造连点成片的美丽乡村集群样板4个。2016年底,每个乡镇都要打造3~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每个乡镇要精心打造1~2条精品线路、2~4个精品景观。

在美丽乡村环境建设上,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任务还很重。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建设幸福美丽乡村。(省新农村办 供稿)

猜你喜欢

保洁员全县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难过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保洁员承包诊室 雇来“医托”忽悠患者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