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奥莉雅的纪念?在哈尔滨俄侨墓地

2016-05-14

妇女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莉雅纪念塔外侨

我和奥莉雅的纪念

去年5月,有网友告知东北烈士纪念塔(全称为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坐落的长青公园正在改造中,我去看过,现场工人说是为了迎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哈尔滨市将在这里举行庆祝大会,因此要拓建广场。奥莉雅的父亲米哈伊尔·巴吉奇正是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的设计者。

当我的朋友奥莉雅·巴吉奇和她的丈夫从加拿大来到哈尔滨,我们约定,在抗战胜利70周年这天一起去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探望。

是日早晨我们就一起来到这里了。

蓝天,白云,三两游人在塔前伫立,塔前三个花篮里的鲜花有点儿蔫了,估计送来有几天了。硕大的广场仅在远处有几个从这里经过的人影。

令人惊奇的是纪念塔两侧的丁香花竟然在9月里开放。奥丽雅说,这应该是春天的花。我们都闻到丁香花馥郁的香气,心里有些感动。我知道那些出生在哈尔滨的外侨们,他们一生都会记得哈尔滨的丁香花。这花在今天这个纪念日开放,也是一种纪念。

我为奥莉雅拍下纪念塔的每一个角度。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她给我讲述她的父亲设计这座塔时的一些细节。塔前钉着几块牌子,可以了解这座塔已经是省级文保单位了。

历史建筑的牌子上有设计者的姓,但是一如既往地中文错成“巴吉斯”,英文错成"Barkis"。当时我想,在今天这个日子,让设计者的姓氏还原真实吧:

巴吉奇,Bakich。

奥莉雅伸手触摸牌子上的落成时间:

1948年10月10日,我们一起计算,这已经有67年了。

每一次有风吹过,塔前三个花篮中的一个就会翻倒,奥莉雅就急忙走上去扶正,并且把散落在地上的鲜花摆好。在我们俩离开这里之前,我们一直在做这件事。这是我们的纪念。

在哈尔滨俄侨墓地

约奥莉雅夫妻在圣母升天节这一天去皇山俄侨墓地。因为我知道那里埋葬着她的朋友伊丽娜。奥莉雅说她很想去,我更知道作为一个多年研究哈尔滨外侨史的南斯拉夫侨民,她是想把每一处与外侨有关的遗迹都看到。

与友人定好车子。不料台风来袭,朋友开车经验不足,临时决定不能出车。想了想,万一天气恶劣出点什么差错,也真不好再向别人求助。于是打电话跟鲜花店订好鲜花,包出租车前往。

出门时小雨霏霏,接上奥莉雅夫妇后,我跟他们说,自从1999年开始在复活节和圣母升天节到墓地,还从来没有遇见需要在墓地打伞的情况,即使路上下雨,到了墓地准停,或者我们离开墓地的时候再接着下雨。我想今年也会是这样。

说着说着,眼看着汽车车窗上的雨滴不再增加,还没到墓地,雨就停了。

我们都开心极了。

下车,从伏洛霞阿姨的墓开始,探望我的那些长眠在这里的俄侨朋友和没有见过面但熟知的波兰人、南斯拉夫人。奥莉雅在我的带领下找到她要找到的墓碑,给自己的朋友献花,无意中还找到她父亲朋友的墓碑。她非常认真地找到我书中写过的那些老俄侨们的墓碑。

她的丈夫为她拍摄每一块墓碑。最后,我带他们来到2007年迁移到这里的苏军烈士墓地。奥莉雅认真地拍摄着,她没有跟我说,这里的墓碑是她父亲设计的。远远看着她的背影,我有很多感慨。

奥莉雅的父亲米哈伊尔·巴吉奇是哈尔滨著名建筑师(一些出版物译成“巴吉斯”),江边著名的防洪纪念塔、火车站前苏军烈士塔、青年宫、东北林业大学等建筑都是他设计的。1959年移民澳大利亚,如今他已经长眠于那个国家。他的女儿一次次回来,找寻属于她父亲设计的建筑时,我能体会她所有的感情。

在墓地看到很多朋友,也看到新来的神父在为每一位亡灵祈祷。

今年是瓦莉亚阿姨逝世10年,她的墓前只有她的教子嘉路和她的一个学生的家长小田。米沙叔叔的墓前没有人。已经去世14年的柳芭阿姨还是简陋的木十字架和长满野草的坟,也没有人修。今年卡赞-贝克医生和尼娜阿姨的墓前有人献花了,也许是俄罗斯人来过。

离开墓地的时候,车还没有开到公墓大门,又开始下雨了。我不是预言家,这不奇怪,以往不知有多少次是这样的。雨越下越大,到了奥莉雅住的宾馆不远的饭店时,雨停了。

*哈尔滨历史上曾有许多外侨居住。

编辑/桃木

猜你喜欢

莉雅纪念塔外侨
瞻仰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给主人的一封信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南明区老干部新时代讲习所宣讲团走进纪念塔小学开展爱国主义红色教育活动
外侨之窗
图片新闻
顾莉雅
宿迁市宿城区开展“外侨港资发展现状调研”活动
宿迁市宿城区开展“外侨港资发展现状调研”活动
宿迁市宿城区开展“外侨港资发展现状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