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畔萦绕着妙音,忽而想去土家的王国

2016-05-14超声

小演奏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土家土司土家族

超声

我曾经聆听过不知多少遍中国打击乐曲《土家打溜子》,它以独特的演奏技术模仿出山的呼唤、水的流声、鸟的鸣啭、兽的驰骋等各种自然声响,听来使人如临其境。其创意来自于大自然,乡土气息浓,演奏奇特,因而在国际乐坛大出风头,外国专家称赞《土家族打溜子》是大自然的交响乐。

老司城:期待唤醒它曾经的王朝繁盛

当您到北京故宫感受巍巍庄严之际,可否想过支撑起这些建筑的合抱之粗的楠木大多来自何方?答案是湘西永顺县。据史料记载,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至1521年),时任永顺老司城土司王的彭世麟先后为朝廷进贡的珍贵楠木就多达干根。

上千根巨大的楠木被轰然放倒在崇山峻岭之中,然后沿猛洞河顺流而下,出沅水,下洞庭,过长江,进黄河……从山上到水中,从湘西到北京,数千士兵吆喝呐喊,一路浩浩荡荡,那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景啊

从永顺县城东驱车来到19公里处的灵溪镇司城村,就到了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老司城遗址,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考古理事会理事长张忠培曾撰文介绍:“老司城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典型性的古文化遗存。老司城遗址及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中国土司制度及区域民族自治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从综合角度来看,我们世界文化遗产还没有这种类型的,这是中国一个很有特色的类型。”此外,遗址地表上保留了体积庞大的城墙和建筑废墟,目前正积极筹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朋友告诉我,老司城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800年统治的古都,亦称司城,是土司时期古溪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鼎盛时期辖20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

群山把老司城团团围绕,不仅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还为土家百姓奉献了道道清溪。江西彭氏建立的土司王朝兴盛长达818年,寿命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中央政权,不由令人心生感叹。

唐昭宣帝元年(公元905年),寄养在长沙王马殷府中的彭士愁兄弟受命带领30多个20出头能文能武的弟兄,以演戏为名,从长沙出发,经洞庭,穿沅江,八酉水,潜进溪州。

英武不凡的彭士愁借吴王为爱女吴秀英选婿的机会,当选驸马,他不仅靠天生智勇令吴王四大将领中的两位将领臣服,更成功劝服吴秀英大义灭亲。

公元910年,彭氏杀死吴著冲,建立起土司王朝,彭土愁之父彭城任首任溪州刺史、第一任土司,定都督府于老司城。宫殿和衙署依山而建,共有5层,分立在向上延伸的红色石板路两侧。第5层最高处的彭氏宗祠里,颂扬彭泓海执政有功的德政碑记载了当时58旗、380峒的军民扶老携幼聚集老司城的盛况,宫殿曾两次遭叛军放火夜袭,但过后又被修复一新。

老司城长长的街道一直延伸到东门外,东门北面是紫金山,历代土司在这里长眠,根据文物部门统计和彭氏宗谱记载,共有历代土司王及亲属墓冢109座。

明代开始,牌坊后面的若云书院就是土司继任者的学堂,继任者必须在此地毕业后才能继承王位。据说,曾经繁盛欢乐的画面将随着老司城国家考古公园的建立重现在世人的眼前。

苦竹河村寨:繁华已逝而古韵犹存

张家界桑植县桑植民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福塔镇苦竹河村寨则是探秘土家文化的发祥地。

古寨建于唐宋,盛于明清。“苦竹”在土家语里是两面都是高山的意思,苦竹河村顾名思义便是两面都是高山的河边村寨。

古老的风火墙、低矮的吊脚楼向我们展示着土家人的聪明才智,一条条青石板诉说着古寨曾经的辉煌。在澧水沿岸,至今发现人类活动的踪迹已推到了3亿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而桑植设县也有2200多年的历史。苦竹河村因其上承县府,下临险峻峡谷,又居山临水,地势险要,历来被称为桑植的咽喉之地。

沿着之字形的青石板路而上,三三两两的小姑娘欢笑而过,偶有老人坐在木屋前结结渔网,江风拂面,一股淡淡的果香沁入鼻尖。这里95%均为土家人的村落,保留了明清时的建筑特色。青砖小瓦的风火墙、土家古祠、常演出傩戏,阳戏等古戏台……无一不流露出土家风情。

流水悠悠,人事沧桑,到了近代,由于陆上交通的迅速崛起,水上交通渐渐衰落,小镇慢慢地被人遗忘在峡谷之中。失去了往日繁华的小镇,并没有抹去多少古色古香的本来面目,这也使我们今天得以通过这残缺的街道、建筑、店铺,去感受它逝去的风采。土家之外,那直通亚洲第一洞九天洞的金马洞、阳氏赌场、神秘的妓院藏春阁、“开坛十里香”的丁氏酒坊等等都是昔日繁华的最好见证。“睡到那半夜过,门口嘛在过兵。”这里还是桑植民歌《门口挂盏灯》发源的地方。漫步于此,热情好客的土家人定会邀你喝一杯刺果酒,酒一入喉,夏日的酷热一下子便抛之脑后。

带着微醺,寻一艘游船,去旁边的苦竹河大峡谷里探探险吧。蜿蜒曲折的水道缓缓地进入大山深处,两岸近90度的绝壁挡住了刺眼的阳光,清风拂来,倒影就在碧波中轻轻荡漾。这绵延百里的画廊,仿佛一尘不染的仙境,偶有一两只乌篷船飘来荡去。被张家界土家人奉为神的覃重传说仿佛一个个神奇的密码,在这仙境里被一一解开。听锣鼓响起来了,能歌善舞的土家姑娘开唱,对山歌开始了

石堰坪:田园风光唯美动人

石堰坪,张家界市东南边陲的一个小乡村,位于张家界永定、慈利,常德桃源,怀化沅陵三市四区县交界之地。其所在的王家坪镇被称为土家民俗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也是第一批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乡镇。石堰坪村古建筑群建于清代、民国时期,建筑格局为四面环山、中为平地的土家族建筑群,堪称土家民居一绝,是湖南省保存较好的土家村寨,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经典。

全村现有土家族982人和182栋土家族转角楼,其中重点保护建筑85栋。石堰坪村转角楼有两种风格:一种是清新雅致的挑廊式,一种是相对粗犷的干阑式。挑廊式转角楼位于丘壑冈峦、临水峭壁之旁,干阑式转角楼以群山、河滩为衬托,成群成对。石堰坪村土家族人长期生活在山区,受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影响,土家建筑表现为屋脊、山墙、门窗、栏杆、柱础等处的饰物和装饰图案,转角楼构造高低错落,形式多样,有山字形、一字形、双手推车等造型。

这里的土家文化传承源远流长,这里的诗词歌赋灿若星海,土家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土家盘歌、寿歌、山歌、哭嫁歌、放排歌、打夯歌生生不息,渔鼓、打溜子、傩戏、土地戏薪火相传。这里的生态田园风光唯美动人,有中国最大的土家吊脚楼群落,有明清时期的老院子、风雨桥、古槽门、山观寺院、悬棺。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走进石堰坪户外线路,就仿佛走进了照进现实的土家人梦想家园。

猜你喜欢

土家土司土家族
瑕瑜互见的《土官底簿》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Dancing for theDead
阿妹回踩了我的脚
土家族情歌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Fort Besieged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