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服务:小学生体验教育的一种理想模式

2016-05-14李辉刘玉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颐和园导游志愿

李辉 刘玉平

多年来,西苑小学以体验教育的形式,组织小学生开展了广泛的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超越。

志愿服务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西苑“志愿服务项目”活动整体设计构成一个系统化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

小导游志愿讲解活动按流程分为六大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按学段分层学习颐和园、双清别墅等历史知识,为考察活动提供先备知识。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到园内参观采访,使之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第三阶段:班级内分小组选定园内各景点,实地采访、调查、拍摄,然后上图书馆或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第四阶段:小导游综合培训,集中指导训练学生的中英文语言表达、实地讲解、服务规范、文化宣传。第五阶段:小导游服务实践。第六阶段: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小导游讲解、服务日记、座谈、总结、展览、编辑“西苑小导游”手抄报集、活动现场展示等活动交流学习心得,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整个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是主导者,而是辅导者。教师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从点到线及面的知识巩固积累。

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西苑小学“志愿服务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优势,关注学生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形成。

例如,在颐和园小导游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楹联、长廊故事、四大名著的研究学习;数学教师带领学生用笔和相机记录颐和园建筑结构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英语教师辅导学生用英语导游;美术教师带领学生用手中的画笔记录颐和园美丽的景物;书法教师带领学生用笔墨模仿颐和园的墨迹等。

志愿服务活动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是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都可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以每周五的“大手拉小手——共编绘本故事”志愿服务活动为例。这个活动共有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我讲—你听”。高年级的同学坐到低年级同学的身边,为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解书中的故事;低年级的同学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与大哥哥大姐姐进行交流。

第二个环节是“我看—你画”。低年级的小朋友在听完故事后,将故事情节画成图画;高年级的同学适时地加以指导和帮助。

第三个环节是“我写—你说”。低年级的同学把画面中的情节讲给高年级的学生听,请他们帮忙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第四个环节是“展示—交流”。低年级和高年级同学共同完成一个新的绘本故事时,大家一起在交流展示中分享快乐。

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熟识;从最初的羞涩,腼腆,到后来的娴熟,大方;从最初的不会照顾,到后来的无微不至。学生在这一志愿服务体验过程中,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潜移默化地提升。

对于学生而言,虽然在校园中学习了一定的知识,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踏入社会,对于社会的了解不多,要想将其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人能力,更需要实践的磨炼和考验。而志愿服务活动则顺应了学生加强交流与融合的需要。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有利于促进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策略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颐和园导游志愿
寻找火星导游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颐和园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我志愿……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颐和园导游词
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