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国学经典与家庭教育相融合

2016-05-14宋咪咪王小丁

文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家庭教育渗透

宋咪咪 王小丁

内容摘要:国学经典聚集上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其包含内容十分广泛。如在家庭教育中能渗透国学经典教育,意味着对学生的未来人生成长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国学的兴趣,同时会让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品性等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本研究就国学经典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之间融合进行探讨,以期为家长对孩子实施国学经典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国学经典 渗透 家庭教育

国学经典凝集着中华文化之精髓,蕴含着前贤们的智慧与价值。从家庭教育入手,以学生为教育对象,以教授国学文化、提高综合能力为最终的目标,让国学经典普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中,以期成为国学文化的传承接班人。

一.科学认识国学经典的作用

1.国学定义

所谓“国学”含义,可谓各抒己见。目前学界基本达成的共识为:广义来讲,国学最为经典、最具价值、最为精华,以儒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为基础,同时包括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的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的汉赋、六朝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完整文化与学术体系。因此,历朝历代及现代化教育中所包含的琴、棋、书、画、上天文、下地理等学术成绩无不都来自于国学经典中。[1]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因而,狭义的国学教育即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2]

2.国学的价值

华中师范大学张三夕教授在《国学与人生修养》中主要从“国学的阅读与反省方面”作为研究切入部分,详细阐述了国学经典的修身观念、学习方法,及其对当代成年或未成年的学习国学的重要意义。另外,张教授提出:“学生如经反复阅读及背诵经典,不仅能受其核心的人文修养方面的熏陶,而且能达到培育通情达理的仁人志士的教育效果。”学生在成长的黄金阶段学国学文化,将为他今后人生夯实基础。家庭教育中施展国学教育,可让学生心存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烙下一颗拥有灿烂的国学文化痕迹的心灵。

二.家庭教育的功能性

所谓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长辈或成年者对被教育者所施展的教育,且家庭教育是学校与社会的教育之基本。

成长初阶段,家教为先,未成年者的基础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它在未成年者的人生成长与发展中起着不可言喻之重要。有人把教育比作植树,家庭教育就是松土与播种的重要步骤,说明家庭教育早于一切教育之前,也可被称作启蒙教育。树来自于土壤的滋润,使其生根与发芽,或是长成与枯萎。家庭教育不仅对未成年者来讲有着一定的影响,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应充分理解教育原则及家育之重要性。

三.阐述国学经典融入家庭教育的教育途径分析

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意识到国学文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父母需学习相关成人礼仪的知识,规范自身的行为。这不仅仅是能做好榜样的作用,更能为未成年者创造优秀之家氛围。那么,如何让国学文化渗透于家庭教育中呢?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构想了国学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的融合,让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内容,领悟到为人处世规范准则、道德标准的实际意义。

1.诵读国学经典,助于修身养性

王财贵博士曾倡导全国诵读著名的国学经典,他被称为“全球经典诵读推广第一人”。历经10年推广之路,其丰收成果是数不胜数,获取的经验极其丰富。由此可见国学经典对于我们今天的青少年行为习惯有着促进作用。

在国学经典中,有很多故事从行为举止、爱人爱己等方面都可以教育学生要注意修身养性,比如说喜闻乐见的《弟子规》,它无疑是最好规范道德修养的国学经典之一。它不仅代表着孔孟思想的根,也是我国文化的根,这部著作无疑是留给我们青少年最好的精神财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让孩子反复诵读其相关内容。

古人云:“只要书读多了,便能理解其意思”家庭教育中笔者为教育者建议朗诵之教学方式。对照当今青少年不恰当的生活方式、道德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以期帮助青少年学习国学经典之积极思想,端正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基于“兴趣”教育模式之培养

在教育界,“兴趣教育”这一概念比较熟悉。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提出:“何为兴趣,心理上的积极活动,也意味着自我活动。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区别于无动于衷。”他觉得兴趣是动力,可以激发未成年内心学习的动力。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指出:“未成年需要获取知识的最好方式来自于自身的学习动力,并非教育者一味的灌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以学生为中心,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问题,家长应主动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养知识,最终达到合理的运用家庭教育成功渗透国学文化的意境(如图1)。

家长可以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家庭教育中不觉枯燥乏味,同时,也乐于与家长融于一体,家长也可以利用学生爱动、活泼等天性鼓励学生正面面对学习任务。避免死读书、机械式储存知识地现象,使得学生渐渐失去独立能力,失去创新、探究问题等能力的减退。扼杀孩子兴趣的的教育模式是不被教育界认可的,一旦学生对国学失去了学习兴趣,教育结果可想而知是不够理想的。因此,家长可以巧妙地组织有趣的国学经典故事,让孩子的学习与兴趣同行,做到让孩子真正理解并加深对国学内容的理解,最终实现“兴趣”教育提升学生能力的家庭教学目标[3]。

3.注重家长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作用

俗话说:“身教高于言传。”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重要模仿对象,因此,家长的生活行为、言谈、举止及其道德修养对学生启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国学经典著作是学生阅读经典,也是家长阅读经典的不二选择。首先,由于当今的家长可能在幼年时期自身也缺乏国学经典的熏陶。其次,我国国学经典其精华在道德修养表达方式上面以极易记忆与通俗易懂的文字普世出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出《论语·子路篇》[4]。原意用于封建时期,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双方互为监督的政治观点。笔者认为,这一观点也可运用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家庭关系中。父母首先应努力完善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中父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4.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国学教育的基础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氛围尤为重要。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和谐是孩子心灵安全的港湾,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可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反之,长时间的家庭不和谐的状态将会让孩子导致恐惧、忧虑、多疑等的心理问题,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变态、偏激等行为。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做到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互相尊重、不争不吵、尊老爱幼。即使有矛盾,也该做到宽容对方、尊重对方、信任彼此才是解决家庭矛盾最好的方式。

良好的家庭气氛孕育良好的教育效果。国学经典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内容,父母应做好榜样,折射出隐性教育影响的作用。

5.形成内化教育---国学与家教融合的最终目的

完整的教育来自于外在教育与内化教育。简而言之,内化教育是一般学术界所认为“自我教育”。教育的最终教育就是能够实现自我教育。同时自我教育也是学校德育教育中最注重的教育方法。它能够使教育者的教育目的转换为受教育者对自己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以及自我辨别等能力的应用。因此,家庭教育与国学经典的教育应秉承其教育目的,培养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能力。由开始的普通教育方式模式-知识学习、方法引导、纠正改错成功拓展为内化教育。毛泽东先生曾说过:“人民最好的教育来自于自我或内化教育,人民只有在自我教育中才能够真正意识到自我需要、自我反省等”。也正是因为伟大的毛泽东先生有着教育家的思想,并将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传播于人民的团队中来,才能让人民之间的关系相处得以融洽,社会发展愈发和谐美好。假如,没有自我内化的教育模式算不上成功的教育。形成内化教育对受教育者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受教育者由外因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这便是笔者对家庭教育与国学相融合研究的最初衷目的。

四.结语

国学文化时时刻刻影响着未成年行为、思想、性格、价值等方面。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利用好家庭教育灵活性、独特性、针对性等优势,学其国学之精华,吐其糟粕,为家庭教育渗透国学经典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茁壮成长。国学经典提示着我们应怀着谦虚和坚韧的态度学习研究其多方面折射的教育价值,为我国长期发展教育尽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曲殿彬.论国学与国学教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

[2]张三夕.国学经典与人生修养[J].广东社会科学.2011,(1).

[3]于扬.试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2013,(3).

[4]孔子.论语.[M].论语·学而第一.

(作者介绍:宋咪咪,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史研究;王小丁,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中外教育史)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家庭教育渗透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