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雨》中的父子冲突浅论

2016-05-14王莹莹李晓琳

文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曹禺雷雨

王莹莹 李晓琳

内容摘要:《雷雨》中通过周鲁两家各具特色的父子冲突的构设,丰富了《雷雨》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一个思想内涵含混的剧作,同时增加了剧作的诗性特征,显现出独特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曹禺 《雷雨》 父子冲突

《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众多的导演、批评家和观众,成为多年来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本文聚焦于《雷雨》中的父子冲突这一问题,试图阐释《雷雨》中父子冲突的类型、原因及其美学意义等问题。

父子冲突是指父子两代人由于知识、思维、情感和行动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矛盾关系。作为一出以家庭中的极具戏剧化的冲突为主要情节展开的话剧,父子冲突是引发作家创作欲望的重要因素,“我初次有了《雷雨》的一个模糊影象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段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1]同时,这种冲突被剧作家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开掘。剧中的代际冲突主要是周朴园与周萍、鲁大海、周冲之间的父子冲突。

周朴园与周萍的冲突最初源于封建家长专制与懦弱而压抑的儿子的无声抵抗。封建家庭对青年的压抑使他的身心备受摧残,在极度的苦闷中周萍竟然与他的后母偷情,这又导致了他内心的莫名的恐惧与自责,所以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这时候他又将四凤作为救命稻草,发展了另外一段不伦之恋。如果说前一段不伦之恋是明知故犯,那么,后一段不伦之恋确实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究其根源,应该归结于周朴园年轻时所犯下的错误。所以说,周朴园与周萍冲突的第二个人原因是父亲早年在两性关系方面犯下的错误。

作家独具匠心地将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父子冲突引入了另外一个维度,那就是阶级冲突。当周朴园的二儿子鲁大海在二十多年后再次出现在父亲周朴园的面前的时候,昔日的富家公子已经变成了一位矿工,并且是以工人代表的身份出现在自己的资本家父亲面前。他历数周朴园图财害命的种种罪状,诅咒他“断子绝孙”,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眼前的这位被诅咒的资本家是他的亲生父亲。他和父亲在不知不觉间构成了一种超越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阶级关系。通过这种父子关系的构设,《雷雨》所揭示的问题便显得更加广阔而深沉。

周朴园与周冲的冲突带有更多的时代内涵。作为沐浴在“五四”精神中的年轻一代,周冲的思想比起哥哥周萍少了更多的“因袭的重担”,因此他的思想虽然难免单纯,但不乏执着的精神。我们看到这个充满着理想的精神,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自由的“五四”青年一直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想象生活的。他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游走,最终却落得心爱的人成为哥哥的情侣;但是当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却“大方”地理解哥哥和四凤的恋情。当他看到鲁大海被打的时候,他也当着父亲的面指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但是,他的这些“正确”的言论和行为却受到了父亲的呵斥。曹禺所展现的是封建专制主义与“五四”时代的民主、自由以及平等的对峙和冲突。显然,在现实生活中,胜利的永远是父亲,通过这种父子冲突的结局曹禺反思的是“五四”精神在实践中所遭遇的困境,一种新兴的理念在面对强大的旧传统时的命运。

曹禺通过独特的父子冲突的构设显现出独特的美学内涵。这些父子冲突的构设,丰富了《雷雨》这部剧作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一个思想内涵含混剧作。父子间的冲突所携带的人性反思、命运追问、阶级批判、封建专制与“五四”精神的冲突、伦理反思等等问题都通过这些独特的父子冲突或隐或现地蛰居于这部剧作之中,在等待观众和批评家的分解和辨析。

这些父子冲突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曹禺的家庭中的类似情况,压抑于作家内心的愤懑、不满、自责、委屈通过《雷雨》终于找到了一个抒发的途径。这就使《雷雨》增加了诗性特征。钱谷融先生指出“曹禺本质上是一个诗人,他的作品很有诗意……他善于用诗的眼光看待生活,即摆脱世俗,又不离开现实。”[2]

注 释

[1]曹禺:《雷雨·序》,《曹禺研究专辑》,王兴平等编,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

[2]黄明山:《漫道沧桑,正是辉煌》,《曹禺研究》(第4辑),潜江市曹禺研究会编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

基金:2016年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与发展专项《基于文化认同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语文教学转型研究》(16xjykrs25)。

(作者介绍:王莹莹,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研究;李晓琳,银川市金凤区第五小学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曹禺雷雨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僧院雷雨(一)
曹禺的傻气
《雷雨》中的“雨声”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好剧本离不开认真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沪剧《雷雨》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