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北威州:希望成为中国企业对德投资的首选

2016-05-14郭艳

中国对外贸易 2016年6期
关键词:霍尔德国企业

郭艳

北威州作为德国的工业中心,囊括鲁尔区及科隆、波恩等著名城市的西部联邦州,是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18位。近期,率领北威州代表团访问中国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经济部副部长霍尔策斯基(Günther Horzetzky)在接受《中国对外贸易》专访时这样介绍道。

“目前北威州与中国的贸易额接近360亿欧元,也是目前德国16个联邦州中,对华贸易和双向投资的冠军。截至现在,德国已经有2000家中国企业,其中约900家中资企业在北威州安家落户,仅2015年就新增86家,其中有20家来自北京的企业。迄今,中国已经是北威州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而北威州也已成为中资企业投资欧洲的最大首选地之一。”霍尔策斯基表示。

这次代表团的目的在于加深并扩大两方经贸关系,“这次我们除了与中国政府进行对接外,最主要的还是希望与尽可能合作的中国企业进行接洽,看看中国企业在做什么,双方可以共同挖掘的商机有哪些。另外还会参观在北威州已经投资的企业像五矿集团、上工申贝和卧龙集团等,听听他们未来的发展计划。”他补充道。

北威州何以成为众多国际巨头的“心头好”

“我自己都在使用联想品牌的产品。”霍尔策斯基扬扬手中的手机说道。

据霍尔策斯基介绍,许多国际知名的中资企业,如东华链条、通用技术、海信、华为、联想、北方凌云、五矿、三一重工、上工申贝、武钢、徐工、中兴通讯等均已落户北威州,以此为中心开展各自在德国或欧洲的业务。不仅仅是中资企业,飞利浦、亚马逊、福特、道达尔、丰田等众多国际巨头企业也选择了到北威州投资。目前,北威州已有超过1.8万家外资企业,约占德国外企总数的四分之一。

当问到北威州有哪些优势得以吸引如此众多的企业来此投资时,霍尔策斯基颇为自豪的告诉《中国对外贸易》:“北威州有很多优势,比如北威州地处欧洲心脏位置、辐射市场广阔贴近欧洲消费市场、拥有绝佳的交通基础设施、集中72家高校和研究所、成熟的中国社区使得中国企业可以很好地融入当地等。”

其中,地处欧洲中心的区位优势、接近比利时和荷兰海港的交通便利以及密集的交通网络使北威州成为欧洲最重要的物流中枢。

北威州是德国首屈一指的物流大州,超过2.78万家物流企业及其3.14万名员工得益于这个德国人口最多的联邦州所提供的区位与行业优势,每年创造大约700亿欧元的产值。

科隆Eifeltor货运周转火车站现在已经是德国最大的货物联运站,同时也是欧洲铁路网中的重要枢纽。借助荷兰新建货运专线贝突威(Betuwe)铁路,北威州的工业中心鲁尔区直接与欧洲最大海港鹿特丹港相连。从2012年开始,杜伊斯堡港已经通过一条长达1万公里的铁路线实现了与中国重庆市的互通。每周发出四趟专列在16天之内沿着“新丝路”将商品从鲁尔都市区运往中国,或从中国运往鲁尔都市区。科隆/波恩机场是德国第三大航空货运中心,杜塞尔多夫国际机场年客流量高达2190万,成为德国第三大客运机场。这两个大型国际机场与境内另外四个机场使北威州与德国境内各地以及世界各个大都市紧密相连。

世界上很多知名的物流企业都选择落户北威州,如德莎国际货运、德国邮政敦豪快递、联邦快递、飞格国际通运、德迅集团、TNT集团、UPS快递等,卓越的物流基础设施构成了北威州成为海外投资者在德国最重要投资地的一个关键因素。

绿色智能为中德企业开启新的商机

德国工业着眼于数字化的未来。北威州过去5年在创新力、新工艺流程方面的发展迅速,尤其是能源、机械制造、生产技术、物流业、卫生健康、汽车业及信息通信技术业,这些行业正在大力推进数字化及工业生产的物联。霍尔策斯基告诉记者,北威州正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以将创新性解决方案推广到其它地区市场。

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署长华珮表示,这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多商机,像腾讯、阿里巴巴和小米等中资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在中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而德国和其他欧洲地区的数字贸易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鲁尔都市区经济促进有限公司首席执行长官拉斯姆斯·C·贝克告诉《中国对外贸易》,中德之间合作不仅仅是中国向欧洲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欧洲与中国之间需在平等意义上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中德双方在很多地方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交通方面如何减少流量、如何让城市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如何在降低污染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高出行的需求。

“其实德国城市面临的挑战和中国一些城市的挑战是非常相似的,一方面不断攀升的数字是预示着商业的发展,同时环保问题也不容小觑。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会希望有着更为环保的交通方式,人们也希望货物运输能够更加快捷,交付速度更快。所以我们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提供更加高效环保的运输方式,我们都知道交通运输领域一方面需要资金的支持,同时还要空间的支持。因此,我们的运输前景是基于智能解决方案,这是基于我们智慧城市的观点之上的,我们需要多种运输方式,道路交通应当和陆地、海运和空运相结合。”拉斯姆斯·C·贝克解释道。

霍尔策斯基告诉《中国对外贸易》:“绿色建筑、绿色技术在中国和鲁尔区都有非常高的需求量。目前鲁尔区正在实行节能减排的改造计划,预计2050年当地80%的能源都用再生能源,当地现有的产能降低到一半,主要在供暖电耗和内部的交通方面。我想会邀请全世界的企业来看我们做什么,中国企业也可以从中寻找商机。”

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 “工会”因素不可忽视

霍尔策斯基表示,不少中国企业在北威州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有的是直接建厂,有的则是收购德国的一些家族企业。现在在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中,大约15%到20%是在当地有投资建厂,这些企业基本都是雇佣当地的工人。“德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的,由于没有合适的继承者,企业发展到了瓶颈期,而中国企业想更好的进入海外市场,收购这类型的企业无疑是很好介入。”他说。

霍尔策斯基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转向海外,一方面是中国“走出去”政策的积极推动,还有一方面是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于海外产品有很强的需求。

“如果中国企业在当地进行长期投资的话,会得到当地更多的优惠政策。北威州都有相应的机构去协助这些企业在当地投资,”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封兴良也表示,在投资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市场营销的挑战、和当地的融合等。中德两国的文化不同,因此,到当地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要多了解当地的文化,德国人说话非常严谨,办事按部就班,而中国人办事相对灵活;有些企业喜欢做大,而德国企业相对保守。既然到当地做生意,还是应当严守当地规则,欲速则不达。

封兴良告诉记者,当地的工会力量很强,如果中国企业在当地进行贸易投资,一定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当地的雇主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与中国本土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同。要在当地做生意,一定要重视与工会的沟通。

猜你喜欢

霍尔德国企业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双重性格的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梦梦”“娇庆”德国行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美士兵写反战歌曲入狱
新中国科技60年(3)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