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飞的马

2016-05-14查一路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马蹄声池州岳飞

查一路

草木葳蕤,池州齐山掩映在一抹苍翠中。山光水影,蓊郁之美,若是当年郑板桥见了,想必又得引发“买尽青山当画屏”之慨。

人与景,都在绿色的风暴中沉陷,在这美丽的沉陷中,唯有岳飞骑马的巨大石雕屹然矗立,矗立在齐山山坳,英雄的魂魄被外化成物质格局,就此凝固在池州,听千年风吟。

来此像前,人,不能不肃立,不能不仰视,进而心中油然而生崇敬。圣洁的古风自南宋浩荡而来,吹拂山坳与峰顶,吹拂离乱与太平。我和一群游客,与这青山绿水,此刻已虚化为背景。

天地间,只有岳飞与他的白马,在人的意识里无限放大。A.那马,现实而虚幻,就在这池州城外往东五里地的齐山风景区,在烟霞雾霭与风雨雷电中,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昂首引颈呼啸嘶鸣……如今,当闪电撕裂天空沉沉的黑幕时,惊雷隆隆犹如山崩地裂,池城依然能听见马蹄的嘚嘚声,从古老泛黄的南宋而来,徘徊在池州大地,久久不愿离去……

池州《地方志》载:“绍兴四年,岳飞自鄂州出师抗金,途经池州,轧营齐山,作有《池州翠微亭》诗篇。”大概的过程是这样:公元1134年,岳飞自鄂州经池州伐庐州,在齐山屯兵并月夜上翠微,感怀赋诗,诗曰:“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载乾隆四十四年《池州府志》)

近年也有学者考证,岳飞之与池州并非仅仅“途经”。池州依恃长江天然屏障可驻雄兵。这里雄山峻岭易排兵布阵,物产富足可供军需,水草肥美可养马,矿产富饶,发达的冶炼业可供军队铸造各种兵器,岳飞有理由据此练兵筹措北伐。踏石留印,岳飞的马足迹遍池州,池州各处至今遗存“马草深村”“马园”“马岗”“马岭”“马衙”等遗址。细加考量,上述各地群山环抱,天然牧场如在盆中,青青碧草一望无垠,实乃千里难寻之宝地。

遥想当年,应该有这样一番情景吧:焦灼,像火一样灼烤岳飞的马蹄,为寻找宝地,岳飞骑着马彻夜不眠,人与马像一道白色的闪电,匆匆疾驰在池州大地上。马蹄声铿锵雄壮,如疾风劲雨,如十面埋伏演绎绝杀,如苍劲的雄鹰迫击荒野苍狼。雄浑啊,池州百姓当年都听过这马蹄声,这样的马蹄声,怎能不让热血沸腾燃烧呢?

爱与憎,在我阅读的历史人物中,岳飞最为鲜明,这两个字在他心中犹如冰碳般决然对立、反衬。《秀山志》记载了金灯崖得名的由来及美景:“白面山麓,巨石横溪,溪水折而旋绕,澄泓可爱,每于月夜金波荡漾,不啻灯烛交辉。”而此处金灯崖一个“金”字,却激起了岳飞万丈怒火。岳飞打马过此地时,见一“金”字,顿时热血喷张,马如蛟龙腾空而起,三尺龙泉手起剑落,竟劈掉刻着“金”字的半边崖壁。

敬仰与爱戴,催生岳飞与池州的传说经久不衰,如齐山高耸,如秋浦河水绵长。这里的老人小孩,人人都能讲述一段关于岳飞的故事。

而我,瞬间的仰望,穿越了千年风尘。依稀是风雨飘摇的南宋,兵燹连年,哀鸿遍地,大江流淌着百姓的悲苦。这时候,岳飞骑着马来了,第一次来到池州,铁骑劲旅如飓风卷来。顿时,河流与山川滚过疾风和惊雷。池州城东门外湖心草场,现如今的兴济桥边,池城的百姓都听见了风暴来袭般的马蹄声,于是,城中人欢声雷动,倾城而出,箪食壶浆。高大雄健的马,映衬着雄姿英发的将军,刀枪剑戟在骄阳下闪光。欢呼——是天地间唯一撼人心魄的声浪。

B.一颗大星辉映日月,于是,苦难化作百感交集的泪水,化作国泰民安的千年梦。收复河山的梦,看似一蹴而就。

然而,十二道金牌,终将美梦化成梦魇。岳家军像一只混合着各种动机诉求和欲望的洪流,而南宋弱小的朝堂犹如脆弱的沙堤,害怕任何形式的冲洗,于是这只强大的劲旅,呼啸奔腾向前的同时也加大了自毁的力度——悲剧或许开始就已经注定。

天空黑云漫过,似有风雨来临,我和游人匆遽上翠微亭以避。翠微亭如悬崖上一只伸展的鸟翼,这就是当年岳飞登临远眺之所。抬眼望去,还是当年岳飞虎目雄视的大江,烟波浩渺,直接天际,大江以北,山峦一片雄浑苍茫。山河依旧,岁月如秋浦河水一般静好。

游人在讲岳飞的马的故事:岳飞遇害后,白马狂奔数千里,来池州寻主,徘徊在岳飞留下足迹之地,眼含热泪,引颈长啸,不肯离去……

神驹啊——沉雄悲壮如此,众人听后无不感慨唏嘘。

(选自《安徽文学》2015年第7期,有删节)

阅读思考

1.本文的标题是《岳飞的马》,为什么作者还要用大量笔墨写池州呢?

2.结合上下文语境,品析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子。

3.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爱国将领,但有人却认为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请结合本文说说你对岳飞这一人物的认识。

【刘晔华/供稿】

猜你喜欢

马蹄声池州岳飞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悲痛如一亿倍万有引力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梦马非马
刮风的夜
岳飞
远去的马蹄声
岳飞故事稗钞·序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