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猴年话猴

2016-05-14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峨眉山生肖温泉

生肖文化发展至今,其影响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逢过年过节,人们常将含有当年生肖的祝福语送给亲人朋友;谈婚论嫁时,也会参考生肖的匹配程度……生肖文化正连同中华民族的其他传统文化一起走向世界,焕发出日益蓬勃的生命力。

今年正逢猴年,就让我们乘着孙悟空的筋斗云,点燃手中的红灯笼,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迎来一个崭新的中国年吧!

【猴子捞月的人生智慧】

伟大的猴子

□李汉荣

深夜,几只猴子长臂牵着长臂,从树上倒吊到井下,目光专注地望着水中的月亮,它们要把它捞起来。

这个故事和画面,从小时至今,几十年过去了,一直牢牢地留在我的记忆里。现在,我有时闭起眼睛,就看见那几只猴子仍在倒吊着,而月亮,仍藏在水下。

这个故事的原意似乎是善意地嘲讽猴子的愚蠢:地上与天上不分,真相与幻影莫辨,徒劳地浪费时间和生命。

这样说似乎也没错。但是,多年来,我一直觉得把这几只猴子视为愚蠢是过于简单了,难道:到井里捞一条鱼、捞一把黄金才算聪明,甚至是绝顶智慧;而试图把水底的月亮打捞出来,就注定愚蠢、荒谬?

我想,那几只猴子并非仅仅为了果腹才去捞月的,猴子们在树上出没,它们的生活来源主要在树上,水里的那个月亮,肯定不是食物,这点猴子们是知道的。那么,它们为何不嫌麻烦、冒着可能集体沉没的危险,倒吊着自己,忍受着晕眩,去捞那水底之月呢?

这个过程充满了悬念、迷狂,过程的尽头是月亮,它藏在水下,悬于高天。不能升天摘下它,那就入水捞起它,一群猴子就这样与命运认真地做起了游戏。

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而水中的月亮却多到无数,海中之月、湖中之月、河中之月、溪中之月、泉中之月、碗中之月,甚至,一颗露水、一滴清水里,都藏着一个月亮。这就是说,世间有无数等待打捞的月亮。

当然,也许那几只猴子捞月未成,变得聪明起来,实惠起来。从此除了吃喝生育,再也不做捞月的游戏了。但是,我情愿它们沉浸于这个伟大的游戏之中:吃喝之外,陶醉着捞月;生育之外,喜悦于追逐幻想。

如今,也许所有的猴子都已进化得绝顶聪明,都成了标准的猴子,吃喝生育之外,它们不再对任何月亮感兴趣,无论天上月,还是水中月。它们只看重身上的利爪、嘴边的吃食、体内的情欲。

所以我时常听见山林里的传闻和动物园猴山的故事:为了争夺食物,它们发动了一场场战争,猴的部落里,弥漫着仇恨和血腥,善良的猴,根本无法活下去;所以猴子一出生,就要接受仇恨教育和战争训练。

我因此对活在我记忆里的那几只猴子充满了怀念和敬意——

它们倒悬着自己,与生存的残酷法则保持了相反的方向,在血腥之外,在燥热的丛林之外,它们打捞清凉的月亮。

即使它们两手空空,即使它们失败了,它们,也是伟大的猴子。

(选自《李汉荣诗文选》,有删节)

心湖涟漪

“猴子捞月”是一则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然而,作家却独具慧眼,从故事中看出了猴子的伟大之处。在他的眼中,猴子的捞月之举有着寻常猴子所没有的精神追求。新颖的解读,独到的见解,皆彰显出作者灵动的思维和深邃的思想,并启示我们:写作时只要能变换视角,那么即使是人们再耳熟能详的故事,也能化腐朽为神奇。

【妙趣横生的“猴族”日常】

2015年暑期,一部电影横空出世,在中外影坛上收获颇丰,它就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而2016猴年的到来,真可谓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大圣归来”了。说到这里,相信大家脑中最先想到的定是那只曾经“大闹天宫”的美猴王。这个神通广大的灵猴早已脱离红尘笑看人间,而地球上无数只“纯天然”的猴子却仍在大自然中繁衍生息。接下来,大家就和小编一起,去瞧一瞧妙趣横生的“猴族”日常吧!

在中国杭州的野生动物世界中,有一只出生不到3个月的红面短尾猴,它有一身短短的黄色绒毛,看上去就像一个小小的绒球,别提多可爱了。每当人们来动物园游玩时,它就会把自己的爪子放到嘴巴里吮吸,像极了吃手卖萌的婴儿。动物园工作人员介绍,这只小猴子自打出生以来,从来爪不离嘴。如此可爱的形态自然收获了不少游客的爱意。

日本地狱谷温泉因居住在此的雪猴而出名,同人一样,它们也喜欢泡温泉。每到冬天,白雪纷飞时,这些猴儿们就会纷纷跳进温泉中取暖驱寒。这些红色面孔的雪猴身披浓密的棕色毛发,或攀附在岩石上,或将自己浸泡在温泉中,打着呵欠,看起来好像特别放松。它们在温泉里互相梳理梳理毛发,帮对方抓抓虱子,一幅和谐美好的景象。

据说早在明清之际,峨眉山上就有“山猴成群来寺,见人不惊,与人相亲,相戏索食,呷然成趣”的奇妙景观。那时,寺僧根据佛教“不可伤生”的训诫,经常给生活在这里的猴子投放食物,进山朝拜的香客也对它们肃然起敬。久而久之,爱猴、敬猴就成了当地的民风之一。来到峨眉山,到处都是嬉闹顽皮、憨态可掬的峨眉山猴,观赏其千姿百态,了解其生态习性早已成为游客到峨眉山旅游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

【古人眼中的猴形猴态】

猴,古时写作“狙”,《庄子·齐物论》有“众狙皆悦”的记载。班固《白虎通》中记述了猴名的来历:“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猕猴之名源于讹传。猴子拭面如沐,故叫“沐猴”。后人讹传“沐”为“母”,后又讹传“母”为“猕”,故而叫“猕猴”。古时候,养马人爱在马厩内养猴,意在辟马病,因而猴子又别号“马留”。在广东、广西的某些地方,至今还把猴子叫作“马留”。

《诗经》中有这样一句:“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小雅·角弓》)这里的“猱”指的就是猴子。全句的意思是说:“猴子本来就会爬树,不用教,就像污泥之上又加污泥。君子有美德,小人要来依附。”这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古籍中最早涉及猴的诗句。

猜你喜欢

峨眉山生肖温泉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KAI BEPPU温泉酒店
生肖转转转
峨眉山下
你的生肖是什么?
勇登峨眉山
生肖鸡的故事
铭湖温泉
峨眉山游记
铭湖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