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怜爱国千行泪

2016-05-14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晏阳初香港大学爱祖国

导语:

中国上下五千年,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热爱祖国的仁人志士:有高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屈原,有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杜牧,有始终眷恋着祖国的钱学森……不同的时代赋予了爱国不同的情感内涵。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心中浓浓的爱国情思呢?

【有一种信仰叫爱国】

那些具有永恒品质的言说

□杨海亮

1913年9月,晏阳初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不久,港大索特院长告诉晏阳初:“你考第一,新生状元,可得英皇爱德华第七奖学金,共1600元。”1600元,这对晏阳初来说,是做梦也不曾想过的。然而,索特继续说道:“这奖学金有一项条款,得奖人必须是英国属民。你愿做英国属民吗?”听了这个条件,晏阳初陡然间义愤填膺。他十分气愤地说:“这代价,要一个中国人来付,太高了。”说完,他昂首挺胸地走出了院长办公室。结果,这笔巨额奖学金给予了比晏阳初的成绩低13分的一名出生于香港的学子。

1949年3月,钱钟书与杨绛在好友任鸿隽家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函高薪聘请他们。但他们依然留了下来。后来,有人问杨绛为什么不出国,杨绛说:“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我们不愿意逃跑,只是不愿意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所以,杨绛说,“留在上海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不是盲目的选择”。

1955年9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准备回国。在香港九龙火车站候车室,有记者用英语采访,钱学森答道:“对不起,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那一刻,对于一个长年在外的游子,不仅有家国的怀抱,还有母语的庇护——那是多么幸福,多么自豪!

如今,拾掇这些话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个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8期)

心湖涟漪

是什么令无数的先辈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献身革命;是什么使韩麦尔先生怀着悲愤、沉痛的心情上着“最后一课”;是什么使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而在中国大地上播撒革命种子,“断头流血以从之”……是爱国!

时至今日,这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依然不会过时,也不会被埋没,而是有着永恒的品质,有着永久的光芒。正是有了这一颗颗爱国之心,中华文明才绵延五千年而不绝,中华民族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晏阳初香港大学爱祖国
晏阳初拒绝加入英国国籍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我们爱祖国
我爱祖国这个家
状元争夺战
大师之大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研究
爱学习 爱劳动 爱祖国
共修课程:人文精神与博雅教育的融合